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林:江西的乡村美景

时间:2022-10-21 04:16:48

风景林:江西的乡村美景

走在江西的乡村,满山浓绿,碧水清幽,粉墙黛瓦,如诗如画,构成了一幅幅秀美乡村生态图景。而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村子前后或周围的一株株、一片片的参天大树。它们,被称为风景林。

风景林在江西有上千年的传承历史,在民间亦被称为风水林、水口林、后龙山等。今天我们定义的乡村风景林,就是指分布在村庄前后或周围,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和调节小气候等功能,且树龄较长、绿化效果好、有一定乡村文化底蕴的片林。这些散落在乡间的风景林,历史悠久、树种丰富、郁郁挺拔、饱经沧桑,既是当地村庄的符号和标志,也是当地村庄的灵魂和主色调。

有村就有风景林

江西地形多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水域面积次之,土壤肥沃,森林资源丰富,气候温暖湿润,自古以来就是宜居之地。在几千年的耕读文化中,江西逐步形成了以豫章文化、庐陵文化、赣南客家文化为代表的赣文化,历来都是名人学士辈出。在这样的文化氛围熏陶下,老百姓受教育的程度较高,不少村落在选址时,会追求一个既环境优美又和谐安宁的居住场所。

江西的百姓历来有相信风水的风俗,所谓“山环水抱必有气”,他们认为理想的地方必须符合“背有靠,前有抱,左右护卫山水绕”,把“气好-林茂-大吉”相连在一起,相信风水林会给他们带来好运。他们通常会在茂密的树林旁兴建村庄,令其成为村落后方的绿带屏障,或者在建村庄的时候通过种树来改善环境。这样就形成了“有村就有风景林”的居住景观,并且一直保存、延续至今。

江西的乡村风景林大多数树种是本乡本土的树,概括起来主要是“红豆银杏苦槠枣,荷枫楠朴杉栎樟”,易栽易成活。风景林涵盖全省大部分行政村和自然村,林权多为集体所有。在规模上,因地而异,有的村后整座山都是,有的呈条带状人工规划而成,有的则是零星小块状种植。在江西现有的16.69万个自然村中,风景林保存完好的有3.15万个,占18.9%。这些风景林历史悠久,大部分始建于明清,少数可上溯到唐宋,都长得特别高大。要说这么长的时间,历经多次战乱和乱砍滥伐,全省森林曾经多次遭到严重破坏,怎么这些风水林能保存得这么好?

答案是江西各地代代传承、根深蒂固的风景林保护意识。一是通过世代相传的树神崇拜来保护。在江西乡村,风景林里的树木往往被视为村庄或家族、个人的保护神,几乎每一片风水林都有“敬之者昌,逆之者亡”的传说,村民声口相传,教育下一代,任何人不得砍伐古树。二是通过约定俗成的乡规民约来保护。规定对龙脉山上的风水林,任何人不得砍伐,即使是枯枝落叶也不能当柴火拣拾,否则就是触犯村规、族规,要受到村里人或族人的处罚。三是通过村民自觉自愿的护树风俗来保护。村民们认为风景林的树不仅可以驱除病魔和灾害,而且是幸福、和谐的象征,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自觉、自愿地形成了一些护树风俗。如在遂川县衙前镇溪口村,由于“楠”“男”谐音,当地就有“生一个男孩种一棵楠木”的习俗。木荷在江西也保护得很好,就因为荷与“和”、“合”谐音,代表人丁旺、和谐、美满之意,得到了人们自觉、自愿的保护。

乡村风景林是难忘的乡愁

江西古人热衷于建风景林,主观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追求最佳居所,并期望子孙后代显贵兴旺,客观上的效果是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江西的乡村风景林一般种植在村庄北面山坡上,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典型功能。例如,上高县锦江镇大塘村的风景林位于村子北边地势较高的位置,依赖于这片风景林解决了全村人的饮用水问题。同在该镇的垴上村,曾经用水困难,120年前,人们特意在村子东、西、北较高的位置种下24公顷风景林以涵养水源,解决了全村人口缺水难题。赣南客家人源于祖先对北方干旱的恐惧,也或许是在南迁的长途跋涉中对于水的渴望,习惯在房前屋后种上树,村前有社官树,村后有风水树。

