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边界理论的比较分析

时间:2022-10-21 02:41:21

企业边界理论的比较分析

摘要:比较分析是深入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文章将对五种企业边界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从中提取比较分析的变量,并依据这些变量对以上理论进行相关性和差异性的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有关企业边界的深入认识。

关键词:企业边界;交易成本假说;资产专用性假说;资源观理论

一、引言

这是一个企业边界动态变化的年代。模块化组织、企业价值网络、“无边界企业”等理论概念不断提出来解释企业边界加速变动。但深入了解企业边界变动的原因必须追根溯源,企业边界是什么?有哪些理论对企业边界进行了阐述?本文主要就是对企业边界理论进行梳理,然后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差异比较。首先将对企业边界理论中的完全竞争理论、SCP范式、交易成本假说、资产专用性假说、资源观理论等进行综述,并从中提取关键比较变量以用于之后的比较分析。

二、企业边界相关理论综述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的基本论点是:企业的本质是一系列活动的组合;用行政手段(管理等级制)调配生产要素可以节约大量的交易成本;管理等级制代替市场配置企业资源的同时将刻画企业活动的范围。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掀起了讨论企业边界的热潮,下面将梳理主要相关理论。

(一)新古典主义厂商理论

1、完全竞争理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厂商理论将企业视为一个生产技术的函数。当任何企业规模小于市场规模时,在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原则下,企业(实际上是工厂)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点确定单业务的产品或服务的最优产量(提供量)。企业最优规模即确定于企业平均成本最低时的规模。完全竞争理论下,企业是作为组合投入品的生产技术函数存在。但是运用该理论时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前提假设:信息充分、市场无摩擦、交易成本为零;资源在企业和市场间充分流动和可分;将企业视为“黑箱”,其内部结构、治理结构等未涉及;出现问题全部由法庭解决,并相信法庭是万能的。

2、SCP范式。贝恩(1958)在吸收和继承马歇尔的完全竞争理论、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和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SCP分析范式。该范式成为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企业竞争行为和市场效率的主要工具。包含在SCP范式中的核心意义是企业可以通过垄断力量或与其他企业合谋限制产量而人为地提高价格获得超额利润。贝恩认为不同的产业具有不同的规模经济要求,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将决定企业在何种规模上形成垄断,企业即可通过特定的企业行为而获得垄断利益。在SCP范式中,贝恩认为企业间并非同质,并是存在规模差异和产品差异;外生的产业结构特征是决定企业规模的核心要素;企业仍是作为一个生产技术函数存在;同时要求信息完全、市场无摩擦下无交易成本。

(二)交易成本假说

1、交易成本假说。科斯在1937年的《企业的性质》中提出被新古典厂商理论忽略但普遍存在的交易成本假说理论,认为企业是价格机制替代物,也是协调资源配置的手段。新古典厂商理论假设市场内信息完全,无摩擦。这与现实不符,显而易见交易成本包括发现价格成本,逆向选择成本等,即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科斯将交易成本作为决定企业边界的判断核心要素:当交易在企业内部开展的管理成本小于在公开市场中进行的交易成本或在其他企业内部开展的管理成本时,此项交易将囊括在企业内部;反之,此交易将交由市场或其他企业完成。

2、资产专用性假说。威廉姆森在科斯建立的基础上发展了交易成本经济学,提出了资产专用性假说来解释企业的纵向一体化问题。资产专用性假说以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假定作为理论前提,且秉承交易成本学说的要旨――以节约交易成本作为核心内容。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在频繁的交易过程中,有限理性和不确定性结合增加了双方谈判的交易成本,资产专用性带来了可占用性准租的问题(克莱因,1978)使得频繁的交易转变为备选数目很少的交换关系,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交易双方在机会主义的驱动下可能会利用资产专用性产生的“锁定”效应进行“敲诈”行为以最大化地获得准租金。此时,企业往往将包含专用性资产的交易在企业内部开展而非交由市场完成,即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增加;反之,纵向一体化程度降低。但是当企业将有关专用性资产的交易囊括到企业内部时会产生控制损失、激励弱化、成本,这是与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加深导致规模扩大相伴而生的,可将其视为纵向一体化的“治理成本”。平衡治理成本与规避不确定性的收益的过程正是企业边界的确定过程。

