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创新管理

时间:2022-10-21 01:30:00

电力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创新管理

摘 要:随着电力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等高新技术设备的广泛应用,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与事不协调的矛盾日渐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在于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通过抓好电力企业现有员工的培训和管理,使员工更新观念增长知识和能力,适应各岗位职责要求。这既是提高电力企业现有人才当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企业超常规发展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创新

1、引言

培训教育事关员工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也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联系个人进步与企业发展的纽带。因此,电力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重点就是加大员工培训力度,以知识教育、技能培训为内容,把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将员工素质转化为企业参与电力市场竞争的经济行为能力。

2电力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概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竞争逐渐成为了现代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因素。我国电力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足,无疑需要建立和完善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当前电力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电力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而要想实现这些目标首先就应加强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

电力企业员工教育培训道路,是一条具有电力行业特征和涵盖各个方面的深入发展之路。总的来说,要求电力企业根据员工所存在的不同问题、所提出的不同要求,采用差异化的教育培训方式,来解决问题、满足要求,并实现员工综合能力和潜在素质的极大提高,为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做好掌舵的准备。

3、转变观念,提高对培训任务重要性的认识

电力企业省、市级培训机构,其核心任务是对企业各级各类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进行对口培训,提升企业的人才当量。但由于无论是省级还是市级培训机构,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都注重学历教育,因此,如何真正实现由学历教育向职工教育培训的全面转轨,切实履行教育培训职能,是各级培训机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首先,应从思想上、意识上提高对改革发展形势的认识,打破陈规陋习,树立大培训理念和全局意识、创新意识。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调整工作思路,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树立为生产一线服务的培训理念,积极探索教育培训管理新途径。及时将培训机构的工作重心全面转移到职工教育培训的轨道上来。其次,进一步明确省、市级培训机构的职责范围和工作重心。省级培训机构负责经营管理人员、专业管理、技术管理人员和II、III级生产技能人员的培训,市级培训机构负责I级生产技能人员的培训,与之相对应的工作重心就应向培训班学员的教育管理转移,切实提高对培训学员教育管理的重视程度。按学员教育培训管理的具体要求,重新拟订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

4、找准培训目标,提供真诚服务

调整工作思路,明确抓好学员教育管理的目的和培训要求。学员教育管理的目的和动机,就是让培训学员在安全、愉快的状态下有序地完成培训内容,确保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培训机构不能仅限于注重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也不能单纯靠制度手段来要求学生如何遵守校纪班规。学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转换角色,主动想办法、出点子,树立为企业核心业务服务的理念,站在学员的立场和角度上考虑问题。通过与送培单位的反复沟通,为学员提供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管理服务来博得各方的理解与支持,赢得学员的信任与认同,使学员通过教育培训,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业务素养得到切实提高。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且培训内容要与学员的技能鉴定或能级考试、技能竞赛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做到让学员满意、用人单位满意、上级主管部室满意,从而达到学员教育管理目的。

5、注重内部协调,实现规范化管理

抓好学员教育培训工作是培训机构的责任。在对学员的教育管理中,要注重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加强沟通,其中包括与学员的沟通、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及与上级主管部室的沟通。通过沟通,可以充分掌握学员的期望与要求,有针对性地策划教育管理工作。对学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进行整改,对无法满足的需求,通过沟通得到学员的谅解,从而确保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和可行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工作流程,明确职责,规范管理,确保教育管理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针对学员所追求的培训实效及培训服务,为每个培训班配备一名班主任。明确班主任负责培训师资联系与接待、培训教学监控与教学质量评估、培训学员的考勤及管理、信息反馈与绩效测评、考试考核、学员食宿安排、后勤服务、班级活动策划组织等内容。同时,从接到开班通知到培训结束,各个环节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规程规范,形成培训学员教育管理的闭环,从而保证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6、重视舆论宣传,创建品牌管理

品牌管理就是协调众人之口,从众口异辞到异口同声的管理。省、市级培训机构是电力企业的培训基地,员工培训是培训机构的核心业务,对学员的教育管理是培训工作的核心环节。对学员教育管理方面,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但没有树立起培训机构的培训品牌,没有建立起学员教育管理品牌。我们要充分运用视觉冲击力、听觉感染力、触觉激活力、嗅觉渗透力和味觉纯粹力等各种渠道,加强对培训工作和培训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建立品牌管理形象。例如将学员在培训学习期问取得的优异成绩、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以及感人事迹等及时宣传报道,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送培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这可以激励学员钻研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育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准则,激发他们爱岗敬业的主人翁责任感,营造比、学、赶、超的争先创优氛围。可以通过舆论宣传,营造培训机构和谐的培训环境和氛围,树立培训品牌,建立培训机构在电力企业的不可撼动的地位。还可以建立起培训机构、企业主管部室、送培单位“三位一体”共同管理培训学员的监督、管理和考核机制。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的前提和保证。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员工教育培训注重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的实际需求,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积极引进具有企业生产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充实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二是以专题讲座形式为重点,着力引进先进的教育培训管理理念,结合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组织专职教师深入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实践能力培训,掌握分析处理现场设备技术故障的技能,切实提高教师的职教能力;三是加大专业带头人、企业内部培训师、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人员的培训,将优秀的教师、企业内部培训师、管理人员送到国内知名企业和高校考察学习,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丰富他们的教学经验;四是建立不同层次的教学交流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和探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8、完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培训教师和受培学员的积极性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培训机构职工的潜在能量激发出来,使其能够自觉的、主动地工作和学习。把“要我学”通过某种激励手段转变为“我要学”,把“要我教”转化为“我要教”。激励手段最有效的方法是管理体制的变化。就内部培训师方面而言:一是鼓励中青年内部培训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申报高一级职称评定,对获得高一级学位或职称的人员进行奖励。二是内部培训师的授课津贴按照职称等级,结合学员对教师授课质量的综合评价,分别给予不同的授课津贴补助。三是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对每一个内部培训师被连续2次评为不合格的,降一个等级给予授课津贴补助,对连续2次评为优秀的,提升一个等级给予授课津贴补助,并在送出考察学习,职称晋升方面优先考虑,内部培训师的评定情况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就受培学员而言:因学历、背景、个性不同而有不同的主导需求,但其大多数都渴求在培训期间能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提升;都渴望在培训期间的表现能得到培训机构、企业和工作单位的认可和表扬。为此,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评先推优,激励学员争先创优;二是通过建立考试、考核制度,激励学员注重培训质量和效果。

9、结束语

总之,培训教育是联系个人进步与企业发展的纽带,它决定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也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电力企业在教育工作中应狠抓员工培训、积极倡导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全过程培训。不能只把培训当作一种简单的投资,而更应结合员工各自的职业生涯设计,有计划地为员工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使员工真正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知识与技能,帮助员工实现其人生价值,真正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文关怀。

上一篇:从景观效果角度对园林绿化工程进行探讨 下一篇:浅谈建筑给排水施工监理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