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读写能力的训练

时间:2022-10-21 01:35:30

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读写能力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段话总结了语文教学的经验,按照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法》的精神,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要求,综合初中阶段的特点,提出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即“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要实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目的。我认为应从“读写”方面着手。

读是由外而内的吸收,是理解语言;写是由内而外的表达,是运用语言。使学生能读会写,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是语文教师的基本任务。“读写”是对立统一的,两者既自成体系,各有章法,又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学生写文章,往往流于形式、笼统、粗疏,什么原因呢?无非是写得少、浅、乱。文章要写得好,一定要读得好,吸收消化。就写论写,捉襟见 ;以读促写,天地广阔。读的要求高一点,读得深入、广泛,写就有良好的基础;写的要求严一点,写的扎实,简练,读的水平也会相应提高。也就是说“读写相长,相互渗透,共同提高”。读写相长,首先要重读,要运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如何指导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呢?

首先,重点部分要精读。一篇文章的各部分总有主要,轻重、粗细之分,我们要善于抓住课文主要的、重点的部分,精心点拨。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中,精确分析“烈日”部分的文章脉络,先写天热得“发了狂”、“下了火”,后分写“街上”、“马路”、“便道”,用“处处干 ”、“处处烫手”、“处处憋闷”的排比句来突出日之烈,用“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的比喻句来渲染天之热,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再从五个方面细写,侧面烘托烈日炎炎,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该文多度描写景物的特点:有概貌,有细写,有静景,有动景,有正面,有侧面,有人,有物。而重点突出车夫的活动,以显示烈日之,为语文写祥子在烈日下受煎熬作铺垫。“烈日”部分。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就能逐步具有精读文章的能力。

其次,是关键之处要细读。诗有诗眼,文有文穴。一篇文章这样总有一处或多处“点睛之笔”,把文章思想的精华生动地表现出来,我们应善于抓住“文穴”,让学生细细咀嚼,深入品味。

再次,是特点所在要深读。一篇文章,从思想到文字总有他的特点,我们要善于抓住这种特点,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以然。惟其如此,方能学有深度,“识得真谛”。

在课文读精,细读,读深,读深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把吸收消化的养料,通过作文练习,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来。这种表现,不仅是机械模仿,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而是能动借鉴,灵活的应用,并有自己的发挥和创造。在数学中以读促写,鼓励学生积极创造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是种着眼于内容的生发,二是侧重于写法的借鉴,三是从观察的角度去点化,四是在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

总之,在实际工作中,既要生动形象的启发学生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理解语文),又要具体实在地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写作(运用语文)。只有教得实在、深刻,方能学得扎实、灵活,真正使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得益。只有把教材既作为读的范本,又作为写的规矩,与读促写,读写结合,努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目的,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 下一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