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21 03:26:18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设计

摘 要 在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设计中,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会计岗位能力要求以及会计从业资格标准,从能力、知识、情感三方面构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设计是以工学结合、任务驱动为指导思想,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资金流为主线,按照企业运行流程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把课程教学内容分为筹备资金模块、投资模块、采购与付款模块、生产和存货与仓储模块等7个模块。在教学实施中综合采用任务驱动法、角色体验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课程考核和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训操作能力、学习态度、课后作业等。

关键词 工作过程;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05-0025-04

收稿日期:2013-01-17

作者简介:李志河(1974- ),男,甘肃环县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蔺婷(1988- ),女,山

西闻喜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赵瑞婷(1974- ),女,山西临汾人,山西管理职业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及培养研究》(编号:CJA11015

9),主持人:李志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会计制度日趋完善,会计岗位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会计专业的教育观念、培养模式、方法与市场人才需求相脱节,表现出诸多不适应的现象,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对会计类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笔者结合我国会计行业的实际情况和从业人员的岗位需求,基于工作过程对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财务会计》课程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财务会计》课程的定位

工作过程是指为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包括若干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工作环节[1]。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基础,将教学由理论推向实践,在工作中学习,目的是通过岗位场景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财务会计》是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内容包括出纳、财务成果核算、会计主管等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该课程是培养会计职业能力的切入点和重点,也是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参加国家会计专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基础课程。《财务会计》的前导课程有基础会计等,后续课程有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会计综合实训等。本课程一般开设两个学期,140个学时,其中理论课86个学时,实训课54个课时。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了解高职学生的特性、认知、学习形态等。高职学生主要来源于中专、普通高中、各类技工学校等,他们的升学成绩比较低,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在学生心中已深深埋下对理论课程的厌倦感、自卑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自我期望值一般较低,只有少数人有再升本的目标[2];很多人对高职的概念不清楚,社会对高职偏见较为严重。虽然高职学生的学习比较情绪化,但他们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如对实践性环节的兴趣明显高于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动手能力较强,而且在进校之前就已清楚今后大致从事的职业,围绕职业定向进行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自主性。

三、《财务会计》教学目标

结合会计岗位能力要求以及会计从业资格标准,从能力、知识、情感三方面来构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处理各项业务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社会技能,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创造力。针对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原始凭证编制相关会计凭证财簿登记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将教学能力目标分解为四个模块并加以实施。掌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会计循环实践的流程;会编制资产负债表等财务会计报表;熟悉会计环境;使学生具备运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能力,选择会计政策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的能力。

知识目标。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包括四个:熟悉财务会计概念及其基本理论体系,主要介绍财务会计的概念以及理论框架(会计要素、原则、前提、职能)等;掌握会计要素变化的核算,主要介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计量、记录与反映;理解特殊会计业务如非货币易、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记录与反映;了解财务报告的组成,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情感目标。情感目标贯穿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会计工作主要环节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加深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热爱财会专业、热爱会计工作的思想感情,充分认识会计工作的严肃性及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课程设计从职业岗位需求开始,分析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将其转化为“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分解出每个学习情境所涉及的知识、能力和一些基本素质要求。《财务会计》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会计核算,而会计核算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反映,其教学应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筹备资金业务、投资业务、采购与付款业务、生产业务、存货与仓储业务、销售与收款业务、利润分配业务)紧密联系。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隐含在工作过程中的,不仅包括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也包括手艺、诀窍、技能等宝贵的工作过程知识。

(二)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资金流为主线,按照企业运行流程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即把《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分为筹备资金模块、投资模块、采购与付款模块、生产和存货与仓储模块、销售与收款模块、利润分配模块、财务报表编制模块等7个模块,前4个模块对应企业财务状况核算岗位,销售与收款、利润分配模块对应财务成果核算岗位,报表编制模块对应会计主管岗位。

筹备资金模块。筹备资金模块要求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目标是:掌握长短期借款、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的账务处理流程和核算方法;能根据票据登记明细账和总账。达到筹备资金模块的职业能力目标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包括:短期借款业务核算、长期借款业务核算、实收资本业务核算、资本公积业务核算、留存收益业务核算、费用业务核算等。

投资模块。要求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是:了解投资业务的划分依据和类别;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的账务处理方法和核算方法;准确地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账。达到投资模块职业能力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业务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资业务核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业务核算、长期股权投资业务核算。

