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文明创建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27 20:15:21

淮安市文明创建工作计划

淮安市文明创建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科技 项目 档案 管理

科技计划项目是政府促进科技和经济发展目标的有力手段,是政府运用资金和政策调控,组织和协调各类科研机构的活动,解决对地方发展有重大意义的科技问题的重要措施。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地方政府对于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作为科技档案的一种,是在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第一手材料,是项目实施过程的完整、真实的反映。合格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可以为科技计划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是对科技计划项目执行、管理、监测、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做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历史价值。另外,《档案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也对科技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概念及特点

(1)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一般是指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科技计划项目活动中形成的档案。“科技计划项目活动”主要包括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活动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的科研活动。因此,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不仅包括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文书档案,也包括科技计划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档案。

(2)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贯穿了整个科技计划项目的生命周期,真实记录和反映了科技计划项目从申报、立项、研究、结题以及实施跟踪管理的各项工作内容,是重要的科技信息资源,也是对科技计划执行和管理情况进行监测、评估的直接依据。而且,淮安市每年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数量就达数百项,项目实施周期也较长(一般为1年及以上)。因此,淮安市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具有专业性、成套性、数量庞大及形成周期长等特点。

2 淮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现状

2.1 淮安市科技计划项目体系

淮安市科技计划项目主要包括:应用研究与科技攻关、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软科学研究(发展战略研究)等四个基本专项和科技创新平台与产学研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三个重点专项。但是,每年,淮安市科技局会根据国家和省科技厅的科技计划项目指南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2015年度为例,淮安市设立的科技计划项目体系如图1所示。

2.2 淮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分类

淮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的活动过程主要包括:项目申报、项目受理、项目评审、项目立项、项目实施、中期检查、项目结题验收、成果转化、跟踪管理等。因此,淮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项目管理档案,主要由项目管理部门保存和归档;一类是项目科研档案,主要由项目承担单位保存和实施归档。

2.3 淮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现状

由于科技计划项目类别多,数量多,实施周期长(至少为1-2年),涉及到的项目承担单位和主管部门也较多,因此,目前淮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现状主要为分散管理。科技计划项目主管部门保存在项目申报、立项、结题验收等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项目承担单位主要保存项目在申报、立项、科研、结题验收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目前,淮安市科技局作为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主要管理单位之一,主要保存在项目申报、受理、评审、立项、监管、服务及结题验收和后期持续跟踪等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而不同类别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又由各业务处室(根据职能)分别保管和归档。

3 淮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项目档案管理不规范

跟项目档案相关的制度制订不完善,项目档案的归档范围和管理方式没有明确规定,或者有了规定也未能坚决执行。

3.2 项目档案材料不完整或缺失

少部分项目资料由于未能及时归档,已经查找不到。很多项目档案材料存在缺胳膊少腿的问题,不能体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不利于实施项目监管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3.3 档案管理方面投入不到位

由于部分领导不够重视或者经费紧张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档案工作人员配备不到位,档案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等,不能保C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

3.4 部分人员保护项目档案的意识不强

觉得项目档案可有可无,在项目活动过程中,不能及时的收集和归档项目材料,项目结题验收之后,更是将项目实施材料归档抛之脑后。

3.5 档案管理方法落后

淮安市科技局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仍然主要以纸质材料归档为主,未能全面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给科技项目档案的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局限。

4 关于做好淮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4.1 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加大《档案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项目管理和项目实施相关人员要加大档案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

4.2 加大档案管理方面的投入

确保档案人员的配备到位,强化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并提供足额的档案管理工作经费。

4.3 在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中,针对科技计划项目材料的归档,对项目承担单位提出明确要求

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单位及项目主管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项目档案材料的形成过程进行跟踪、管理。

4.4 制订和完善淮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相关制度

明确归档范围、归档方法和保管年限等,并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4.5 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

档案数字化有利于提高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利用率、有利于档案材料的保护、有利于促进政府信息公开。

4.6 科技项目管理部门要明确各相关处室档案管理的职责和分工

淮安市文明创建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现当代;淮安;雕塑

淮安市作为江苏省长江以北重要地级城市,在在明清时期曾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四大都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艺术发展极为繁盛,诞生过诸多文艺名人与作品,近现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和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西方艺术思想和技法与传统激烈碰撞进而相互融合,其文学、音乐、戏剧、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各放异彩,淮安文艺界进入了发展的春天。作为造型艺术的一个种类,雕塑艺术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陶冶市民的情操、记叙历史的沧桑、美化城市的环境,但是其在淮安的发展却略显单薄,相较于书法、绘画,其人才与作品都不够丰富,实为可惜。在此笔者根据所搜集与掌握的资料欲对淮安市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做简要梳理,包括相关雕塑家、作者、作品的简况,盼望能对淮安今后雕塑艺术的发展起到助益作用。

民国之前,淮安境内雕塑作品主要包括陵墓雕刻[1]、官衙及官员、富商门前的石狮以及建筑装饰用的砖雕与木雕。其中最富代表性作品为盱眙明祖陵的神道石雕,明祖陵是朱元璋为了纪念其高祖和祖父而修建的陵墓,其神道现存战马、麒麟、狮子、华表、文官、武士等形象石雕以及石柱基础三十余个。石雕雕刻手法简介大气,人物的表情及动物身形具有较为典型的元末明初特色。但其时现代意义上的创作性、主题性的城市雕塑和架上雕塑几乎是空白。

民国时期,淮安诞生了一位极具影响力的雕塑大师――滑田友。原名滑廷友,字舜卿,1901年生于淮阴渔沟,1924年毕业在江苏省立第六师范美术系毕业后回家乡任教,后到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1930至1932年参加江苏直唐塑罗汉修复工作。1933年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进修。回国后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主任,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深思》获1943年巴黎春季沙龙金质奖章;《母亲》为巴黎市政府收藏;圆雕《轰炸》为法国现代美术馆收藏。1952年参加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完成大型浮雕《》、《胸像》等。但无作品存留于淮安市区。

20世纪60年代,正值时期,艺术创作需迎合主旋律,为配合阶级斗争教育,由刘晓林、庄弘醒等同志复制过《收租院》泥塑。

1982年,淮安县文化馆大门改造,曾委托淮安师范学校华龙宝老师设计制作了一块装饰性外墙浮雕,题目为《舞蹈》,材质为混凝土,面积约四平方米,现已不存。华龙宝,江苏高邮人,1981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后任教于淮安师范学校,1987年至今担任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原淮阴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教授,淮安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主要从事油画与雕塑的创作与教学。

1985年,淮安市机关幼儿园委托华龙宝老师设计制作了圆雕“母与子”,高约三米,为玻璃钢材质,安置于幼儿园院内。

1990年,吴承恩故居委托南京艺术学院阮雍崇教授设计制作了石雕吴承恩全身像,安放在景区中。此前,该故居已陈列有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专家根据吴承恩头骨复原的吴氏头像。

1991年,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委托淮阴师范学院华龙宝老师设计制作了一尊三米高的圆雕《送温暖》,为大理石材质,雕塑表现一位春风满面的护士形象,现置于医院门诊大楼前。

1992年落成的位于淮安区的纪念馆,建筑方案由东南大学齐康教授设计,纪念馆内外先后设计安置了石雕坐像和全身站立铜像。石雕坐像设计者为鲁迅美术学院的孙家彬教授,被安置于纪念馆主建筑二楼的纪念大厅内。雕像连基座高4.7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坐姿雕像,为汉白玉质地,石料采于北京的房山,与纪念堂汉白玉雕像石料出于同一采区。雕像中的左手扶膝右手握卷,端坐在一块岩石上,目光炯炯地凝视着前方,仿佛在思索着祖国的今天和明天,运筹着共和国的四化大业。在主建筑前广场立有铜像,这尊铜像总高7.8米,其中底座高3.6米,像身高4.2米,总高度寓意伟人度过的78个光辉的人生春秋。铜像由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李守仁教授创作设计,南京晨光机械厂铸造。这尊铜像创作取材于60岁左右的与工人、农民亲切交谈时的习惯动作:双手叉腰,面带微笑,显现出平易近人、亲切随和的公仆风范。故居院内也陈列着一尊近年制作的铜胸像,作者待考。

1992年,华龙宝教授为淮阴师范学院设计制作了雷锋胸像和总理半身像。

1995年,淮安市区童年读书处委托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制作了童年石雕胸像。

1995年,由南京胡国瑞等同志设计的韩信骑马像在淮阴区古黄河边落成,该像为石雕。

1996年,淮阴工学院靳定生老师受淮安市建设委员会委托,面向社会征集城市雕塑稿,经过评审,选出了四件方案,分别用于青浦区五墩的《南船北马》、市区水渡口广场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市区西园广场的《群牛戏水》、淮阴县谢庄立交旁的《九省通衢》。可惜这几个方案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施建造。

