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时间:2022-10-21 07:52:11

淮安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摘 要: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运用偏离度分析,研究淮安市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问题。优化淮安市产业结构其实质就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必将有效地促进就业结构的提升。

关键词:淮安;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193-02

一、关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理论分析

1.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产业结构可以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考察,从数量方面来看,它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从质量方面看,是指各产业间以投入产出为基本内容的关联关系。

2.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区域内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与第一产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一样,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创造国民收入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都会提高,其中前者上升的速度会快于后者。在工业化后期特别是后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会不同程度的下降。第三产业创造国民收入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会持续地处于上升状态,其中在工业化中、前期阶段,其劳动力比重的上升速度会快于国民收入比重的上升速度。其他经济学家如钱纳里也得出过类似的结论。

二、淮安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

从表1和表2我们可以看出,2005—2010短短六年间,淮安的经济总量得到了飞速发展,地区GDP总值逐年上升,由2005年的572.42亿元上升至2010年的1 388.07亿元,将近是2005年的2.43倍;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逐年递增,三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提升。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从2005年的21.3%下降到了2010年的14.1%,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由2005年的45.5% 上升到2010年的46.6%,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由2005年33.1% 上升至2010年的39.3%,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已形成了“2-3-1”的格局,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但是按照西蒙·库兹涅茨关于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理论,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越大,产业结构水平越高,反之越低。淮安的第三产业还存在比重偏低、发展滞后、层次不高等问题,淮安产业结构的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影响了经济整体的竞争力。

2.淮安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迅速下降,由2005年的40.8%下降为2010年的28.9%,这说明淮安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的得到提高,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下降,劳动力将逐渐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从上页表2中还可看出近六年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平稳上升,并且保持上升趋势。劳动力就业结构已呈现了“1-3-2”格局。淮安市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3.淮安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六年来淮安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虽然都在不断地提升,但是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已形成了“2-3-1”的格局,而劳动力就业结构呈现的是“1-3-2”格局,说明就业结构的变动要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为了分析淮安市的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程度,本文引入了结构偏离度的指标,它的主要含义是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一种不对称状态。

结构偏离度=(GDP的产业构成百分比/就业的产业构成百分比)-1

由定义可看出,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越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越平衡,结构偏离度为正,表明三次产业中产业产值份额大于就业份额,反之亦然。当结构偏离度为零时,两者结构处于均衡状态。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可以看出,淮安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较大,2005—2010年一直在-0.52间徘徊,说明第一产业的就业份额要大于第一产业的产值份额,其原因是淮安由于农业现代化的水平较低,第一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较低,存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富余的劳动力需要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虽然为正值但是数值很大,这是由于随着苏北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第二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不断减少,另一方面淮安市许多工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企业不断减员增效,使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大幅减少,从表3还可以看出,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呈不断降低的趋势,趋向合理化,第二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来说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最小,而且一直保持着下降趋势,到2010年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为-0.003,趋于合理,说明苏北地区第三产业在实现增加值增长的同时,就业也有了较大增长,第三产业仍然有吸纳劳动力的潜力和空间。

三、淮安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

1.优化淮安市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结构的提升。优化淮安市产业结构其实质就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必将有效地促进就业结构的提升。在第一产业方面,把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以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代替传统的方式,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集聚组织资源、技术力量和发展资金,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现阶段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提升工业内部结构,淮安应确定以食品工业、电子工业、机械工业、建材工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为主导业的产业结构系列,在确定了工业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必须大力培育主导产业集群,提高工业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第二产业吸纳第一产业转移来的劳动力的潜力。

从上页表2可以看出,近六年来淮安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虽然都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偏低,因此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必须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在搞好商业饮食业、运输、邮电和仓储业等传统行业升级换代的同时,重点发展现代旅游业、现代物流业。

2.提高劳动力素质,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1)加快发展教育和就业培训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表3看出第一产业存在着大量的剩余人员将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存在着大量失业人员和未就业人员,他们中的很多人将会因为缺乏应有的劳动技能难以实现转移,从而使就业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2)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江苏应该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加快建设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促进劳动力供求信息交流,整合劳动力市场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资源,促进劳动者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当然还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要研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进的规律,积极研究世界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借鉴成功经验,结合淮安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在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过程中,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桢.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失衡的实证分析[J].国民经济管理,2007,(10).

[2] 穆怀中,闫琳琳.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度实证研究[J].西北人口,2009,(2).

[3] 史常亮.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研究[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12).

[4] 史丹.苏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分析[J].区域经济,2007,(12).

[5] 王庆丰.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整体协调性测度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1).[责任编辑 吴 迪]

上一篇:高职院校物流快递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下一篇: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