采购与付款模块。要求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是:依据记账凭证登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总账和明细账;掌握预付款、应付款、应付债券等业务的账务处理流程和核算方法;能根据票据登记总账和明细账。达到采购与付款模块职业能力目标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包括:预付账款业务核算、应付款项业务核算、应付债券业务核算、在建工程业务核算、固定资产业务核算、无形资产业务核算、其他资产业务核算。

生产和存货与仓储模块。要求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是:能准确地填制或审核原材料、周转材料、库存商品等业务的记账凭证;能根据票据登记总账和明细账。达到生产和存货与仓储模块职业能力目标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包括:原材料业务核算、周转材料业务核算、库存商品业务核算。

销售与收款模块。要求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是:能准确地填制应收票据、应收款项、其他款项、应收款项减值的原始凭证;能根据职工薪酬、各种缴纳税业务编制相应的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账。达到销售与收款模块职业能力目标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包括:应收票据业务核算、应收账款业务核算、其他应收款业务核算、应收款项减值业务核算、应付职工酬薪业务核算、应缴税费业务核算、收入业务核算。

利润分配模块。要求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是:能对企业利润进行分配;编制本年利润、企业营业利润、利润分配等业务的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账。达到利润分配模块职业能力目标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包括:利润形成业务核算、利润分配业务核算、库存现在业务核算、银行存款业务核算、其他货币资金业务核算。

财务报表编制模块。要求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是:能正确编制会计报表;会选择和披露相关报表附注信息;能及时按照规定采用书面和网络系统向相关信息使用者报送财务报告。达到财务报表编制模块职业能力目标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编制、利润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编制。

五、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设计

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除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强调采用任务驱动法、角色体验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使用,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如在《财务会计》课程“短期借款业务”这一章节中,采用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几乎在每个单元中都有设置。如在“短期借款业务”学习中,教师首先给学生一张企业借款借据,创设一个企业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短期借款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如短期借款的特点是什么、怎样编制短期借款的记账凭证等去学习,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教师给予指导和修正。

案例分析法。在学习“短期借款特点”这一小节时,教师举一个关于短期借款的例子,例如,A没有通过正常渠道而私自把单位的10万元短期周转借款借给B炒股,结果全部被套住。然后提出“怎样管理短期借款的借入和使用”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短期借款的特点。在稍后阶段,每个学生就自己和别人的观点进行陈述。通过这种讨论交流,学生之间取长补短,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处理问题的技巧,提高人际交流能力。

角色体验法。角色体验法是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3]。例如:在学习“短期借款的核算”这一小节时,教师将学生按自由组合的方式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扮演业务经办人员、出纳人员和会计人员;各小组讨论,模拟企业向银行借款业务、企业偿还短期借款业务的工作流程,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汇报本组任务完成情况,并总结经验;最后由教师和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并评分。

情景教学法。模拟真实的业务场景,采用完全仿真的票据和应用教练策略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网上真账实操,提高业务技能,积累实践工作经验。《财务会计》理论课配套的《财务会计模拟实验》课完全利用计算机模拟手工操作的方式,模拟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而学生被定义为公司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分析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完成编写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登记总账、期末结转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实务操作;了解出纳、会计、财务经理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明确其工作环节在整个会计循环过程中的顺序和位置。

该课程除了为学生提供一个最佳的网上实验学习环境之外,还设置了学习跟踪功能,通过学习日志记录实验的全过程,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该课程使用了大量的动画和语音讲解,界面美观友好,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验财会工作的全过程。

六、课程考核

《财务会计》课程着重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训操作能力、学习态度、课后作业等情况。考核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10%)、课后作业(10%)、实训作业(30%)、课堂表现(10%),其中实训作业主要包括转账支票结算方式的凭证填制和传递、委托收款结算方式等的凭证填制和传递、报表编制等,如实务操作、案例分析、实训报告的填写等,在实训作业评价中采用网上在线、实验室操作的形式进行。不设置平时作业。每次考试设置三个实验,学生可以任选其一进行实验,如果对现有实验取得成绩不满意,可以选择剩余实验重新参加考试,三个实验也可以同时进行操作,取最高成绩作为本课程实训作业的考试成绩。期末成绩包括:综合评价(15%)和闭卷笔试(25%)。综合评价主要指在实习中企业和学生的评价,期末考试主要是指手动大型实训作业,题型比较灵活,基本没有对知识进行纯粹记忆的考核。

参考文献:

[1]杨汉东.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调查教学设计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8):92-93.

[2]丁振中.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与德育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75-78.

[3]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模式课程研究课题组.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建设指导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8-29.

上一篇:传承与转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路径 下一篇:时间管理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