威海市学龄前儿童龋齿防治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21 04:21:10

威海市学龄前儿童龋齿防治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了解威海市4~6岁儿童乳牙龋病流行情况、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效果,为儿童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调查2010年普查过的威海市1262名3~5岁儿童乳牙龋齿情况,同期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乳牙龋齿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11年4~6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分别为51.8%,63.3%和71.5%,与2010年相比,4岁组患龋率显著增加,5,6岁组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充填率分别为15.1%,30.7%和49.7%,比2010年分别提高了12.8,20.9和29.6个百分点。回归分析表明,“喝碳酸饮料”是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进食后清洁牙齿”、“为孩子清洁牙齿”是学龄前儿童患龋的保护因素。结论儿童龋齿与口腔卫生习惯关系密切,提高父母防护意识及加强防护等方法可增加儿童龋齿充填率,专业防龋教育和治疗有效。

【关键词】龋齿;患病率;回归分析;儿童,学龄前

【中图分类号】R780.1 R78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17(2011)09-1133-02

乳牙龋坏影响儿童进食的种类和数量,影响恒牙的发育和萌出,进而危害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为分析威海市区3~5岁儿童乳牙龋病流行情况和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笔者于2010年1月对威海市区3~5岁儿童进行单纯随机抽样调查,根据结果制定社区预防干预措施(包括家庭干预和医院干预),于2011年再次进行跟踪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于2011年选择1a前调查过的威海市区5所幼儿园4~6岁在园儿童为研究对象,共1262名。与2010年比较,失访32名儿童,原因是不在园及转学。

1.2方法

1.2.1口腔问卷调查 采用统一问卷对受检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孩子的出生、营养、口腔卫生习惯和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度。共发放问卷1262份,收回有效问卷1262份。调查由2010年参与的3名口腔科儿童牙病医师完成,调查前进行标准一致性检验,3名医师Kappa值均>0.8。

1.2.2口腔检查 在自然光线情况下,医师用平面口镜和CPI探针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

入园调查同时进行氟化物防龋、窝沟封闭和对症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PAsw statistics18.0软件,先用单因素分析法对患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二分类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2011年龋患情况 不同年龄儿童的患龋率不同,两两比较显示,龋患率6岁组高于5岁组和4岁组(X2值分别为6.66,36.57,P值均

2.2惠龋率比较 2010年患龋率3岁组为41.2%,4岁组为62.6%,5岁组为70.4%。与2011年比较,原3岁组患龋率升高(X2=8.86,P0.05)。

2.3充填率比较 2011年充填率分别为4岁组15.1%,5岁组30.7%,6岁组49.7%;2010年充填率分别为对应3岁组2.34%(X2=16.97,P

2.4龋齿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因变量赋分标准:龋齿=1,非龋齿=O;自变量赋值如下:喝碳酸饮料(不喝=0,偶尔=1,经常=2);进食后清洁牙齿=1,进食后不清洁牙齿=0;为孩子清洁牙齿=1,不清洁牙齿=0;孩子缺钙=1,不缺钙=0;孩子补钙=1,不补钙=0;有必要刷牙=1,没有必要刷牙=0;有必要进行乳牙龋齿医院预防(有=1,没有=2,可有可无=3,不知道=4);乳牙龋齿有必要治疗(需要=1,不需要=0)。

结果显示,孩子“喝碳酸饮料”、“进食后清洁牙齿”、“为孩子清洁牙齿”均对乳牙龋齿发生产生影响,其中“喝碳酸饮料”是危害因素,“进食后清洁牙齿”和“为孩子清洁牙齿”是保护因素;而孩子缺钙和补钙与否同乳牙龋齿的发生无相关关系。家长的观念与乳牙龋齿发生有密切关系。“乳牙龋齿医院预防”未显示出保护作用,“有必要刷牙”和“乳牙龋齿有必要治疗”为保护因素。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对于4~6岁儿童,2011年患龋率与2010年患龋率比较,4岁组患龋率明显增加,5,6岁组患龋率虽然增加,但与2010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充填率比2010年分别提高了12.8,20.9,29.6个百分点,说明综合性的防治措施起到良好的效果。在2010年的调查同时进行了口腔卫生宣教等系列活动和措施。调查结果表明,虽然5,6岁组患龋数量在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儿童家长有意识地注重牙齿保护,并得到儿童的配合,另外窝沟封闭、氟化物防龋的应用也增强了儿童牙齿的抗龋能力,新患龋的数量是较少的。2011年4岁组患龋率明显高于2010年4岁组,可能与儿童进食种类增加,尤其是危害牙齿健康的食物种类和摄入量增加有关,同时4岁儿童自主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5、6岁弱,主动清洁牙齿的意愿不强,这些是儿童年龄带来的差异,最终表现为龋齿控制效果较差。从充填率比较中可以看到,2010年口内有龋齿的患儿做过充填的人数比例非常低,4岁组仅2.34%,6岁组最好也只有20.11%,调查问卷中认为有龋齿需要治疗的问卷比例为64.8%,但最终完成充填的却不到25%。可见孩子的依从性很差,也从侧面反映了家长对龋齿的危害认识不深,不能自觉促使孩子接受治疗。2011年充填率4岁组为15.1%,6岁组最好,达到有49.7%,说明2010年的入园检查及一系列的预防治疗措施开始显效,尽管所占比例不够理想,但还是有进步。充填率也与年龄成正比,可能与年龄大的孩子就医时能够较好配合医生的治疗有关。而家长通过问卷调查后,防护意识增强,龋齿发病率降低。很多学者对不同零食对龋齿形成的影响做过研究,如酸奶、糖、饼干等均已被证实危害牙齿健康,但对碳酸饮料的作用研究较少。随着电视等媒体的宣传,儿童主动购买碳酸饮料的比例在增加。本研究发现,碳酸饮料是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龋齿形成需要时间,及时清洁牙面是有效的防护方法,父母为孩子刷牙和孩子自己刷牙的习惯可给牙齿形成良好的防护。如果牙齿钙化不良,则容易龋坏,牙齿钙化时期钙的摄入量是矿化好坏的关键。缺钙和补钙对龋齿的影响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因为现代孩子的辅食中钙添加频繁的原因,即使孩子没有专门补钙,在牙齿发育过程中也得到了足量的钙。

总之,龋齿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学龄前儿童由于食物构成特点和自理能力较弱而成为高危群体。父母的口腔卫生知识决定着他们对儿童口腔卫生重视的程度,直接影响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早期干预是有效的。建议父母及幼儿园教师重视相关问题,并以实际行动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做到家长、教师和医生共同参与的模式,这是简单有效但需长期坚持的保护学龄前儿童牙齿的办法。

上一篇:小学教师在儿童肥胖群体干预实施中的潜力 下一篇:学龄前儿童IgY免疫防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