2004年,靳定生老师应邀为童年读书处广场设计大型石刻浮雕一面,表现总理以梅花为背景的半身像。

2005年建成的淮安钵池山公园,委托南京大学雕塑研究所的吴为山教授设计制作了老子大型铸铜雕塑,安置于公园中心景区的玻璃钢人造假山中。该雕塑高达16米,设计取意“天人合一”,塑造了老子潜心传道的形象,老子右手摊开,左手一指指天,脸部表情循循善诱,似乎正在向世人诉说着宇宙的大道。吴教授匠心独具,将老子雕塑内部设计成中空,其胸腔好似篆书体的“空”字,似无边苍穹般包罗万象、吐故纳新,蕴涵着无穷的文化力量。观者步入雕塑内部,身高只及老子脚踝,不禁油然生出“无,名天地之始”之感。该雕塑曾获得“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

同年,吴教授还为淮阴区医院设计制作了吴鞠通全身铜像。吴鞠通是淮安清代著名医药家,为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著有《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医书,他的医术十分高明,且医德高尚,与张仲景齐名。古语有云“伤寒宗仲景,温病有鞠通”。此尊铜像高约三米,立于一点二米高的基座上,安置于淮阴医院门前广场的鞠通园中。吴教授运用了其独特的写意雕塑的创作风格来塑造这位医者,其表情平和,身形持重,双手盘于胸前,透过此尊雕塑隐隐能感受出一代医学巨匠的风骨。

2009年,淮安市交通局委托上海大学钱大经教授设计了大型现代雕塑《南船北马》,矗立在淮宁高速公路出口处。该雕塑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淮安城市文脉的独特内涵,在遵循传统雕塑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了雕塑所处的高速公路环境背景特性,使得作品在移动视角下产生多重视觉观感[2],获得了成功。《南船北马》创意来自一句古语“南船北马,九省通衢”,这是我国历史上对淮安地处南北交界的交通要冲之地的一句重要评价。作者以此进行联想与发散,将“船”元素与“马”元素进行结合,并融入了淮安运河之都的漕运文化,以本地极富特色的三帆船为蓝本,将帆体规则交差,水平排列,另塑十二匹奔马横穿其中,四十二根不锈钢绳索穿越风帆落于奔马两端,使得雕塑整体呈现了钟摆似的视觉效果,远观近赏,都能从中感受出一种动态视觉效果。

2009年,华龙宝、顾卫国老师为淮阴师范学院设计制作了装饰雕塑《生命树》和三块室内大型装饰浮雕用于校园美化。《生命树》采用了抽象变形的艺术手法将多种植物造型融为一体,采用锻不锈钢材质进行打造,并在其表面饰以多种色彩,作品的设计语汇多样化,创造出了较为丰富的视觉观感,现立于淮阴师范学院王营校区校园内。

2009年,靳定生老师为中国淮扬菜美食博物馆门厅设计了四块大型浮雕,其主题分别为《南船北马图》、《河衙食府图》、《漕运金咽图》、《盐商宾客图》。

2009年,中国淮安南北分界线广场建成,其标志景观构筑物被安置于广场大桥中部,该构筑物主体造型为球状几何体组合,材质以锻不锈钢为主,辅以灯光效果,具有现代抽象雕塑特质,视觉效果良好。

2010年,淮阴区淮安东方母爱公园建成对外开放,该公园内设计安置了一批优质景观雕塑,包括时任中国雕塑学院院长吴为山教授设计制作的汉白玉漂母塑像。此像比例准确,造型严谨,漂母手提竹篮,目视远方,表情平静而祥和。除此之外另有多位雕塑家设计的景观雕塑小品置于公园之内。

同年,母爱公园扩建母爱塔景观,委托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与文学院进行内部雕塑与导视系统设计策划。华龙宝老师为母爱塔创作设计了室内圆雕“漂母与韩信”。此像取材于中国古代典故“漂母饭信”,表现了漂母早年间救助落魄少年韩信的故事。此雕塑采用真人比例创作,材质为大理石。

2012年,华龙宝、顾卫国老师为淮安市清河新区图书馆设计制作大型石刻装饰浮雕一块,该浮雕集中刻画了淮安古今著名景观。

2012年,清河新区管委会委托北京工业大学乔迁博士设计制作大型装饰性铸铜浮雕一块,安置于清河新区国际摄影馆外墙面。该浮雕刻画了淮安重要的历史文化名人和典故。

2013年,靳定生老师为淮安城市规划馆设计《壮丽东南第一州》大型浮雕,所用材质为砂岩。

2014年,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承接了淮安市交通局的水门桥扩建工程,为水门桥设计了栏杆浮雕四面与桥头圆雕四尊。雕塑以老淮安的文化再现为切入点,运用人物再现的艺术手法重现了淮安市民不同历史时代的生活场景,极富人文气息,该系列雕塑由华龙宝、顾卫国、孙琳老师创作完成。

除市区外,淮安下属盱眙县、金湖县、淮安区、洪泽县等区县,近年来都有大小、多少不等的城市雕塑落成。包括如淮安区的八位历史文化名人纪念碑,金湖的尧帝公园的尧帝像等。这些雕塑的落成刻画了淮安的城市风貌、弘扬了淮安城市精神、传播了淮安的历史文化、丰富了淮安的城市内涵。

至今为止,淮安市从事雕塑创作与研究的人员基本集中在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以及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两所高校中,多年来,在淮安高校工作的雕塑家,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不时有新作问世,其中也不断有架上雕塑作品参加市级、省级以上展览,并有获奖。总体来说,从建国至今,淮安市城市雕塑的建设在缓慢中不断发展,小型架上雕塑的创作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目前淮安雕塑艺术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快速发展的阶段,不论是架上雕塑还是城市环境雕塑,皆可以见到精品作品出现。前景可喜,但不足之处依然很多,创作人员不足、创作氛围不浓,作品数量不够丰富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

[1]许正龙.雕塑学[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淮安市文明创建工作计划篇3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民生服务需求以及信息消费的增长,加之城市管理理念的变化,结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智慧城市”,已经成为适应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历史任务,是有效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

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淮南市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已将智慧城市建设纳入《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并已成功申报成为住建部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因矿立市的淮南将奏响转型升级的华彩乐章。

近期本刊总编吉喆与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单志广一行来到淮南,对淮南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和采访。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地处淮河中游,北拥淮河,南依舜耕,文化历史悠久。淮南市辖六区一县,总面积2585平方公里,总人口246万,是中国新型能源基地、华东工业粮仓、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

全市工业化率57.6%,城镇化率63.7%,居全省前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以煤炭资源为依托,形成煤炭、电力、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同时医药、电子、建材、机械、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已经形成门类较全的工业体系。

智慧城市助力淮南经济产业转型

淮南作为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过分依赖煤炭资源开发,产业结构单一,煤电比重过大,发展方式粗放,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急需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探索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路子。

为改变这种局面,淮南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四争”战略目标和“四千工程”战略重点。把推广应用信息化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和大力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卫星数据应用、信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促进淮南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

对于淮南市而言,通过建设智慧城市,一方面可以推广物联网、云计算、卫星遥感等技术在淮南煤矿开采、电子设备制造、物流、农业生产以及旅游等领域的应用。还可以有效改进提升煤炭、电力及煤炭化工三大传统产业,实现矿用电子制造、煤炭交易、金融服务等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智慧旅游和现代农业等产业,同时带动基础网络、物联网、云计算、卫星数据、信息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结合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的云计算产业,又能使淮南将传统煤炭、电力资源转化为云计算、数据存储服务等资源输出,从而形成对煤炭、电力产业的需求,促进煤炭和电力等传统产业的稳定发展,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智慧城市助推淮南生态文明建设

长期以来,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火力发电及粗放的经济发展和城市运行管理方式,“三废一沉”(废水、废气、废渣和采煤区沉陷)问题依然严峻。随着城镇地域的扩展,群众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物没有及时处理也对整个市域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结合实际情况,淮南加强了对煤矿生产、垃圾和废弃物处理、塌陷区监控等领域相关信息的采集、共享和综合应用,将更好地解决城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难题。基于大城管格局建设的“数字城管”平台中包含的数字环卫系统一期工程已经实现了环卫基础管理功能,二期项目正在规划中;包括采煤塌陷地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和综合治理公共信息基础平台建设在内的“淮南市潘谢采煤塌陷区生态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与综合治理信息化系统工程研究”项目也已经启动,该项目建设将有效加强对采煤沉陷区的监测和治理水平。未来随着淮南智慧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各领域智慧应用的加强和环境信息资源的整合将进一步加强淮南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使生态文明受益于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淮南呼之欲出

目前,淮南市已经委托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开展《“云海战略 智慧淮南”总体规划》设计。根据已经形成初稿的规划研究报告,淮南市智慧城市建设将围绕淮南市“两型城市”发展战略,在前期数字城市建设成果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以技术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为主线,增强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增强城市智能化管理和服务能力,增强城市产业和人才聚集能力,提升淮南城市品牌和区域辐射能力。