(三)资源观理论

资源观理论将企业描述为一个“难以模仿的资源和能力包”(Barney 1986,1991;Collis 1991;Peteraf 1993),认为企业若能获得或发展优势的个别资源或者优势的资源组合,那么该企业将获得竞争优势。巴利(1991)认为,假如企业资源是有价值的、稀有的、不能完全模仿以及假如它们是不可替代地的话,该企业的资源定位将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取持续的超额利润。

从资源观理论出发可得知,待选择的价值活动、甚至单项业务能否依靠企业有价资源或能力建立竞争优势是取舍判别的核心标准。根据普拉哈拉德和哈默(1990)的观点,企业从事何种业务的判断标准是:该业务的竞争优势是否来源于企业的核心能力。他们偏重于核心技术能力在建立竞争优势中的作用。按照他们的分析路线,核心能力将物化在一种核心产品中,由核心产品扩散可以获得多种类型的最终产品,从而形成不同的业务单位。

三、企业边界理论比较分析

以上五种主要企业边界理论分别对企业边界如何确定进行了阐释,下面将对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分析这种重要科学研究方法,经常被运用于理论的对比分析中。在运用比较分析法的过程中,首先需提炼对比分析依据的变量。在本文对企业边界相关理论的比较分析中,通过对五种主要企业边界的系统梳理,建立了包括五个变量:理论代表人物、基本分析单位、依据的企业存在原因、理论导向目标、关键标准。这五个变量的确定基于以下标准:代表人物变量无需解释;当科斯将对企业边界的基本分析对象从传统边界理论中的企业(或工厂)转变为交易时,研究视角豁然开朗,交易成本假说应运而生,所以基本分析单位变量将从根本上体现企业边界理论间的异同;企业理论两个主要部分企业存在的原因和企业边界的确定,且企业存在原因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边界的确定。如完全竞争理论认为企业是作为组合投入的技术函数存在的,进而认为工厂生产规模效应是判定边界的主要标准,而规模效应在完全竞争理论中主要是由生产技术决定;企业在关键成功要素上设立导向性目标,管理者或所有者倾向于将企业边界确定在可以实现目标的地方。如交易成本假说导向性目标是节约交易成本,它将引导企业把边界建立在最节约交易成本的地方而忽略或不太重视这可能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对企业边界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发现确定边界的方法和相关的判定依据,是根据生产成本、产业结构、交易成本还是资源能力?或是有效地融合以上标准?因为依据不同的边界变量可能导致不同的划分结果。关键边界变量是边界理论比较分析中最关键的部分,不可缺少。对五种企业边界理论的比较分析结果在表1中给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完全竞争理论、SCP范式、交易成本假说、资产专用性假说、资源观理论等五种理论在确定特定一家企业边界时将出现不同的观点。不能说哪种理论是确定企业边界的最佳方法,因为企业性质、产业性质、企业家远见和直觉等特质等因素的不同将影响企业边界的最终划定。但是我们知道,在企业确定其合理的边界时,综合考虑以上的影响因素将避免企业的非优化选择,在日益动态化的环境中更应如此。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确定企业边界的完全竞争理论、SCP范式、交易成本假说、资产专用性假说、资源观理论五种理论进行综述进而比较分析,发现它们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五种企业边界理论的差异性并不代表它们之间互相排斥,企业可以考虑在不同的分析层次上运用不同的理论,如分析产业结构对企业边界的影响时可运用贝恩的SCP范式;在企业层面上采用资源观理论的观点;在确定工厂的最佳生产规模时借鉴完全竞争理论;而深入到每次交易活动,则可以在交易成本假说、资产专用性假说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选择。期待能够融合这五种理论(和其他企业边界理论)的理论或相关研究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刘凤芹,谢适汀.论企业的边界与规模:近期文献的一个评述[J].社会科学战线,2005(2).

2、李海舰,原磊.论无边界企业[J].中国工业经济,2005(4).

3、奥立佛・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M].商务印书馆,2002.

4、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5、尼尔・保尔森,托・赫尼斯.组织边界管理――多元化观点[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6、王国顺,李允尧.企业成长的边界[J].企业管理,2005(1).

7、Prahalad C.K.,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5-6).

8、Kathleen R.Conner.A Historical Comparison of Resource-Based Theory and Five Schools of Thought With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Economics:Do We Have a New Theory of the Firm?[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论杜尔哥对斯密学说的开路作用 下一篇:采购过程中寻租行为的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