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提高农村中学生物实验

时间:2022-10-21 12:46:39

浅谈怎样提高农村中学生物实验

【摘 要】新课标倡导的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笔者结合自己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针对本地实际,就一些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一、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1、农村中学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较低

笔者任教于一所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基础差、起点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而且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也相对较低。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家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科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 [1]”这就需要生物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地实际,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需要生物教师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充分发掘利用农村中学的优势资源,开发农村生物课程资源,追求和谐有效的生物学课堂,加强生物教学的有效性[2]。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后的生物学教材,学生实验、实践活动和演示实验占的比例来看,生物实验教学极为重要,但对于农村中学开展起来谈何容易。虽然农村中学在生物教学的参观调查、生产实践等环节中存在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学校在实验室、教学设备等各项配套设施上,与城市学校不免存在差距。农村中学往往由于实验室不足、显微镜数量不足,各种永久装片也不是完全配备,学校没有专业的生物实验员,影响到生物学科的教学效果。我为了争取到实验室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又避免争用实验室,变被动为主动,提前预算,对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的内容移前或推后。没有专业的生物实验员,我就自己提前动手准备,欠缺的永久装片,没有实物材料,我就变通到当地找相应的材料代替,这样制作的实验装片既完备又具有地方生物种类的特色,反而提高了实验课的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定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主体,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

2、教师实验教学观念陈旧,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从监管者变为指导者,指导学生的实验,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监管者,监管学生是否讲话,是否不按规定的步骤操作,是否损坏了器材等。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实验操作,要放手给学生自由,改变那种“一放就乱”的旧观念。学生在实验中可以互相帮助、讨论,甚至争论。

3、用讲实验代替做实验

实验室、仪器和设备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先决条件,良好的设备和用具是实验效果的保证之一。我们学校虽然有实验室,挂图也是有的,还有一些显微镜和玻片标本,简单一点的实验我们是可以做的。但大多数的实验也是讲的。很多农村中学都没有实验室,甚至最基本的挂图都没有,这实验教学如何开展。所以这些老师也说好多实验是在课堂上讲的。老师在课堂上把实验讲完了,下课也就完了,没有起到任何的效果。

4、胡乱操作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把注意力集中到实验材料、器具上,许多学生急于观察、摆弄材料,甚至动手操作,弱化了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介绍实验器材的效果,导致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示范,学生在实验桌旁“手舞足蹈”,教师对学生实验中的操作技巧、注意事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难以贯彻,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如有的学生不听教师的讲解,在操作显微镜时,把头发、小虫子等直接放在载物台上观察。

5、机械模仿

学生把实验当成一种机械的模仿,并没有深入地思考,就照教师的示范和教材上的步骤操作完后,就算完成任务。不能从中发现、提出问题和感悟实验中蕴涵的思维方法和真理,没有出现探究的持续发展。

6、实验效果不理想,不实事求是

由于学生在操作前注意力难以集中,听讲效果不佳,不能规范、流畅地操作,导致实验进展缓慢,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论等等;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

二、开展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切实提高农村学生实验效果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为了使师生关系处于平等状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有利于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促进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要通过各种渠道尽量去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名字。生物老师任教的班级往往很多,要叫出每一位同学的名字,的确不容易。因此老师可以利用上课的时候,尽量叫名字来回答问题,上晚修的时候尽量走到他们桌前,打开练习看一看,记住他们的名字,在校道上,遇到学生,主动与他们打招呼,与他们拉家常,多关心和表扬他们,经过多次接触和交流,发现许多学生会更加关注你的课堂,会把你当做知心朋友,这样有些同学就会大胆说出他们想说的话。

2、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实验的兴趣

我们知道,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主要是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必须要让学生主体参与到课堂中来,但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花费功夫的,单单靠老师口头要求也是不容易做到的,就算参与了,也是很快就分神了。所以有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的效果更明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所以在平常的课前五分钟,可以跟大家讲一讲关于现代生物科技成果,例如,转基因生物、嫁接西瓜、杂交水稻等等,这些都离不开生物科学,更离不开生物实验,而这些实验的过程是漫长的,但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生物科学的任何一项重大的突破,无一例外地是经过生物实验而获得的。

3、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与管理

在分组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小组较多,教师在巡回指导时,有时顾了这组顾不了那组,容易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新课程理念要求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也是学生进行自我约束的最好形式。小组成员在进行实验时,既有分工,也有协作;既互相依赖,也互相制约,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与管理。所以,精心编排实验小组也很重要。编排要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性格互补性、自律性的强弱等进行合理搭配[4],保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个小组还要选出负责任的小组长,通过小组长来协调组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在进行实验前,要对小组长从思想、实验基本的操作方法等方面进行培训,让小组长能够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带头和管理的作用,起到协助教师的作用。

4、勇于创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本资源

尽管一些农村中学还有可能无实验室或缺乏实验器材,但只要教师思想重视,敢于创新充分利用当地常见的材料设计低成本实验。例如,利用废弃的透明玻璃屏,开展小生态瓶的制做试验;利用矿泉水瓶和我们本地常见的花生来做种子萌发的材料;还有调查鼠妇的生活环境,我带学生去搬动在学校放了很久的花盆,发现几个鼠妇在跑动,就这一发现,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等。

5、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加强第二课堂的实验教学

课程改革前的生物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而条件差的学校连基本的学生实验也不可能开设,大大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在实验室里完成应有的实验,还要求学生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从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让学生将实验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把课内外结合起来。

总之,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农村中学的生物实验教学照样开展得有声有色,并能缩小与城市中学之间的距离,逐步显出自身的优势。

主要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 》

[2]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J]. 北京师范大学. 2004

[3]汪忠. 生物课程标准 [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4]严素琴.浅谈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组织[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01.

上一篇:让数学学困生不再学习困难 下一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