淮南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在基础设施方面,将完善感知网络、光纤宽带、无线网络、政务网络、卫星网络建设,建设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方面,将推动数据采集和共享机制创新,加快人口、法人、地理空间等基础数据库,城市管理、公共安全、节能环保、文化旅游等专题共享数据库,以及各领域决策数据库建设,完善资源目录和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此外,还将重点促进两个层次产业发展,分别为提升传统和现有产业,推动信息技术与矿山、物流、旅游、智能装备和农业结合发展;以及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及卫星数据产业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必须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为此,淮南市要求总体规划的任务工程设计务必贴近淮南实际,围绕淮南市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城市运行、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聚焦公共性、基础性、创新示范性项目,确立总体和阶段性目标,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淮安市文明创建工作计划篇4

按照建设富裕、秀美、文明、安全新浏阳的总体要求,为推动和谐淮川的全面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淮川街道实际,特制定2006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打造商务旗舰,进军千强乡镇”为战略目标,以构建和谐淮川为工作主题,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为两条工作主线,促进和谐淮川的全面发展。

二、 工作目标

坚持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创一流的领导班子;坚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跨越发展;坚持服务社区,服务居民,促进社区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构建平安淮川、人本淮川、数字淮川、亮丽淮川、和谐淮川,达到保长沙市十强乡镇,争创全国千强乡镇的工作目标。

三、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围绕“一个主题”。围绕构建和谐淮川这一主题,基本形成经济发展有序、服务功能完善、居住环境舒适、治安秩序良好、文化教育繁荣、管理手段先进、人际关系融洽、自治参与广泛的和谐社会发展态势。

(二)贯穿“两条主线”。

1、贯穿经济建设这条主线,实现经济提效。

淮川第“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为统领,实现2006年经济高效快速发展。一是以规范建设特色街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实施商贸兴街战略,全力打造商务中心、文化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包装推介现代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旅游文化产业等“热点”项目招引客商,招商引资突破5000万元。三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立党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为企业排忧解难。确保实现企业总产值增长20%,突破12亿元,完成GDP7.2亿元,增长20%,财政税收突破8500万元,实现居民增收400元。

2、贯穿社区建设这条主线,实现发展提质。

以社区党建为龙头,探索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着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标本兼治,强化教育,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和完善社区、小区、楼栋三级组织体系;以社区文化建设为抓手,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以社区服务为核心,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以社区自治为方向,顺利完成社区换届选举;以社区共建为载体,做到共驻共建,资源共享,逐步形成自治型、服务型、平安型、学习型、生态型社区。

(三)抓好“三大工程”。

1、抓好重点项目工程,实现建设提速。一是抓好浏河中学二期工程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速度,力争完成二期工程的综合楼、运动场、校门、围墙等建设项目。二是全力配合市政府对车站路、黄泥湾路等道路进行改造。三是对城东、城西、北园、联城社区背街小巷、居民区房前屋后按照硬化、绿化、亮化要求全面进行改造。四是对北园社区严家冲小区排水、排污工程进行改造,切实改善居民区生活质量,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

2、抓好社会保障服务工程,实现保障扩容。一是街道、社区、企业单位免费对剩余劳动力、失地居民和下岗失业人员尤其是4050人员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和再就业意识培训,社区建立家政服务中心,拓宽服务领域,想方设法增加就业岗位,力争2006年失业人员大部分实现再就业,所有社区达到最充分就业社区。二是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扩面。三是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建立个人交费、社区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居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使参加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0%以上。四是完善低保保障机制,形成低保动态科学规范管理。五是将“爱心超市”触角延伸至小区、楼栋,建立居民小区“爱心屋”、楼栋“爱心角”,文章来源于新灵山,营造和谐的生活保障环境。

3、抓好文明街道创建工程,实现素质提升。以创建文明街道为契机,全面提高市民素质。一是要总结提炼出“淮川精神”,使之成为淮川的公德名片和品位标志。二是要通过设置公益广告,潜移默化激发市民热爱淮川的自豪感、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城市环境的责任感、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三是开展“文明小区”、“文明楼栋”、“文明家庭”“文明市民”评选活动,倡导文明、友爱、诚信、节约的社会新风。四是建立各具特色的楼院文化、街巷文化、广场文化和校园文化,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共2页,当前第1页1

(四)力争“四大突破” 打造“四大品牌”。

1、力争社会综治工作有新突破,打造平安淮川。一是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调解率达到100%以上,调解成功率达到100%以上,不发生民转刑和非正常的死亡;二是做好平安社区创建验收审核工作,并将平安社区创建触点向小区、楼栋、单位延伸。三是稳妥推进消防进社区工作,实现社区消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四是做好法制进社区、进楼栋、进家庭的普法、学法、用法工作。

2、力争在社区管理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打造数字淮川。一抓网络建设。在社区、小区两级网络的基础上,将触点向楼栋、单元延伸,建立四级网络。二抓信息建设。在全面推行“社区事务管理系统软件”运用的基础上,建设社区网上服务平台,完成街道、社区二级服务中心的联网,实现政府、社区和居民信息的快速对接,提升现代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水平。

3、力争在计划生育服务上有新的突破,打造人本淮川。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五个服务”,推广“三大工程”,一是搞好政策服务、生殖健康服务、药具宣传服务、随访亲情服务、一条热线释疑解惑服务五大服务,二是推广“知情选择避孕措施工程”、 “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三大工程,三是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作用,实现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率达90以上,意外妊娠率控制在20%以下,计生率98.5%以上,争创长沙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街道。

4、力争在城市管理上有新的突破,打造亮丽淮川。一是成立专门的城市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实现管理模式的两个转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突击管理为经常管理。二是办事处调整、充实城管办公室,各个社区成立城管协会,扩大管理覆盖面。三是要继续巩固绿化率。全力配合做好群众绿化、城市建设配套绿化、拆违还绿等工作,创市级绿化先进集体。四是建设节约型城区。组建社区环保志愿者队伍,建立和健全社区环保节能管理制度和群众性的环境监督体系。

 

淮安市文明创建工作计划篇5

区长朱晓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淮阴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争先发展成就辉煌

