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时间:2022-10-21 12:43:21

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也在稳中求进,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公路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小由公路带来的环境问题,应该成为每个项目深入研究和优化的目标。

关键词:公路 污染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在公路建设时,应该从生态、环境、工程、景观等方面考虑。公路环境保护应以防为主,在工程设计开始即从主观上考虑环境保护问题,通过设计上的努力,达到避免引起环境破坏、污染进而保护环境的目的。以防为主是主观活动,也是最经济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国内公路发展情况

2013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423.75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3.11万公里。公路密度为44.14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1.37公里/百平方公里。

二、公路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建设对加速物质流通和交通便利,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公路建设也带来如占用耕地、砍伐森林、调整水利设施、拆迁建筑物、居民再安置等社会环境问题,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原自然景观、地貌的影响

公路设计时,路线平纵指标不协调,造成视觉上的不美观,通视性不好,使驾驶员产生心理压抑感。纵断面拉坡设计不合理,不必要的高填、深挖路段对原自然地貌造成破坏性影响,改变地下水位,引发干旱、潮湿以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对农业的影响

公路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包括农业用地,若规划不合理,公路没有控制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数量,势必造成很大的浪费。公路材料污染对附近农作物也有一定影响,可能会造成产量降低、

3、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土方作业及半刚性基层的拌合、摊铺作业,是扬尘危害最大的施工阶段,对施工人员及周边活动人员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在沥青面层的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粘层及透层油的撒布,也会挥发出有害气体。

4、水污染

随意堆放沥青、石灰、工业废渣等筑路材料,一旦有降水,材料中的有害物质随雨水流入附近的池塘、河流中,甚至渗入地下,污染水质,危害环境。公路建成后,降水流过路面,携带路面沥青混合料中有害物质,汽车刹车片磨耗出的金属粉尘、轮胎磨耗出的橡胶粉、车辆漏在路面的燃油、机油等流入排水沟,顺排水沟流入沟渠。

5、声污染

汽车行驶在公路上产生的噪音一方面来自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另一方面来自汽车发动机的声音。路面越粗糙,车重量越大,摩擦产生的噪音也就越大。另外,重型车辆在爬坡时发动机产生的震动噪音,会使道路两侧的门窗产生震动,对附近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声污染不会直接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但会使人感到烦躁不安,产生坏情绪。

三、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工作中自始至终贯彻的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同样适用于公路建设中的环保工作。在项目前期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污染的发生,相对于环境遭到破坏后再设法挽回,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以防为主是规划设计阶段瞻前性的活动过程,因此在公路建设中应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站在总体设计的高度上提出环境保护设计所考虑的对象,有的放矢。

1、在公路选线、设计阶段,要注重线形指标的均衡,平曲线和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竖曲线起终点落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这种线形不仅能起到诱导视线的作用,而且可以取得平顺而流畅的效果。平竖曲线其中一方大而平缓时,另一方切记不能形成多而小。一个长的平曲线内有两个以上竖曲线,或一个长竖曲线内有含有两个以上平曲线,从视觉上都会形成扭曲的形状。线形设计应利用地形,尽量少改变公路公路周围的地形、地貌、天然森林、建筑物等景观。横断面设计应使边坡造型和绿化同原有景观相适宜,弥补挖方和填方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当公路以挖方穿越山脊或通过宽阔林地时,路线应布设成曲线,以保持自然景观的连续。应充分利用自然风景,如湖泊、大树、孤山,或人工构造物,如水坝、桥梁、农舍,或在路边设置一些设施等,以消除景观单调感,使公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有条件时,宜适当放缓边坡或将边坡的边坡点休整圆滑,使边坡接近自然地面,增进路容美观。公路两侧的绿化应避免形式和品种单一,应将绿化作为诱导视线、点缀风景以及改造环境的一种措施而进行专门设计。

2、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研究好区域综合运输网交通运输现状,公路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特征,包括历年地区国民经济部门结构、布局、发展趋势和地区城镇发展规划,交通运输结构、发展趋势,以及地区经济结构和经济指标与公路客货运输量、交通增长的关系,其他有关因素与公路运输量、交通量的关系,做好运输量及交通量的预测。明确公路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如公路等级和建设方案、建设里程等。前期工可阶段对项目全面、认真做好规划,就能避免重复建设及不合理的超规模、超前建设,最大限度的节省对土地和农田的占用。

3、在施工时应采取避免扬尘的措施,现场可能产生扬尘的部位,如裸漏的场地、土方施工时的挖土机及自卸汽车、搅拌机及现场堆放的砂石料、水泥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我们分别采用以下办法解决扬尘污染问题:对于现场裸漏的场地,工作区道路主路采用C25细石混凝土硬化,生活区道路采用水泥砖满铺,砂石料场采用C20混凝土硬化,其余部位绿化防尘。 土方施工时前地面要洒水湿润,以地面不起尘土为标准,自卸汽车运土要覆盖。搅拌机搅拌砂浆、混凝土前砂石要浇水湿润,现场搭设水泥库房,四周为全封闭。搅拌机四周搭设防尘、防护棚,搭设采用脚手管,下半部采用多层板围护,上半部采用密目网围护,顶部满铺脚手板,并铺油毡防雨。 砂石料在不搅拌混凝土时用密目网覆盖,使用时揭开,用哪部分揭开哪部分,避免扬尘。 场区大门口设洗车池及高压水枪,雨雪天车辆出场时车轮清洗干净后方允许出场,每天派专人清扫马路,保证路面干净。

4、公路建成后路面径流污染控制中,可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工程防治措施。如在高速公路路边修建沉淀池,使路面排水经过简单沉淀后排放,可减缓路面初期雨水对敏感水体的影响,还可缓解由于危险品运输事故引起的泄漏而对敏感水体造成的污染;或在公路沿线设置渗坑收集路面暴雨径流,其主要作用是控制路面暴雨径流即路面排水,同时又可控制径流污染。在地下水位高、土壤透水性差的地区,可建立人工湿地来控制径流污染。在跨越重点水源保护地及其主、支流的桥梁上部,严禁路面降水、危险有毒物质直接排入河道中,须用集水管将路面水收集后集中处理。

5、积极采取降噪措施。采用多空隙沥青路面,降低汽车轮胎噪声。种植绿化林带,吸纳声波,降低噪声。构筑声屏障,通过声屏障材料对声波进行吸收、反射等一系列物理反应来降低噪音。

四、认真贯彻环境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实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主要法律手段。建设项目不但要进行经济评价,而且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地分析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通过环境影响评,可以为建设项目合理选址提供依据,防止由于布局不合理给环境带来难以消除的损害;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调查清楚周围环境的现状,预测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影响评价还可以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结束语

环境保护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更关系到子孙后代,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重视环境保护,大胆创新,积极采取措施为公路、行人以及周边居民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国内关系取向研究特征分析 下一篇:中国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