风景林能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上高县锦江镇新华村有3.33公顷80年树龄的风景林,有村规民约保护这片林子,其目的是为了防范该地由于特殊地理环境所导致的龙卷风――曾经有龙卷风把当地村民的屋顶全部掀翻,为预防这种自然灾害,村民们选择位于村子西边的位置种上了这片“防风林”作为屏障以抵御灾害。同样,在武宁县的长水村及兴国县的三僚村,因村庄坐西朝东,为挡住北面肆意风灾,先人在村子北面手植风水林,防风固沙。奉新县冯川镇塔石村后有大片风景林,这里虽不是山区,但夏天却很凉爽,出现小气候。

风景林还有防洪抗旱、抗灾备荒的功能。如宜丰县潭山镇溪村在建村之初,村庄紧依耶溪河岸,常有水灾庄稼,村民在村后修筑一条长800多米、宽3.5米、高3米的风水长堤并遍植树木,之后1000多年村里不犯水灾。靖安县宝峰镇焦坑村紧靠北潦河,古人为挡住河水泛滥,保护村庄安全,就在潦河边栽植樟树,至今河畔村边仍保留300多株百年以上的古樟树,远看像一座绿色长城,蔚为壮观。浮梁县瑶里汪胡村的风水林现已作为原始森林保护,林子里最古老、最多的树种就是先人种植的苦槠树,村里人说以前饥荒时期大家就是靠苦槠等野果充饥,现在他们采苦槠果做豆腐,成为当地特产菜品。

一定规模的风景林还形成了良好的小环境,并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通常风景林多的村庄,庄稼、林果很少发生虫灾,也不易爆发传染病,而且出现了很多长寿村。比如:于都县小溪乡锁龙村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被称为“世界罕见人居绿洲”,全村80岁以上的有55人,其中90岁以上的14人。永新县里田镇田味村,山清水秀,风光优美,在这个2416人的村子里,80岁以上36人,90岁以上8人,百岁以上5人,超过了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国长寿之乡”的评审标准。而在奉新县罗市镇兰田村赵家村民小组,村旁4公顷的风景林中,既有红豆杉、柳树、枫香、樟树、香榧、柏树等百年以上的古树,还有八哥、长尾喜鹊、白鹭、野鸡、山雀等成群的飞鸟,以及野兔、果子狸等野生动物。

千百年来,江西乡村的风景林承载着村民们“林在村在、林旺人旺”的朴素信仰,避风雨、挡烈日、护众生,让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在这里安宁平和地生活着。乡村风景林,既绿化、美化着乡村,又传承着乡村历史、文化,是让人难忘的“乡愁”。

保护、补植、新建乡村风景林

江西全省有2/3的国土面积在山区,2/3的群众居住在乡村。建设、完善和保护好江西乡村风景林,是落实主席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具体行动,是“秀美江西”建设的客观要求。

“我们有个秀美的梦。山清水秀是江西的骄傲,生态是江西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江西最亮的品牌。”江西省委书记强卫提出的 “秀美的梦”,道出了赣鄱儿女的期盼。长期以来,江西省秉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接力探索实践,努力保护好江西的青山绿水,发展好江西的生态优势,为实现“秀美的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1月,江西省省长鹿心社在上高县调研时强调,乡村风景林建设是关乎百姓安居的生态指标,要下大力气保护好江西的风景林,这为江西风景林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江西风景林存在保存质量不高、景观功能不强、人为破坏较大等问题,要通过对乡村风景林的保护、补植、新建,保护传统乡村风貌, 将村落与风景林自然融合,提高乡村地区的景观品质和生态环境质量。要把乡村变得更绿、更美,让村民的感情有所依附和寄托,让“乡愁”有所依附。

目前,江西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西最大的品牌是生态,生态最大的主题是林业,在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新征程中,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责任更加重大。建设乡村风景林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符合江西的省情和林情,与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一脉相承。要通过乡村风景林建设,切实保护好江西的青山绿水,巩固好江西的生态根基,以一流的生态、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环境和一流的空气,为江西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潜力和后劲,让赣鄱大地林茂粮丰,天空清新蔚蓝,群众安宁幸福。

上一篇:柏村:高速路旁的原始森林 下一篇:强化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