“十二五”是淮阴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过去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紧紧围绕“努力建设实力强、城乡美、群众富的幸福淮阴”主线,开拓创新攻坚,务实奋进跨越,圆满完成“十二五”主要目标任务。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人均7941美元,分别是2010年的2.1倍、2.14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亿元,是2010年的2.6倍,五年保持全市领先;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21亿元,是“十一五”的2.3倍;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6.67:42.31:41.02。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跨越发展,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工业经济活力增强。工业总产值在全市县区率先突破千亿元,五年达到4497亿元、是“十一五”的4倍。开票销售超亿元、税收超千万元企业达到32家和16家,分别比“十一五”末增加11家和4家。食品加工、机电科技、盐硝加工三大产业开票销售占全区半壁江山,比重达到57%。重点项目推进有力,淮江科技等超10亿元项目主体竣工,2015年12月初开工建设的总投资200亿元的富强盐业一体化被列入2016年省重大项目,其中热电联产项目在省评优比选中名列前茅;五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3家、总数达到435家。创新工业发展模式,5个新型工业园新建标准化厂房61万平方米,入园企业达到143家。农业经济发展加快。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二连增”,被授予“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区)”等荣誉称号。国家农业科技园获批全省唯一的副处级行政建制农业园,实施古黄河路等基础设施项目12个,建成科技服务超市等科研机构5个,引进渔业产业园等科技项目8个,集聚皇达兰花等现代农业项目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培育部级示范合作社3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30家、家庭农场267个,实现规模耕种40万亩,高效设施农业达到22万亩。新增国家工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三品”品牌200个。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全力推进竹络坝、淮涟等大型灌区改造,荣获“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先进区”称号。服务经济繁荣活跃。五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76亿元,年均增长14%,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1.02%。综合大市场从无到有,建成义乌商贸城等市场类项目14个,电子商务、汽贸汽配产业初具专业特色;成功承办中国(淮阴)跨境电子商务年会,电商创业大厦入驻企业52家,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全市率先启动。日日顺一期等物流项目竣工投产,乐天玛特、大润发等大型超市投入运营,格林豪泰等品牌连锁店不断进驻。清口枢纽、双金闸被录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创成国家4A级景区,被国务院列入首批部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码头镇入选全国第三批特色景观旅游镇。金融业快速发展,2015年存贷款余额达到235亿元、19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15%。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锐意创新,先行先试,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深化改革部署,通过改革促发展、增活力。黄河故道综合开发、“一区五园”联动发展等“一县一题”扎实推进,经济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抢抓省财政管理体制调整机遇,我区被列为财政保障标准一类地区,新增省转移支付2.29亿元。创新政府债务管控方式,置换存量债务11.61亿元。实施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探索推进农民进城购房、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城市安置房商住开发相结合、农村先安置后搬迁模式,城乡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扎实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逐步建立。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深入实施主动开放战略,在境内外开展大型招商活动50多次,五年引进胜克机电、中立方实业、月亮电机等超亿元项目102个,新批中建国际等外资项目128个,注册外资实际到账7.8亿美元。信诺医疗一次性到账1.27亿美元,实现单体外资项目到账超亿美元“零”的突破。大力培植外贸载体,成功培育年出口超亿美元企业1家、超千万美元企业5家,五年进出口总额19.6亿美元,位居全市县区第一。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大力实施科技“六大工程”,部级高新区创建工作获省同意并上报国家审批。创成省市高新技术企业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比重较“十一五”翻了一番。新建“两站三中心”56个,其中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区内大中型企业全部建立研发机构,实施产学研项目110个以上,转化省市科技成果7项,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苏北大数据中心、济南大学(淮安)技术转移中心成功落户。大力实施创新战略,创成中国驰名商标1件,市新产品认证120件,五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6738件、3221件。要素保障不断强化。突出高端人才引领,组建科技镇长团,引进“长江学者”、国家“”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60余名。实行传统融资和现融资相结合,争取棚户区改造贷款60亿元,融资余额超过100亿元。稳妥实施新型城镇化土地试点改革,新增建设用地6838亩,盘活存量土地1833亩。能源保障能力切实增强,新建刘老庄、新渡等变电站5个,铺设燃气管网262公里、供热管网84.5公里。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统筹城乡建设,夯实基础,提升功能,新型城镇协调发展。城乡规划逐步优化。坚持规划引领、多规融合,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完成淮阴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与总体城市设计,合理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及扩展边界。编制完成新渡单元等控规10项和古黄河北岸景观设计等专项规划5项,乡镇总规、集镇控规基本实现全覆盖。围绕“一城五片”战略布局,完成码头等3个片区和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编制,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五年投入700多亿元,实施中心城市重点项目800多个,建成区扩大到4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50.4%。全面开展“五城同创”,累计整治老旧小区18个、背街后巷162条,维修人行步道7.8万平方米,架设交通隔离栏16公里,新改建农贸市场5个,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取得重要进展。稳步推进徐溜、渔沟国家重点中心镇“十个一”工程,医疗、休闲、市场等集镇配套功能日趋完善。城乡交通提档升级。205国道、237省道、325省道建成通车,西互通、小营广场提升改造如期完成,淮海北路、北京北路等5座盐河桥投入使用,城区“八纵八横”内引外联路网更加通畅。宿宿淮铁路建成通车,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高铁淮阴段启动建设。盐河航道“五改三”工程全部完成,城西港区一期进展顺利,城东港区、辽河油田水陆服务综合体开工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巩固。新改扩建农村公路411公里,开通镇村公交乡镇11个,新增城区公共停车场13个、停车位1500个,城乡交通循环系统不断完善。城乡生态绿色低碳。围绕打造“两河三岸”生态特色,基本建成古黄河、盐河生态长廊,交付使用韩信文化广场,新增绿化53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0.35%。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青园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二河、张福河整治完成,疏浚河道540公里。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狠抓秸秆禁烧禁抛和综合利用,拆除燃煤锅炉215台,淘汰黄标车1280辆,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顺利通过全域村庄环境整治省级验收、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复核、国家生态区技术评估。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改善民计民生,以人为本,强化保障,发展成果惠泽百姓。群众生活明显改善。每年将新增财力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150件惠民实事全部完成。累计新增创业就业培训2.75万人、就业4.03万人,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202元、12280元,分别是2010年的1.7倍、1.8倍。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与区域供水工程同步实施,淮沭河水厂一期建成使用,一级供水主干管网全部贯通。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顺利并轨,21所乡镇敬老院提升改造全部完成;城乡低保连续提标,分别由2010年的每人每月300元、160元提高到2015年的490元、370元;五年向困难群众发放各类慰问金、救助金5.5亿元。围绕城市升级改造,统筹建成安置房148万平方米,交付12442套。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刘老庄地区13个关键性项目全部建成,50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达到新“八有”标准,12.45万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有序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农村高中全部进城办学,新建扩建学校17所,所有学校完成信息化改造和教育装备升级,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和“省校园足球试点区”;与民盟省委建立合作关系,免费助培3500余名教师,开展二次授课培训达5500人次;合作办学不断深入,淮阴中学、市实小等名校挂钩领办我区13所中小学,城区薄弱校实现“清零”。基础医疗全面升级,家庭医生进社区工作被评为全市县区唯一的省医改亮点项目,建成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3个,基层医疗机构示范化率位居全省县区第一;先后荣获“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区”等称号。在港澳台创新举办“漂母杯”母爱?爱母主题散文诗歌大赛和“韩信杯”象棋国际名人赛等系列赛事,创成“省体育强区”、“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荣获“全国象棋之乡”称号。省级“双拥模范区”实现“四连冠”,我区被省政府、省军区表彰为“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科普示范创建扎实开展,顺利通过“部级科普示范区”验收。第二轮《淮阴区志》通过终审,进入出版程序。与此同时,社科研究、机关事务、物价、统计、消防、气象、供销、通信、新闻、广电、民族宗教、红十字、外事侨务、对台、老区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工商联、档案、残疾人、老龄事业取得新进步。社会治理有效加强。制定严重失信行为惩戒办法,加快诚信体系建设,诚信守法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全面完成“六五”普法任务。深入推进“平安淮阴”、“法治淮阴”建设,启动“六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实行“一村一警”网格化管理模式,青奥会、省运会、抗战胜利70周年等重大活动期间保持社会总体稳定,我区被表彰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认真落实区领导接待制度,充分发挥“阳光淮阴”平台作用,民众诉求办结率达到98%以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视频监管平台建设,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成功举办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加强自身建设,依法履职,廉洁从政,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更加有方。顺利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完成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合一”和卫计委组建,成立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动部分职能向社会转移,政府部门职能更加清晰。深化政务公开,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深入开展“两为”专项整治,加强政务督查和行政问责,形成层层落实的督查推进机制。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三证合一”,市场活力加速释放。依法行政更加有为。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累计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1658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9%以上。科学规范权力运行,编制完成政府“五张清单”,确定行政权力1867项。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政府合同审核备案工作不断加强,区政府、公安分局、地税局被省政府评定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点。廉政建设更加有力。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严格落实“两个责任”,逐级推进责任传导,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风环境。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区委廉政规定,出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制度,推动财政资金廉洁高效使用。严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资金审计,加强公务接待、出差补助等关键环节的管理,积极预防腐败行为发生。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宝贵。在科学发展实践中,我们始终践行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综合施策稳增长,坚定不移促开放,千方百计推项目,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主攻三大园区建设,突出重大项目招引,开创了跨越发展的新局面。我们始终强化善于创新的能力。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蹄疾步稳抓改革,真抓实干求创新,努力在化解企业金融风波、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招商引资和外资工作机制、改进目标考核办法等方面先行先试,创造了许多生动鲜活的淮阴经验。我们始终坚持城乡统筹的路径。围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发展思路,积极构建“一区五园”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向乡镇转移,基础设施向乡镇延伸,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形态,实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并进、产业与人口同步集聚。我们始终牢记执政为民的宗旨。把建设幸福淮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民心、察民情、解民忧,实现就业创业、教育卫生、扶贫济困、社会治理并步发展,凝聚了建设幸福淮阴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五年的励精图治,五年的艰苦创业,五年的开拓奋进,淮阴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辛勤耕耘的全区人民,向各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位老同志,向驻淮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监督、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帮助、关心淮阴发展的省市委驻淮帮扶工作队队员、省市属驻淮单位同志、科技镇长团成员,向所有参与淮阴建设的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加快发展中还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在加强自身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与经济发达地区,甚至与苏北地区相比,经济总量不大、均量更低,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偏少,发展后劲有待不断增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有效投入还不足,稳增长、保前列的任务十分艰巨;商贸服务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部分实体市场经营模式不适应新型业态变化,经营举步维艰,维护稳定压力较大;商品房销售相对平淡,房地产市场去库存难度增大;新的税收增长点比较少,加之部分收费项目清理、简政放权等因素,影响非税收入规模,财政收入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财政保工资、保运转等刚性支出需求越来越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都亟需加大财政投入,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城市建设特色彰显不够,功能配套不完善,城市品味仍需提升;文旅产业基础薄弱,文化资源挖掘不到位,未能很好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乡镇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够强,重点支撑项目少,部分乡镇财政运行困难;部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基层组织战斗力有待加强;民生保障欠账较多,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困难,公共服务水平还不高,改善民生和脱贫攻坚的力度还要加大,惠民生、促和谐与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仍然较多,历史积案仍需下大力气化解;部分干部不适应新形势变化,改革创新意识不强,不敢为、不善为、不愿为甚至乱作为现象仍然存在,服务发展的效能还不高,依法行政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等等。针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不回避、勇于担当不退缩、有效解决不推诿,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厚望!

