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的使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时间:2022-10-21 09:20:14

兽药的使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摘要]兽药在农产品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对农产品的质量影响极大。本文通过分析肉品中兽药残留的原因,对人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提出重视控制兽药残留量的工作和相对应的措施。

[关键词]兽药残留 食品安全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062-01

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畜禽等动物疾病,有目的的调节其生理机能并规定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的物质,包括血清、菌苗、诊断液等生物制品,以及兽用的中药材、化学制药和抗生素、生化药品和放射性药品。兽药残留(residues of veterinary drug)是指用药后蓄积或存留于畜禽机体或产品(如鸡蛋、奶品、肉品等)中原型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包括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一般以μg/ml或μg/g计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动物源食品也由原来的需求型向质量型转变,兽药残留的问题也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兽药残留主要分为抗生素类药物残留、磺胺类药物残留、呋喃类药物残留等。

随着农牧生产的不断发展,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用量也越来越大,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残留问题,有些国家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的残留比较严重,我国农业部也了《动物性食品中兽药的最高残留量》对药物残留加以控制和约束。

磺胺类药物残留问题的出现已有近30年时间了,并已在近15-20年内磺胺类药物残留超标现象比其他任何兽药残留都严重。中国农业部在1999年9月的《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中规定:磺胺类总计在所有食用动物的肌肉、肝、肾和脂肪中MRL值为100μg/kg,牛、羊乳中为100μg/kg。

呋喃类药物属于抗菌剂,常见有四种分别是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呋喃西林和呋喃妥因。呋喃类药物为渔业禁药,虽然不会产生急性危害,但人体长期大量摄入呋喃类药物,存在致癌、致畸胎的可能性。同时,鱼类大量的药物使用所造成的残留,会使食用者产生耐药性,降低此类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虽然人用药和兽药的加工工艺和含量上有很多差异和不同,但是很多时候他们的有效成分是同一种类的,而且药用原理也很类似,所以兽药残留进入人体后,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非常严重的。

首先兽药残留有毒性作用,若一次摄入残留物的量过大,会出现急性中毒反应。如在西班牙,有43个家庭的成员在一次吃了牛肝后,发生了集体食物中毒。原因是牛肝中含大量由饲料而来的盐酸克伦特罗。1998年5月,香港居民因食用内地供应的猪内脏,造成17人中毒。同时,广东省高明市人民医院也在一周内接诊了7例因喝猪肺汤而中毒的患者。今年1月8日和10日,浙江省两地分别发生大量市民食物中毒事件,中毒原因为市民所吃猪肉中含有盐酸克伦特罗。当然急性中毒的事件发生相对来说是很少的,药物残留的危害绝大多数是通过长期接触或逐渐蓄积而造成的。

其次兽药残留会引起人体的各种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经常食用一些含低剂量抗菌药物残留的食品能使易感的个体出现过敏反应,这些药物包括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及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它们具有抗原性,刺激机体内抗体的形成,造成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引起休克,短时间内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磺胺药类的过敏反应表现在皮炎、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和药热。青霉素类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轻者表现为接触性皮炎和皮肤反应,严重者表现为致死性过敏性休克。四环素的变应原性反应比青霉素少。兽药还会使人体对细菌产生耐药性。

再次兽药残留的三致作用

即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可食性动物组织中兽药残留可能对人类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一般来说,残留浓度都较低,除少数药物的毒性呈现非剂量一效应关系外,引起急性毒性作用的可能性较低小,但可产生蓄积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从公共安全的角度考虑,药物残留毒性主要表现为致畸、致突变、致癌和生殖发育毒性作用。其中,最大的危害可能是致畸作用。

1.直接的毒性作用。一般情况下,兽药浓度较低,加上人们食用数量有限,大多数残留的药物并不能引起急性毒性,但是,吃了药物残留严重超标的动物食品也可能发生急性中毒,特别是某些具有神经毒性的药物残留。比如曾经报道过的瘦肉精中毒事件,就是因为人们吃了饲喂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并在组织中有较高残留的猪而发生的人体急性中毒事件。

2.致癌作用。致癌物可诱导DNA结构改变,进而影响细胞内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是一个长期过程。例如连续使用磺胺类药如磺胺二甲基嘧啶可诱发动物甲状腺增生,具有致肿瘤倾向。

3.致突变作用。致突变作用是遗传毒性化合物诱导发生的细胞变化,很多情况下致突变作用也可诱导发生癌症。

4.致畸作用。兽药残留的最大危害是无意和偶然暴露引起的致畸的危害,特别是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这种不觉察的暴露往往引起巨大的危害。致畸作用是由于化学物质影响胚胎细胞发育而引起组织和器官的缺陷。因而,怀孕期间最好尽可能的避免接触致畸性药物。

最后,部分兽药还会导致畸形、癌症等严重病症。另外,残留于食品中的克球酚、雌激素具有致癌作用。

近些年随着社会各界对兽药残留的逐步重视,国家政府有关部门也加大了对各地的投入,建立了专门的兽药残留检测机构,开展兽药残留的实时监控工作。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限定有害兽药的最高残留标准,建立兽药残留监控长效监管机制。加大相关政策宣传和知识普及力度,增强残留防范意识;跟踪和研究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台的新法规、新标准,进一步完善兽药残留技术措施体系的建设,让广大人民吃上放心肉。

参考文献

[1]陈冬梅,陶燕飞,余欢,袁宗辉,兽药残留分析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9,08:713-719.

[2]贺家亮,李开雄,于见亮,刘成江,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现状及对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06:176-178+191.

[3]李伟华,袁仲,张慎举兽药残留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影响与控制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19:5864-5865+5974.

作者简介:邵鹏.男.汉族,滁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本科。

上一篇:郑州市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下一篇:着力发展烟叶规模化种植 提高优质丰产原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