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创设问题情境“五化”

时间:2022-10-21 11:34:14

浅析创设问题情境“五化”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与技能,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解题策略等,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导向作用。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一、情境问题化

问题的产生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基于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产生的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间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在上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节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

师: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的颜色,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

教师能根据排列的序号准确报出彩球的颜色,学生一定会觉得很奇怪。于是教师告诉学生因为自己掌握了其中的秘密,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很快也能掌握这一秘密。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渴求,很有兴趣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效果自然会提高。

二、情境游戏化

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源泉。把数学知识贯穿于游戏中,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能使学生热爱数学,而且使他们在亲身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开发智力,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一课时,我一开始便为学生设计摸彩球游戏,即在袋中放入各色小球让学生逐一去摸,并统计结果。接着追问学生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学生便展开热烈的讨论,课堂上知识的传授也水到渠成了。

三、情境故事化

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进入故事营造的生动情境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儿童喜爱的故事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加深儿童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例如北师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例题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有小猫的一家,其中猫爸爸、猫妈妈以及猫姐姐都钓到到了数量不等的小鱼,只有猫弟弟空手而归,从猫弟弟懊恼的表情中,“0”也呼之欲出了。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猫弟弟一条也没有钓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四、情境活动化

操作实践是手、眼与脑的密切协作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是把外部动作思维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过程。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质疑,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让学生量一量课前用硬纸做成的大小不同的若干圆的周长和直径,学生发现了“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在此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让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和增强了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情境生活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觉地理解知识,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将知识传授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充分理解掌握知识,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例如: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一课时,我为学生展示了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比赛情境,出示了2号选手的比赛成绩:9.87、9.90、9.96、9.85、9.85。先让学生根据比赛成绩,充分谈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出示评分要求:根据比赛规定,选手的最后得分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此时,学生已沉浸在现场比赛的情境中,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自己要当一回裁判。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很容易判断出结果。这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最高分和最低分,追问学生:“你们凭什么判断出9.96是最高分,9.78是最低分呢?”顿时,孩子们投入了热烈的讨论当中,课堂教学也自然充满了欢快、自由的气氛。上面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研究。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整个教学过程的,其方法与途径也是多样的。苏格拉底强调教育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而不是注入、训练、铸造的过程。问题情境教学正是这样一种激发、唤醒、鼓舞的教学艺术,是引导学生主动思索以获得问题解决并学会学习的过程。

上一篇:利用多媒体资源上好语文课 下一篇:从“教师为主体”到“学生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