十三五目标宏大任重道远

今后五年,是我区实现科学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准确把握大趋势,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奋力开启一个新的火红发展年代。根据《中共淮阴区委关于制定淮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区政府制定了“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已经提请大会审议。纲要(草案)全面提出了我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经本次大会审议批准后,区政府将作为施政依据,付诸实践。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市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区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新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以“发展走前列,全面达小康”为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城乡一体、改革开放、民生共享、生态优先、党建引领战略,努力建设实力强、城乡美、群众富的幸福淮阴。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更强。到2020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40亿元,人均1万美元,年均分别递增10%、9.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70亿元,年均递增9.7%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00亿元,年均递增16%以上;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3:41:46。

——群众生活更富。打造多样化创业平台,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扶持失业人员再就业。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315元和19777元,年均分别递增9%、10%。

——城乡环境更美。城镇集聚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20年,建成区扩大到5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力争达到60%,森林覆盖率保持30%以上。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刚性指标。

——文明程度更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增强,行政效能明显提高,民主法制不断完善,社会治理全面加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围绕上述目标,未来五年我们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坚持把产业升级作为跨越提速的强劲引擎。注重三次产业统筹并举,全力构建以新型工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总量、产业质态的全面提升。坚持“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思路,到2020年,力争规模以上开票销售达到1000亿元,累计实施10亿元项目20个以上,培育开票销售超200亿元的主导产业3个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00家以上。坚持现代化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两手齐抓,大力发展物流、金融、旅游、商贸四大基础服务业和电子商务、健康养生、文化创意三大新兴服务业,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坚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路径,全力实施优势农产品主导、农业产业化带动、科教兴农、绿色农产品行动四大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坚持把载体建设作为跨越攀升的重要抓手。强化载体集聚作用,大力推进企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着力构建部级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部级示范商贸功能区“三足鼎立”格局。高新区围绕部级高新区创建目标,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加快科研平台、科技孵化中心等建设,精心打造“苏北创新驱动发展先导区、淮河经济带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区、省区域开放协同发展示范区”。5个新型工业园按照省级开发区建设标准,加快推进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项目的招引和集聚,力争成功创建1-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3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聚示范区。统筹推进市盐化淮阴园、工业新区建设,延长产业链,形成集群集聚效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一步巩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商物流、仓储运输、农业咨询、农技服务等相关服务业发展,推进高效农业、特色农业、有机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努力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农村综合改革先行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四化同步”样板区。现代商贸流通管理服务中心主动策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要求,全面启动电商创业孵化工程,出台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推动创业创新共同发展,着力建成部级商贸示范功能区、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园。

三、坚持把统筹发展作为跨越突破的基本保障。围绕“产城融合示范区、创业创新首选地、生态宜居新家园”的定位,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加快城市“东进西扩、南融北延”步伐,实施城市功能提升工程,着重建好高新产业、养老养生、文化生态、商业百货、教育卫生和商贸物流六大核心板块。围绕建设区域副中心、特色小城镇目标,坚持镇当城建,加快五大片区差异化发展,推进资金、项目向渔沟、徐溜两个部级重点中心镇汇聚,打造成为居住3-5万人左右的片区中心镇。实施乡村品味提升工程,突出特色差别化发展,到2020年,80%以上的村居建成美丽乡村。实施综合交通贯通工程,加快429省道、346省道、330省道、503省道机场连接线等交通干线和连淮扬镇、徐宿淮盐等高铁工程建设,构建公、铁、水、空联动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

四、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跨越赶超的核心动力。大力实施改革开放战略,以改革激活力,以开放增优势。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全面深化各项改革,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持续释放改革红利。突出技术创新,开展多种形式产学研用合作,到2020年,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到2020年,吸引100名以上专家开展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活动,培养150名高层次人才。突出招商引资质效导向,拓宽欧美日韩招商渠道,加快突破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潜力足、上下游配套、前后道延伸的重大项目,每年新引进超10亿元项目4个以上、超亿元项目20个以上、超5000万美元外资项目1个以上。

五、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跨越发展的根本追求。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强化政策兜底,引导社会投入,切实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到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85%的学校达到省标准化办学水平,完成省教育总体现代化工作,教育质量位居全市前列。实施“健康淮阴2020战略”,加快构建以现代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等为重点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建成硬件一流、服务一流的公立淮阴人民医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失业、创业、基本医疗、新农合、大病保险等各类保险制度,推动全民参保,多层次提升全民社会保障水平。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宗教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瞄准文化产业园区创建,强化文化、经贸对外交流,不断健全公共文化和体育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文化“三馆”提档升级,扩大体育健身设施覆盖范围,打造名副其实的“城区15分钟、农村十里”文化圈和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着力改善农村居民出行条件,到2020年,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

六、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跨越崛起的坚实后盾。突出生态优先、绿色惠民,着力推进生产、生活、消费绿色化。从生产和生活两头入手,加快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和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念。从约束和激励两端发力,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强化生态红线的刚性约束,建立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全面节约、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从治理和保护两点齐抓,突出抓好管控与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大力推进污染源头综合治理,加强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和循环利用,努力实现淮阴“天蓝风清、水净湖秀、草绿地美”。

新一年坚实起步精彩开局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6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10%左右,完成市下达节能减排刚性指标。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注重推进外引内培,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突出项目为王,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齐抓,科技创新与项目服务并举,全力争创发展新优势。

扩大开放引进项目。主动策应“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布局,积极承接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精心组织好珠三角、长三角、港澳台、欧美日韩等地区招商活动,当前重点抓好“春季百日竞赛”招商活动。注重招大引强,紧密跟踪10亿元智能电视等项目,全年引进超10亿元项目4个以上,确保完成“招商引资一定三年”任务。注重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亩均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亿元项目30个以上。注重外资招商,继续实施“五大平台”承载外资招引任务,加强外资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完善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考核办法,新引进超3000万美元项目5个以上、超亿美元项目1个以上,外资到账1.6亿美元以上,其中高新区外资到账8000万美元以上。拓展企业销售渠道,引导企业参与境外商标注册和国际认证,创建出口品牌,实现进出口总额3.2亿美元。

优化服务推进项目。严格落实招商信息汇报、集中会办和区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及时解决土地征收、规划调整等难题,推进企业梯次发展。加快项目开工,确保全年新开工法雷特动力、华和重工等超10亿元项目4个,超亿元项目20个以上。加快项目建设,认真执行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和“月度督查通报、季度汇报会办”制度,重点加快富强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推进速度,确保新竣工电商创业孵化中心等超亿元项目20个以上、超10亿元项目2个。加快项目达产达效,继续开展“百名公仆服务百户企业”活动,综合考评已竣工项目的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社会就业、节能环保等成效。优化金融服务,引导开源担保等金融担保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中小企业的投放力度,全年金融担保额超6亿元。加强与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的合作,发行企业债10亿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培育上市后备企业3家,力争上市申报2家。

科技助力保障项目。引导企业引进技术和项目,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新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6个。鼓励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推动德瑞加数控机床、天参饲料等5家企业创成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鼓励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发明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分别达到410件、1100件,切实提高专利产品转化率。放大科技镇长团聚才引智效应,加强与高校院所的深度合作,突出招引一批金融策划、经营管理、高新技术类人才,力争年内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名以上,为全区发展汇聚更多“最强大脑”,提供更强智力支持。

二、立足创新扩张并举,驱动工业转型升级

坚持培育新动能,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确保规模以上开票销售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进项税、工业用电量均增长8%以上。

扩张优势产业。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进一步加大机电科技、食品加工、盐硝加工等三大主导产业扶持力度,积极发展中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兴科技产业。深化“百名博士帮百企”活动,大力促进传统产业智能改造升级,力争工业技改投入突破百亿元。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行动,推行“一企一策”,支持双汇食品等骨干企业规模扩张,推动淮江科技等重点项目尽快投产达效,确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积极探索天使基金、风投基金、股权投资等多种融资模式,运作中德智能传感器等产业基金,实施增量扩容、多元扩张,助推同尊视频、纳微传感等中小微企业“破茧成蝶”。

创成部级高新区。立足“高”、突出“新”,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和科技元素,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科技转型为引领,加快建设中业慧谷软件园、江淮科技园和中德物联网产业园三大科技孵化器,推动园区整体承载力实现新突破。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加快机械产业园、电子产业园等“园中园”建设,培育开票销售超百亿元产业1-2个。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僵尸企业”清理,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力争置换闲置厂房20万平方米。加快园区国际化步伐,重点实施晶圆芯片、宝岛母爱医院等项目,不断提升外向度。以产城融合为方向,坚持园区、校区、城区“三区联动”,加快新渡乡整体搬迁,启动建设中德低碳生态城,开工建设总部经济园、清华国际中小学,突出人才公寓、蓝领公寓以及购物、休闲、娱乐等生活性配套,建设月亮城等精品小区60万平方米,全力打造宜业宜居高新区。

