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自然的融合

时间:2022-10-21 08:22:01

城市与自然的融合

【内容摘要】对于人类所处的城市空间而言,边界尤为重要。很多城市内各区之间往往以道路、河流来作为边界,但由于对景观资源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没有对其整体处理,致使许多景观单位被逐渐边缘化,成了一个环境和社会问题集中发生的区域。

【关键词】边界 景观 自然公园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边界”是普遍存在的,因为所有事物和其周围的环境都需要通过边界来证实自己的存在。空间的认识离不开边界,人类在认识、理解和体验空间时都需要通过空间的边界来确定其尺寸和属性。可以说,如果没有边界,空间也就不复存在。

边界是人类基本的需求,任何事物都不能试图它的存在,这是由边界基本的性质所决定的。其原型和效果分别对应着两个看似矛盾但又不同的价值:一种边界是分离的,这种分离是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体现,尽管这种边界往往被视为一种孤立的消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仍然需要这种隔离边界;而另一种边界是延伸的,即边界起了不同领域之间的桥梁作用,使它们交流沟通从而产生活力。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对其进行区分,而是对其进行客观的认识和价值判断,将它们的内在价值视为“边界”,利用其建立符合当代中国和谐发展要求的和谐人居城市环境。

在西方的城市文化中,边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主要是指建筑和自然之间的连续界面。在某种意义上,“边界”理论是西方传统城市空间的基础。在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不仅如此,城市景观的理念和处理方法不仅对农业景观产生着影响和排斥,而且还使得城市景观丧失了自己的审美价值。此外,城市景观改造的思路和方法不仅影响和排斥着农业发展,同时也失去了城市景观自身的审美价值。因此,如何在中国现当代城市化和自然化双重环境中实现农村、城市景观边界的清晰,如何建设新的边界景观,彻底解决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平等对话和交流的问题,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积淀的矛盾,变得尤为重要。

自然公园作为城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受市民喜爱的娱乐和休闲活动场所。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就是很好的代表,其除了有迎接奥运的功能外,还吸收了很多城市文化、商业文化,并在日常生活中同人民生活联系密切,相互作用,从而提供场所调动公民参与的积极性。正是由于自然公园在边界空间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正在开发越来越多的自然公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对于自然环境的需求。

日本的大雪山国立公园是日本著名的森林公园,也是日本国立公园中面积最大的自然公园,达2,267.64平方公里。公园附近有旭川市、富良野市、带广市等城市,公园在三座城市之间起了很好的纽带作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雪墩山国家公园是英国第二大国家公园,位于威尔士西北部,面积达1,352万平方公里。国家公园内的景观资源丰富,其中自然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瀑布、峡谷和海岸线等;人文资源包括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墓葬、堡垒、城堡和罗马遗迹以及英国矿场等,每年都会有大约50万游客前往游览。爬雪山、摄影、徒步旅行、滑雪、观光列车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的休闲活动。可见,自然公园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生活上的享受,而且更新了其精神理念。

其实在我国,自然公园就有很好的代表,以“天人合一”的理念应用在私家园林里,追寻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感觉,这种源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的造园艺术实质上是在强调“自然”融为艺术的处理,融为生活的处理。在快节奏的城市中,人们需要一个新的自然的环境来放松自己,释放压力。与其说边界公园作为一个居民重要的休憩场所,不如说是为人们建立了一个更接近自然、融于自然的景观场所。

城市边界公园既具有自然公园的功能属性,又有城市公园的功能属性。自然公园成了城市边界景观很好的载体,为人们提供了与自然对话与交流的场所,作为一种边界的发展形态,它的起源和发展不仅是对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呼应,而且还为保护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为城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来展示自然科普,构筑起景观边界和生态城市之间的纽带,为实现城市和自然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交流与对话场所。

结语

城市的规划会对城市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城市边界地区是人类活动问题及土地矛盾频发的地方,如果不妥善处理这些复杂的矛盾冲突,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城市的形象,城市景观的格局,甚至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因此,我们需要全面规划和管理并且认真对待城市的边界。设立自然公园就是最好的范例。只有当政府和设计师重新对边界进行总结和认识,跳出边界区划意识时,城市边界的自然和人文风貌才会变得更好。

理想的城市应该是“无边界的城市”。无边界意味着城市应该逐渐打破“孤岛”式的人文发展模式,逐渐消除自然与人文的隔阂。这意味着城市应将普通市民的生活品质放在首位,建立与自然高度共融的宜居城市。

(注: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赞助,项目编号:RW:2014-15)

参考文献:

[1]孟庆新.北方地区市民休闲公园建设初探[J].北京农业,2014(12):76-36.

[2]杨振.徐苗.创造和谐的城市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实践价值观[J].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7(8).

作者周学栋系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2012级本科生

关丹D系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上一篇: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对大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 下一篇:浅析城市森林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