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

时间:2022-10-21 09:54:31

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

桂林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全力推进桂林旅游资源的深度整合,对于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促进桂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一、桂林旅游资源的现状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名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自古就是旅游胜地,众多历史名人在桂林留下足迹和墨迹,形成了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桂林现代旅游起步于1973年,奇特的山水景观、丰富的人文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构筑了桂林旅游的发展优势。桂林已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10中国最佳休闲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2010年,桂林旅游接待总人数2246.33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48.6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8.30亿元。

(一)旅游资源的结构类别

桂林旅游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静态观光类:以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芦笛岩、七星岩、漓江、两江四湖、龙脊梯田等为代表。

2.动态激情类:以古东瀑布、五排河漂流、神龙水世界等为代表。

3.自然风光休闲类:以阳朔区域为代表。

4.历史文化类:以兴安灵渠、靖江王城王陵、桂海碑林等为代表。

5.度假休闲类:以龙胜温泉、阳朔西街、乐满地等为代表。

6.民族风情类:以龙胜风情、《印象・刘三姐》等为代表。

(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桂林旅游资源开发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1973年以前的粗放开发时期:1973年-1998年的早期开发阶段;1998年-2008年的全面开发阶段,2009年以后的资源整合与深入开发阶段。在前三个时期,形成了大小旅游景区数十个,旅游产品种类趋于完善,旅游资源利用和开发渐趋合理。目前,桂林有国家5A级景区2家,国家4A级景区23家,三星级以上酒店50多家,漓江游船120多艘,旅游航线近百条,旅游直接从业人员4万多人。

总结桂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其经验有:一是形成集团化集约规模型运作。1998年,成立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市政府将园林、交通、旅游等系统的旅游资源整合到旅游发展总公司进行集约化经营,目前,公司总资产、收益已经翻了几翻,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2001年,由旅游发展总公司控股的桂林旅游股份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在募集资金发展桂林旅游的同时,对桂林旅游的市场宣传和形象起了积极的作用;二是有创意的项目、有实力的投资商对桂林旅游产生良性影响,如《印象・刘三姐》、兴安乐满地等大型项目从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桂林旅游的发展。

二、桂林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毋庸置疑,桂林旅游在资源经营上已经形成一定优势,但是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于体制机制创新不够,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明显滞后,产品结构变化不大,更新速度不快,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游览方式、服务和空间扩展大大落后于国内其他旅游城市;旅行社低团费、零团费、负团费屡见不鲜,景区之间低价竞争大有春秋混战之势;导游队伍管理松散,无固定工资,靠挣回扣过日子,愈演愈烈。随着旅游方式和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同质的旅游地已成为桂林的竞争对手。专家对桂林旅游品牌竞争力的测算是66.30108.处于一般(60)和较强(75)之间。

建设国家桂林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现代旅游产业,促进和带动桂林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并且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旅游消费在社会总需求别是居民消费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加快发展旅游业对于拉动内需的增长,促进居民消费,扩大社会就业具有特殊意义。因此,全力推动桂林资源的整合和聚集使之发挥其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作用就显得非常紧迫。

三、桂林旅游资源整合的原则及建议

桂林旅游资源整合的思路,应该放在建设国家旅游改革综合试验区的背景下去思考,目标所指是有利于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有利于创建国际旅游之都,有利于国家的示范推广,有利于带动桂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模块化整合旅游资源

桂林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虽然地理上非常集中,但在开发和管理上,都存在散、弱、小的状况,应该从有利于游客游览体验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出发,做模块化整合,以发挥资源的集约效应、边际效应和协同效应。这里所言模块化整合可分两种:一种是按资源类别进行整合,这种整合有利于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差异化挖掘:一种是按地域范围进行整合,如市区观光模块、阳朔田园休闲模块、漓江东岸动感体验模块、龙胜民族风情模块、资源丹霞地貌模块等等,这种整合有利于市场的推广和游客的深度体验。

无论两种方式中的哪一种,整合主体都应该集中统一,政府应该引导、支持甚至政策倾斜,通过做强各区块旅游模块夯实试验区基础,通过做强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垂直整合水平分工法整合行政资源

要通过垂直整合水平分工法整合行政资源,打破行政管理资源的条块分割,遏制局部利益,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跟进、广泛参与、多方共享的局面,产生纲举目张的效果。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首先要从行政体制改革上人手,通过行政资源的调整改革,强化旅游产业在桂林经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强化旅游行政管理在其他行政条块管理中的协调作用,改变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发挥不了作用的局面,消除部门和行政区域利益分割对桂林旅游整体利益的损害。如若组织架构不到位,职责、职权不清晰,规章制度不落实,建设国家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只能是一句口号。

(三)规划要先行

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必须有高起点、大手笔、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整体规划,并且立法。先规划、后指导、小微调、再监督的产业运行模式势在必行。

(四)积极构筑投融资平台

桂林旅游股份公司上市所建立的融资平台,为桂林旅游的初期发展和二次创业作出了贡献。桂林旅游资源的整合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引进战略投资伙伴,鼓励中小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广开融资渠道是实施资源整合、完成产业升级的基本条件。

(五)打造旅游精品

静态观光山水、动态激情山水和互动参与型山水共同构成了桂林山水旅游品牌。用度假休闲文化、民族风情文化和人文历史文化进一步丰富桂林山水品牌的魅力是桂林旅游第二次创业的切入点。

1.创新市区游览模式,用水上巴士和“一票通”取代现行的游览模式。

2.改革漓江游览模式,全面恢复漓江百里画廊游,给游客一个真实美丽的漓江。

3.全力打造漓江东岸旅游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动感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引入新农村,开创旅游带“三农”的先河。

4.充分发挥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作用。旅游业对航空、铁路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航空、铁路是旅游产业链中最大的受益者。现在很多游客不愿携带大包小包是因为不方便,但是如果航空、铁路放宽携带行李的重量和体积,本地商场与邮政、物流有效协作,游客购物消费将有大幅提升。因此,建议取消航空热线票价,与航空、铁路建立利益共同体,节假日桂林航线实施特惠价。

(六)可持续性发展

旅游产业是资源性产业。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涉及旅游资源大整合,但绝对不能造成资源的大破坏,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则。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投资开发建设者在旅游开发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强调自然,注重特色,不过度人工化:其次是政府要通过行政体制改革或其他行政手段,确保资源的可持续性,如作为桂林旅游核心资源的漓江,其游览和保护必须并重,要让游览观光段的沿江居民在旅游开发中受益,要让非游览区的漓江源头居民在下游的游览开放中直接或就间接受益,以提高其保护水源的积极性等等。

桂林优质的资源禀赋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桂林旅游产业的第二次创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要以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加快资源整合力度;以文化新视角创新旅游产品,做足文化内涵,摒弃文化快餐;以漓江流域旅游圈为载体,扩大旅游产业辐射功能,形成以市带县、以县促村的大旅游发展格局。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向目标社会展示桂林旅游个性――美轮美奂的山水、休闲安逸的生活、世间少有的旅游体验,提高目标社会居民对桂林的向往度。要在法律和社会习惯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资源、产品、服务及营销手段,不断提升桂林旅游品牌的基础能力(政府管理能力、产品创新能力、旅游人才、从业人员素质、市民形象)和旅游品牌的市场能力(市场占有能力、超值创造能力),使桂林旅游品牌成为世界顶级品牌。

上一篇:宁波旅游接轨上海世博会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文化是精品旅游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