打造新型工业园。按照省级开发区建设标准,积极探索差别化、特色化园区开发模式,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全力做好“筑巢引凤”文章。张棉工业园以机械装备产业为基础,着力引进汽车配件等企业,推进健驰汽车零部件、科智医疗等项目达产达效,实现开票销售4亿元以上。徐溜工业园以电子新材料产业为主体,着力推进利欧浦科技、瑞澜科技等项目达产达效,实现开票销售5亿元以上。南陈集工业园以环保机械、汽车零部件为重点,加快推进煜阳机械、振宏机械等项目达产达效,实现开票销售3亿元以上。三凌工业园以机电产业为重点,开工建设嘉安特机电、格致功能材料等项目,确保好运来机电竣工投产,实现开票销售4亿元以上。渔沟工业园以机械产业为方向,重点引进新材料、机械加工等企业,全力推进维福来科技、万禾科技等项目达产达效,实现开票销售5亿元以上。

做大盐化产业园。主动策应市千亿盐化产业目标,放大岩盐资源优势,推动市盐化淮阴园与工业新区联动发展,打造工业经济新增长极。全面启动富强新材料产业园热电联产、环氧丙烷等7个单体项目,加快建设同新化工、万源生物科技等4个项目,推进连吉化工等项目落地,全年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全力促进工业新区转型升级,开工建设国和新能源,推动中石油盐穴储气库启动注气施工,建成采输卤站,铺设管网15公里。

三、着力提升功能品位,科学发展新型城镇

坚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科学规划发展空间,着力增强城镇功能,协调优化城乡生态,努力形成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水清景秀的格局。

以精品理念完善城乡规划。突出规划引领作用,按照精品城市建设要求,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生态红线保护区域规划多规融合。科学划分功能分区,重点做好淮海北路“一带四点三区”建设和城市重要节点景观提升。进一步完善教育、卫生、旅游等布局规划,完成丁棉片区、赵集片区规划,加速形成“层次分明、有效衔接、完整统一”的城市规划体系。加强规划管理和执法监督,规范城乡建设秩序,确保规划刚性执行。

以统筹理念加快城乡建设。将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黄金结合点,全年完成投入146亿元,建设中心城市重点项目140个。实施城市路网提升计划,启动北京北路、淮海北路延伸过铁路和西安路提升改造等工程,银川路北延、承德路盐河桥建成通车。实施园林绿化提标工程,提升改造盐河风光带,建成自行车文化运动公园,新增绿化40万平方米。加大老汽车北站周边、高新区“退二进三”地块开发力度,开工建设开源珑城等高端商业地产以及欧尚大型超市等功能配套设施,努力建设一批商业旺区、建筑精品和城市地标。实施交通加密工程,加快推进503省道机场连接线、黄河故道贯穿公路、王兴撤渡建桥等工程建设,运南第二通道建成通车。全力服务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高铁建设,推动淮阴融入全省快速铁路网。加快推进徐溜、渔沟两个部级重点中心镇建设,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和人口吸纳能力,努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特色鲜明的新型集镇。

以生态理念美化城乡环境。建立健全生态红线规划、管控办法、补偿政策“三位一体”的保护体系,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全面建成国家生态区。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开工建设光大城乡再生能源项目,突出抓好工业企业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加强扬尘污染整治,严格落实秸秆禁烧禁抛工作,PM2.5浓度控制在市下达计划内。加快实施清洁能源替代计划,启动建设燃气“镇镇通”工程,年内实现5个乡镇进村入户。加快实施控源截污工程,开工建设东城污水处理厂,建成污水管网15公里。继续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加快“智慧城管”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智能化水平。

以创新理念集聚城乡资源。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行PPP模式,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力争年内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扎实开展同一乡镇建设用地布局调整、功能片区土地综合整治、工矿废弃地复垦等项目,力争新增建设用地2000亩。抢抓国家加快房地产去库存等政策机遇,积极推动货币化安置和市场化商品房安置,促进存量房产的快速消化。

四、加快结构优化升级,致力繁荣第三产业

大力推进特色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快现代商贸、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三大服务业集聚,实现产业“由散变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86亿元,增长13%以上。

着力发展现代商贸。围绕建设淮安商业副中心目标,开工建设国华广场,确保婚纱礼品创业产业园、大宁百货等项目竣工营运,全年新增商业面积15万平方米。完善市场功能性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区公共交通服务中心,实现城市公交和镇村公交无缝对接。依托主城区人口集中优势,规划建设特色餐饮商业街区,大力发展以家政服务、商务中介、健身休闲等为重点的生活业,不断集聚人气商气。充分发挥大润发、乐天玛特等大型商业示范功能,着力打造幸福城商业广场、金润城商业街,确保城市名人酒店正式营业。加大淮海北路、北京东路、银川路沿线服务业培育引导力度,不断提升消费层次和水平。搭建淮阴文旅产业平台,加快推进文旅产业繁荣发展。

聚力发展电子商务。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趋势,实施全民创业战略,培育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生产业,打造以“互联网+”为引领的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加快引进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推动制造业向集约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着力拓展研发创意等服务领域,发展信息化示范企业10家。全面启动电商孵化工程,加快淮安电子商务产业园、珠江路电子商务一条街建设,积极培育每鲜加、宜蜂尚等电商平台,不断拓展众创空间。充分发挥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推行“一村一品一店”模式,新增农村淘宝服务站20家,做到“接二产、连三产”。

大力发展物流运输。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依托淮安火车站等重要交通节点,打造以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区域性物流中心和重要物流节点。着力优化物流载体布局,启动建设淮安现代物流园,加快建设城东港区、辽河油田水陆服务综合体,推进基地物流、港口物流、铁路物流无缝对接。大力引进供应链物流和仓储、电商等专业物流项目,进一步拓展物流空间,重点推进翔和翎、双汇等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仓储物流产业集聚式发展。

五、依托现代高效农业,建设美丽幸福家园

坚持以创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目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打造环境靓丽的美丽乡村。

全力建设农业园区。充分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引领作用,着力推进核心区功能片区建设,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围绕集聚科技要素,重点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建成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示范基地,确保年内“四新成果”展示基地二期温室、农林人才综合实验室投入运营,科技创业创新孵化中心一期主体竣工。突出科技设施配套,大力推进创智广场、“天多好”信息系统等配套项目,不断提升科技保障能力。对照6大类19项考核指标,加快实施交通路网、污水处理等基础工程,引导科研、人才、资本、企业等向园区集聚,力争年内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加快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建设,推动丁集薰衣草、徐溜锦秀生态农业等项目落户。

规模发展现代农业。坚持集中连片开发,统筹推进黄河故道和刘老庄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增高标准农田1.6万亩、高效设施农业1万亩以上。加快发展以生猪、家禽、蔬菜为重点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年内新增温氏畜牧现代生猪养殖、京旺达蔬菜等超3000万元项目6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个。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扩大土地耕作服务社服务范围,新增农机合作社10个。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成“三品”品牌认证15个以上、农产品商标注册30个以上。启动粮食储备库建设,完成刘老庄、王兴等粮库升级改造。不断提高气象为农服务和防灾减灾能力,扎实做好农业保险工作,农业保险覆盖面达到60%以上。精心实施淮涟灌区、洪泽湖滞洪区等水利工程,水利现代化水平达到85%以上。

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积极谋划美丽乡村的特色定位、规划布局和实施方案,更加注重自然生态融合和历史文化传承,着力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样板。积极推广码头太山、古寨九房等成功经验,集中打造赵集高堰、南陈集头堡、王兴安庄等美丽乡村,新建6片集灯光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材于一体的多功能运动场。实施村庄环境改善提升工程,疏浚整治区乡河道45条、村庄河塘191个,重点开展26个行政村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完善乡村道路、管网、绿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形成城乡互动共进、协调一体的新格局。

六、坚持富民惠民安民,不断提升幸福指数

从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科学调整和规范社会关系,不断刷新淮阴的“幸福指数”、“民生高度”。

扎实推进民生实事项目。紧紧抓住促发展和惠民生的结合点,务实办好十类30项惠民实事。深入实施区域供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工建设淮沭河水厂二期,让9万农村居民用上优质自来水。加快棚户区改造和安置房建设步伐,实施淮阴师范学院东地块等棚户区改造项目,交付安置房50万平方米以上。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提升改造老旧小区10个,整治后街背巷10条,新建“绿色小客厅”2个,建成“关爱驿站”4个,新增城区公共停车位300个以上,改建农村公路50公里、公路桥梁10座、小型桥梁100座。启动实施农村路灯“村村亮”、监控“村村到”工程,改善夜间出行条件,提升群众安全感。

积极引导群众致富增收。坚持兜底保障就业,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全方位服务园区企业用工,全年开展创业就业培训3200人,新增就业6000人。加快发展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经营主体,年内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6家、示范家庭农场20家。鼓励本地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吸纳农民就地就业,转移农民5000人以上,培训专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以上。持续实施精准扶贫,统筹安排帮扶项目和资金,力争村平集体经营收入超40万元,30%的村超60万元,实现2.5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围绕省教育总体现代化创建,优化教育布局调整,启动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建成东城开明中学、银川路实验小学、长征小学幼儿园和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精心承办好省校园足球运动现场会;打造“烛光行动”免费助培升级版,借助民盟省委和省教育厅力量,举办淮阴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论坛,建成民盟“烛光行动”合作基地,推动省内10所名校结对帮扶区内10所学校,实现教师教干免费培训“全覆盖”。围绕打造全市医疗卫生中心,推进淮阴医院扩建,加快淮阴人民医院、渔沟医养融合服务中心建设,建成部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5个、省示范乡镇卫生院3个。深入开展幸福家庭创建,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围绕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推进张纯如纪念馆上半年建成开放。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继续举办“漂母杯”散文诗歌大赛、“韩信杯”象棋国际名人赛等品牌赛事,不断提升淮阴对外影响力。

