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殖民时期城市规划对青岛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

时间:2022-10-21 01:35:14

青岛殖民时期城市规划对青岛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

摘要:简单介绍青岛殖民地时期的城市规划特点,分析殖民地时期的城市规划特点及其对青岛现在城市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青岛;殖民时期;城市规划;分析

一、引言

青岛是一座特殊的城市,建设初期基本完全由德国人进行规划,基于青岛的历史背景较为特殊,后期的改造也不同于其他城市,因此,有必要对青岛殖民时期的城市规划对现今的影响做一下研究

二、殖民地时期青岛的城市规划及分析

2.1青岛德占时期的历史简介

早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德国已经在远东有了属于自己的舰队基地并且有了获得煤矿资源的企图。尤其在德国地理地质学家斐迪南・冯・李希霍芬爵游历了山东之后对山东青岛地区的地理经济资源深为注意,从此之后德国政府便不断对青岛深入调查,于1897年11月爆发了“巨野教案”,从此之后的99年里,青岛一直被德国人所占领。

2.2德占时期城市规划分析

德国占领青岛之后,早期建造的一些建筑类型大多是军事设施和应急建筑,德国人除了在必要的土地上进行勘察调查之外,还强行收购土地,拆除一些民用建筑,使得当时的青岛村仅有天后宫和老衙门得以保留下来,由于属于建设初期,德国人面临着材料和专业工人不足的两大难题,这使得他们前三年的建设速度非常缓慢,在材料上 也多为中国式的青砖灰瓦,装饰上也较为简朴,外形上也比较简单。当然这些问题慢慢的都被德国人一一解决。当 局政府于1900年制定出了一套新的城市规划方案,该尝试把青岛建成为德国巩固的军事基地,该方案的市区选址在西南海岸与山丘之间较为平坦的地段,正当胶州湾入口,南面是青岛湾,由两侧伸入海中的团岛和汇泉角控制着湾口;西北面为内海胶州湾,为天然良港之地,东部有群山为屏障。选址从交通技术、环境卫生以及军事上的要求都是极为有利的。沿市区的西边缘和胶州湾的东岸布置铁路线,市区北侧沿铁路设置大、小港码头,使水路交通连成一体。市区道路基本为方格网布局,同时结合地形和街区中心向外设置成放射形道路,如当时的提督府前设为中心广场,现在的北京路、天津路等六条街道交汇处设置为火车下车站的集散广场。规划在区域上将华人与欧洲人分开,欧洲人所在的区域成为青岛区,属于最佳地段。从这可以看出德国政府当时是想把青岛建设成一个它仅有的两块殖民地之一的一个典范。

2.3日占时期的城市规划特点及分析

相反,当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相对于德占时期来说,被日本占领下的青岛则没有那么幸运,日本人的建设思路非常明显,是在表面上过得去的前提下作为资源掠夺的据点而进行建设的,因而可以不用考虑城市的设计方向和城市未来的发展,建筑建的嘈杂零散,仅仅在建筑风格上采用了仿式的处理,而导致现在部分日本遗留下的城市街区出现了保护和使用的双重矛盾,比如中山路周边的一些道路两侧的建筑,虽然数量上胜于德占时期的建筑数量,但是风格与周边原有环境的建筑风格却大相径庭,并且建筑质量很差,明显表现出城市建设的商业性质,因此现在该地区的建筑被当地居民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了重新改造,致使现有的建筑立面非常杂乱,给古建保护或者改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过渡到北洋政府时期,城市建设便处于低潮,1929年改由国民政府统治,特别是到了30年代,政局稳定,外国资本大量涌入,民族资本和官僚资本也得到了发展,因此促成了城市建设形成的第二次高潮。

三、青岛城市规划现状及分析

3.1 解放后的青岛在旧有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发展,青岛作为一个海港,工业城市进行发展,因此在这个时期青岛港口以及铁路沿线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也造成了以后的问题。一、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规划已经不能满足新型城市在功能上的要求。二、城市建设方向又重新回归德国人给出的建设方向,在九十年代初期,青岛推出了新的规划,五四广场的建设和市政府的搬迁使青岛的市中心彻底的转移到了一块新的规划区,新的规划区采用了很多国际化的设计,同时,在更偏东的崂山建设了新开发区,但是在新城区的总体规划上大致还是沿用德国人当时的规划方法,仍然是方格网布局,同时结合地形,形成一个一个节点,以每个节点为中心向外发散,最终形成沿东海湾的城市规范方案,之后再沿东海湾向北散发形成环渤海湾的城市规划。

3.2 青岛现有的延海岸线布局的方式极大的提高了一个海洋城市的城市形象,也能更好地改善城市风貌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吸引更多投资者和游客的眼球,从而更好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但是这种规划方式也有明显的弊端。比如说因为服务区大多设在沿海一带因而提高了产品运输成本;来往于服务区和居住区的人流量增加,交通方式的种类以及数量的需求量也就随之加大,这就无形的提高了城市建设成本。环湾的规划在长远上看虽然可行,但是会造成城市公共建筑建设点需求多,规模小的弊端。

实际这也是很多城市共同的问题,即最初规划未考虑城市远景,因为德国人在建设青岛的时候,最初仅考率作为军港,强调地理位置对外封闭,后转型为大型港口工业化城市,强调港口位置优良且对外交通便利,而并没有考虑其挥发成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国际化大都市,其早期规划选址有其局限性。环渤海湾大都市圈一旦形成,现在的青岛港必然要改造,因为根据德国人和后期延续的规划青岛港处于青岛远景发展的中心位置,这对城市是相当不利的。研究青岛的发展阶段不难看出青岛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次次的因政治,经济和时代的局限性而产生的非换胶州湾规划的规划,但是在长远布局上受德国最初选址的影响青岛最终又回到的1910年的规划方向。

参考文献:

[1] 徐飞鹏等.《中国近代建筑总览丛书-青岛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陈志华 《外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燃气锅炉供热经济性分析 下一篇:浅谈工民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