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盾构管片生产过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时间:2022-10-21 08:05:00

浅谈盾构管片生产过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摘 要:管片是隧道盾构法施工的衬砌预制构件,肩负着隧道结构的支护、防水功能。管片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隧道主体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如何控制管片的质量是重点环节。本文针对管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常见的质量通病,结合作者的一些经验,浅析了对管片质量通病预防和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盾构管片生产质量通病 防治

1 引言

目前,盾构管片通常采用工厂化生产,管片生产专业化、规范化,管片的质量普遍能得到保证。但在生产过程中也常常出现一些质量通病,例如钢筋骨架尺寸不准确、气泡问题、外表面裂纹、管片尺寸超差等。本文着重对钢筋骨架尺寸不准确、气泡问题、外表面裂纹这三个常见的质量通病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预防和解决的方法。

2 成因分析

2.1钢筋骨架尺寸不准确

钢筋骨架尺寸不准确包括(1)钢筋骨架长、宽、高超差;(2)弧度不准确导致保护层超差;(3)钢筋间距超差。按《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446―2008中对钢筋笼的要求如下:

从《规范》中可以看出,管片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比一般建筑施工控制得较严。如果在钢筋骨架制作过程中掌握不好要领,很容易出现上述的质量通病。例如,箍筋制作尺寸不准确,直接影响钢筋骨架的长、宽、高尺寸。经过我们观察和分析,发现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1)钢筋开料不准确;(2)钢筋骨架主筋定位不准确。

2.2 气泡问题

混凝土管片侧面出现少量的气泡属正常现象,修补后一般不影响管片的外观和使用功能。但如果气泡较多,按《规范》规定,密封槽部位在长度500mm的范围内存在直径大于5mm,深度大于5mm的气泡超过5个就属于严重缺陷。如果在生产中气泡不加以控制,不但影响管片外观质量,还有可能影响其结构,甚至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经过我们观察和分析,发现出现气泡的主要原因是:(1)工人下料和振捣不规范;(2)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3)脱模剂不匹配。

2.3 外表面裂纹

盾构管片普遍使用C50~C55高强混凝土,抗渗等级一般为P12,因混凝土强度和抗渗等级要求较高,其使用的水泥量也增大,普遍每立方混凝土水泥的投放量在350kg~400kg之间。混凝土中随着水泥使用量的增加,水泥水化反应发出的热量也增加,混凝土凝结过程收缩也增加了。按《规范》规定,长度超过密封槽、宽度大于0.1mm,且深度大于1面膜的裂缝属于严重缺陷。经过我们观察和分析,发现出现裂纹的主要原因是:(1)蒸养阶段温度控制不当;(2)脱模后受外界环境影响大;(3)外弧面浮浆过厚。

3 质量通病防治

3.1钢筋骨架尺寸不准确防治

3.1.1钢筋开料不准确防治

(1)熟悉图纸,制定钢筋下料尺寸工艺卡;

(2)先按工艺卡小批量下料,制作钢筋骨架样板,样板验收合格后才进行大批量的下料;

(3)钢筋下料过程中加强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3.1.2钢筋骨架主筋定位不准确防治

(1)按施工图要求制作可以准确定位主筋和箍筋的钢筋骨架靠模,如下图:

(2)先做钢筋骨架样板,样板验收合格后才进行大批量制作。

3.2 气泡问题防治

3.2.1工人下料和振捣不规范防治

(1)管片浇筑混凝土时应分两层下料,第一层振捣完成后混凝土面距止水条凹槽位约3cm为宜,避免气泡聚集在止水条凹槽处排不出来;

(2)振捣时振捣棒布点应合理,从中间向两边进行,管片侧边应加强振捣;

3.2.2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防治

(1)水灰比设计要合理,一般在0.36左右为宜,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7cm左右,可使用2%高效减水剂降低用水量;

(2)混凝土用灰量不能过少,一般应控制在400kg左右,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掺适量的粉煤灰改善混凝土和易性;

(3)混凝土集料大小应适中,使用5~25mm连续级配碎石,2.4~2.7细度的中砂,如果砂粒太大(超过3.0),则此时需浆量也增大,如果不增加用灰量,管片侧面易出现小气泡。

3.2.3脱模剂不匹配防治

(1)脱模剂使用时先进行试验,选择与减水剂匹配的品牌;

(2)脱模剂一般使用水剂(乳化液),油脂性脱模剂不适合在管片生产中使用,因油脂的憎水性,使用后侧模气泡难排出,会产生很多小气泡;

(3)脱模剂浓度应适中,如果浓度过大,侧模气泡难排出,也会产生很多小气泡。浓度过小则会出现粘模现象。

3.3外表面裂纹防治

3.3.1蒸养阶段温度控制不当的防治

(1)生产前制定《管片蒸养制度》,并严格执行;

(2)管片蒸养时应有升温和降温过程,升温和降温每小时温度变化不大于15℃;

(3)管片蒸养时恒温2~3小时,最高温度控制在50~60℃。

3.3.2脱模后受外界环境影响大的防治

(1)管片蒸养后应静置降温,脱模时管片表面温度与外界温差不大于20℃;

(2)管片脱模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夏天不准太阳暴晒,冬天不准大风吹袭;

(3)管片下水时表面温度与水温温差不大于20℃,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3.3.3外弧面浮浆过厚防治

(1)管片混凝土浇筑应分层下料,防止浮浆集中堆积在管片外弧面顶部;

(2)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搅拌均匀,运输过程不发生离析;

(3)管片混凝土振捣一般控制在8~9分钟,不漏振,不超振。

4 结语

产生管片质量通病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制定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按相关的操作规程指导管片生产。出现质量通病时,应仔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处理措施。

上一篇:关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下一篇:基于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