优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着力推动社会保险扩面,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完善居民医保大病保险政策,深入开展特困群体养老保险助保工程,确保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大力实施关爱百姓健康工程,完成免费体检25.6万人。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480元提高到565元。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孤儿、特困供养人员供养标准,充分发挥慈善在民生保障中的重要补充作用,不断提升残疾人保障和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加快建设淮安养老养生产业园,完善乡镇敬老院配套设施,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不断增强社会治理能力。组织开展社区(村、居)换届选举活动,扎实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启动实施“七五”普法教育,增强群众法律意识,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快法治化步伐,推动法定途径分类处理诉求,加大化解力度,打造阳光升级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打造透明放心菜市场、透明安全餐饮,创成省食品安全城市。深化“平安淮阴”建设,创新升级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科学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

再跨越担当有为尽职尽责

各位代表,适应新常态,描绘新蓝图,实现新跨越,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主动担当、奋发有为,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建设服务政府。始终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疾苦重于一切,群众呼声先于一切,拿出更多的“硬招”、“实招”和“新招”,努力在破解难题、化解矛盾中把握主动权。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情况”,站在发展的最前沿,问民情、知民意、解民忧,着力建设“民心政府”,形成率先发展的强大合力。突出“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开展网上并联审批,进一步规范涉审中介服务,完善服务管理网络,让群众获得更加舒适的办事体验。

建设责任政府。大力弘扬“勇担当善作为”精神,在建设幸福淮阴中比担当、比执行、比本领,以不凡作为创造不凡业绩。善于拼抢机遇,敢于创新突破,勇于担当担责,落实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关键指标等重大事项尽职尽责,解决项目立项、建设用地、抵押贷款等实际问题尽心尽力。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重大事项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确保每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奖惩。持之以恒推进“两为”专项整治,切实改进会风、文风,推动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

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完善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责任倒查机制,坚持落实决策前广泛征求意见、公开听证、风险评估等制度,努力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坚持依法履职,认真落实政府权力清单,完善合同备案审查、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不断拓展法制监督空间。深化政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各类政府信息。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

建设廉洁政府。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全面贯彻《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格落实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出让等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规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强化经济责任、民生工程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淮安市文明创建工作计划篇6

背景

(一)统一部署:文化创意产业要发挥战略引领作用,形成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十二五”期间江苏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共同担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任。“十二五”期间在实施江苏省“三大计划”中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是充分发挥创意产业的耦合文化、促进精益、提升附加值等产业功能[1]。积聚优化整合各产业现有的处于分散、未专业化和资本化的科技、人才、品牌、设计、自主知识产权等产业价值链高端要素资源[2]。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是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积聚、优化,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形成互动效应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特点。

(二)生态模式是实现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展的特色化之路江苏省内文化产业板块的梯度差异比较明显,[3]单就文化创意而言只有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的几个项目在全国叫得响。与苏南相比,淮安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苏北市、县均一样处于待开发阶段,亟待突破创新。在淮安周边区域中,山东地市一级的旅游产业集群效应初现端倪,市场品牌认可度节节攀升,其中潍坊风筝、临沂手工艺,还有红色旅游、民俗旅游等特色体验旅游占有一席之地。依托农业、生态经济发展要素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创新的生态模式是实现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展的特色化之路,要注意发展乡村休闲、农业生态、商务观光、创意娱乐等形态。

(三)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对于文化创意与旅游、生态资源的创意开发、创意设计、手工艺之间的关联、组织等进行系统研究,破解创意的制约因素,确立发展模式。第二,加快特色资源梳理,在本地文化规划中确立具有关联性大、产业链长、带动力好的文化创意与生态产业嫁接的形态,形成核心明确、支撑众多、有市场号召力的文化创意品牌。

文化创意与生态产业要素融合的主要内

首先,做好创意资源评估,掌握空间分异布局。其次,进行区域内外SWOT竞争分析,反复论证文创产业资源的比较优势;确立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和基本形态。再次,按照“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思路,遵循“越界—扩散—渗透—联动”规律,因地制宜重点加强文化、旅游与生态、农业、民俗手工艺等产业要素的融合、联动。落实物质、非物质文化资源的资产评估和商业开发模式,将之作为城市文化创意(网游动漫、影视演艺等)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植融入生态环境要素的特色农庄、现代手工艺等为代表的新兴业态。主推一批在文化产业分类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行业企业和产品品牌在既有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域、文化产业园的基础上遴选特色文化区。最后,以生态文化创意园、特色文化产业园等大项目建设带动文化行业企业的集约化发展,形成不同形态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构筑不同特色、相互补充、错位经营的产业格局。

(一)生态文化资源的活化和开发组织对传统文化物质资源、非物质文化资产的甄别,开展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活化、开发,将其作为进一步挖掘、发展的重点,特别是以农耕文化为依托的民间艺术、手工艺和非物质遗产的民俗、节庆资源等[4]。开展民俗节庆品牌与民间手工艺产品的升级、开发工作,积极申报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组织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名录,整合各方面资源,打造生态节庆品牌、文化产业扶持项目和创新项目。

(二)构造生态与文化创意的融合模式生态经济与文化创意互动发展的重点之一是乡村创意体验,其市场对接点就是乡村休闲、旅游。推进乡村旅游内涵建设,制定标准化方案,形成因地制宜的乡村旅游个性化发展,思考创意农业模式以及向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演进发展。以创意旅游、创意设计为纽带,带动农业、生态、文化服务企业按照工业化标准要素,完善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将区域比较优势的内容重新定位、包装设计,对农村手工艺、民俗文化进行商品化与重点品牌打造[5],以创意生态产业为抓手,带动生态农庄休闲体验、会展商贸、娱乐观光购物等的发展,使更多的经济社会要素获得文化产业化形式和高附加值。(三)民间艺术的创意、创新民间艺术、民俗风情,是深受都市人喜爱的诗意田园。乡村文化需要文化产业的现代性重构,对乡村文化的生产空间进行反思,对于其文化意象进行重新设计、构建;从而在再生产与消费的制度性重构中建立起符合现代产业标准、规范和现代生活需求的的价值体系。探索区域特色的民间艺术资源的可持续性传承以及优化配置、利用,要秉持与城市文化创意合作开发的原则,创作现代性的产品。

(三)高科技支撑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软件园、创业园、科技孵化中心等信息服务、软件外包产业具有与文化创意的天然耦合性,应用创意文化、文化科技,融合生态资源要素,打造产业品牌,有效方式驱动、带动区域内居民文化消费。

(四)政府主导、协调,搭建平台,实现城市—农村互动的发展格局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涵盖行政审批、创意和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技术服务、金融和孵化、中介、推介等),制定配套措施从资金、税收等方面扶持;鼓励民间兴办文化企业,引进外资发展本地手工艺产业;重点资助重大产业项目,设立专项基金,完善文化产业贷款担保机制,引导专业投资、担保向创意企业倾斜。利用文化周、文化日、节庆活动等带动城市消费者到乡村消费。

淮安的生态—文化创意模式:“河、湖联动外延开发”

淮安是历史上与扬州、杭州并称的运河四大都市之一,在2006年左右确立“运河之都”城市定位,十一五时期运河文化产业得到了开拓、发展,形成了市区清江浦里运河、古末口、古清口等四水环绕的水景空间。市区周边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景区等将区域内12个组团有机相连。一直以来,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是淮安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之一,把生态产业作为战略支柱性规划发展产业之一,2010年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以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构建食品工业、物流、动漫科技等为主导的生态产业链。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市的目标,对照国家生态市的5项基本条件和19项考核指标,淮安已有4项基本条件和10项指标达到要求。2011年“建设以淮安蚌埠为双核的淮河生态经济走廊”伟大设想又跃然纸上。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认为在推介城市经济发展的生态特色时提出“生态也是生产力”,这一提法正好和“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发展生产力”精神相得益彰。#p#分页标题#e#

淮安拥有淮河、洪泽湖、白马湖等自然生态资源以及周边高邮湖、宝应湖水域湖泊等得天独厚的资源,是国家粮食的主产区之一,以农产品、特色水产品(盱眙龙虾、洪泽大闸蟹等)及其加工为代表的生态经济产业在当地形成产业链条,这与以农(水)产品加工为特色淮安的淮扬菜以及众多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也为生态产品与文化创意产品耦合研发提供了基础条件。在淮安的五大战略“构筑大交通、发展大流通、培育大产业、繁荣大文化、开发大旅游”方面,培育了盱眙凹土等列入国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生态产业,以生态特色景区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在“开发大旅游”上主推“文化名城、名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乡、生态家园”五大品牌,但是生态产业与文化产业特别是和创意产业的结合能力比较弱,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呈现形态与资源潜力、前景不相称。

为此,我们提出淮安生态文化产业的“河湖联动———外延式”开发模式,旨在突破瓶颈制约,以水资源、农特产品、特色生态环境等生态资源为纽带,促进管辖区域内南、北片区的文化资源整合。淮安的南、北地理分布比较狭长,区域内南(盱眙、洪泽、金湖等)、北片区(淮阴、涟水等)处于对峙局面。这就需要在区域资源规划、整合时,解决协调一致的问题。将北片区淮阴区的韩信、漂母品牌、涟水县的人才教育以及它们共有的农业资源整合到全市统一部署安排之下。发挥南片区的白马湖沿岸的金湖前进镇、淮河流域的节点城市盱眙的生态优势以及马坝、朱坝等交通优势,扩大其在区域联动的功能。应以部门横向与纵向的协调运作为整合机制,比如农业局水产部门、农业委员会、文化旅游局、体育局在民间文艺、水乡体育、渔民风俗节庆等项目上加强协作,而区域内的横向区位整合则要以不同时期所形成的纵向文化资源为整合内容,以主题、联盟为纽带,统筹安排时段、线路、客流、活动项目和形式,这样就形成了“集聚互补、融合联动、合理定位,错位发展”战略思路。

经过筛选论证、确立创意旅游(民俗、演艺、实景等)、生态创意农业为全局重点,以动漫、台资新高地、区域大物流等为区域重点的发展框架。形成南北交汇的河、湖联动的生态特色板块,包括:一是古城历史文化感受区,以河下等古镇、古街区为重点;二是清河新区文化体验区;三是古运河历史文化展示区,将里运河等河段进行生态整理、遗址展示,打造水上文化长廊。四是洪泽湖生态旅游示范区。争取在南北片区的金湖、洪泽和盱眙等多点突破,分设湖区观光、实景演出、温泉休闲等不同功能区。

(一)生态文化创意的多元化应用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采用文化创意与经济社会产业要素的融合模式,构造生态、文化、旅游等耦合的多元化战略应用。2012年起,江苏旅游启动为期3年的“美好江苏欢乐游”活动,淮安22个景区(点)位列其中,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铁山寺、第一山、洪泽湖古堰景区、老子山温泉度假区、金湖水上森林公园等生态群落独树一帜。中国淮扬菜美食文化国际旅游节、盱眙龙虾节、洪泽湖大闸蟹节、金湖荷花节也成功入选。

1.发展支持型:金湖、淮阴等区县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以农耕、民俗、乡土文化等为特色的生态创意农业,要集中民俗演艺歌舞、原生态休闲等资源优势,抓住金湖前锋镇、盱眙盱城镇等节点形成服务能力强的产业集聚区。除了淮安生态农业园,因地制宜发展创意农庄,销售稻米、大闸蟹等特色产品、服务。在淮扬菜工业标准制定中融入、突出莲藕、龙虾等当地特色水产,与景区景点、会展博览等形成创意美食之旅。

2.资源复合利用型:洪泽湖渔文化生态创意园淮安的水利、渔业、农业等第二产业资源相对丰富,把文化创意与渔业、商务、生态农业等部类结合的文章做好,可以填补空白。洪泽湖沿岸区域交通便利,客源(宁、沪、苏南小三角)质量高,消费能力强,通过政府主导、外引内联,筹建洪泽湖生态渔文化创意产业园。洪泽县围绕“名湖名城”,依托大湖、古堰、名山等核心资源,打造美丽清纯洪泽湖品牌。规划沿洪三路两侧打造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旅游,开发温泉资源、鱼米之乡“一村一品”工程、特色船坞系列景观工程、古堰历史文化长廊、白马湖休闲旅游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渔文化、水文化、生态养生,建设“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三河闸水利风景区等生态景区,建设“温泉养生、寻道访古、生态风光”的老子山度假区。发挥盱眙龙虾、洪泽湖大闸蟹、金湖荷文化等品牌集聚、辐射效应,促进城区的生态观光、体验休闲(淮扬美食)、城区内文化旅游、演艺娱乐、特色餐饮娱乐相互支撑、联动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品牌,促进生态旅游、休闲娱乐(掼蛋、淮扬美食)与文化旅游、休闲观光产业的紧密结合,形成集吃住行食娱购一体的大文化、大旅游、大交通体系。对当地手工艺(渔具、渔鼓等水上产品)、民俗文化(渔歌等)进行商品化与重点品牌打造,加强民俗节庆品牌的内涵建设。探索淮剧、十番锣鼓等区域民艺、民俗以及手工艺、特色淮扬菜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持续性发展,城市文化创意部门出人才、技术,农村提供知识产权,合作开发,创作符合现代需求的产品。

3.替代融合型:传统文化旅游的集聚发展和升级改造在运河古镇河下以及西游记大舞台、吴承恩纪念馆形成西游记诞生地明清特色旅游景区;周边还集聚纪念馆、故居以及胯下桥、韩信祠、关天培祠、梁红玉祠构成近代名人展示区。在市区清浦区的清江浦里运河沿岸,形成自东向西文庙———慈云寺—都天庙—东西大街历史街区,连接都天庙的周信芳、王瑶卿等名人故居以及河道总督府旧址(清晏园)—童年读书处等众多景点。河下的明清特色区、清江浦的近代名人区等需要集聚发展和升级改造。

4.“原生境”全景开发:“印象洪泽湖”洪泽湖区水体丰美,景观独家,联合沿岸的洪泽等乡镇发展“印象洪泽湖”实景演出。在国家休闲旅游纲要颁布实施之际,顺势而上,打造集休憩、观光、影视展演为一体的全景式旅游文化平台。抓紧洪泽湖、高邮湖等四湖的水文化生态品牌的保护性开发,结合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中演艺类民俗比较丰富的特点,开展水上实景演出等项目。#p#分页标题#e#

(二)建设“淮河生态文化实验示范区”

在原有的洪泽、金湖等节点城镇的基础上,依托淮河生态打造盱眙为中心节点、聚合户外考古、温泉养生、影视体验、休闲美食娱乐的文化产业集聚区。盱眙临近南京,有山有水,有“凹土之都”等美誉,拥有淮河、低山丘陵等自然生态,人文景观汇集,以东阳为代表地的名人辈出,作家张贤亮出生于盱眙,后创建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华夏西部影视是以沙漠等原生态景观为主要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他的经历和经验都值得学习借鉴。泗州城遗址号称“东方的庞贝古城”,即将揭开神秘的面纱。大云山汉墓群作为江苏省古墓葬类文物代表,2010年位列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加上原来的明祖陵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总量达到5处,可称文物大县。省铁山寺林场属于原生态风景,适宜户外自助游,周边正在建成毗邻南京的养生游基地。大王山温泉正在开发之中,凤凰山影视基地和红楼梦大世界的建成将成为周边首屈一指的游览胜地。“洪泽湖—淮河—铁山寺—第一山”特色线路以游船为载体,开发水上游乐、垂钓等度假休闲项目,融入温泉(老子山)、中医疗养等项目,并将洪泽湖、白马湖度假、淮河游览结合起来,构筑“白天观光游乐,中午美食、垂钓、沐浴,晚上演出购物游(城区月光夜游)”的全天候、适合不同群体的产品组合。

(三)承接产业转型发展“生态新城—淮安开

发区—大学城”一线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集聚区名人、名著、名湖等六名战略比较优势要重新定位、包装设计,利用清河新区西游记博物馆、淮扬美食博物馆为代表的城市橱窗式展示,结合生态新城、长荣大剧院的舞台演艺、古淮河生态园形成清河新区的文化特色产业园区。淮安目前已经成为“北有昆山,南有淮安”的台资新高地,浙商、闽商云集,形成了以台资企业富士康为代表的IT科技加工、电子制造企业,以浙商义乌商城为代表的商贸物流业,还有闽商的轻工制造等,这些都是支撑文化创意产业的物质基础。要利用淮安软件园、淮安开发区留创园、清河文创园等创意产业的孵化功能和科技支撑作用,在清浦区大学城附近,依托食品学院、工学院等筹建高教科技文化产业园,主打文化科技创意;在新的淮安市行政中心附近或者清浦区城南,打造动漫、网游的特色基地,加紧掼蛋网游、电子商务等开发。创意产业园将主要选择发展信息服务业(互联网信息和软件服务)、设计服务业(影视、食品加工设计、广告包装等)、教育培训(高层次继续教育),以尽快形成优势产业,从而带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随着“蚌埠———淮安”淮河流域生态走廊的战略构想的提出,一条横跨淮河两岸的生态产业前景已经跃然纸上,这里将吸收安徽省皖江经济带的成功经验,在跨区域合作中把生态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四)按照产业标准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管理

淮安市文明创建工作计划篇7

 

一、2006年工作情况

 

(一)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

 

年初,我局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文化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局第一批参学的共9个支部,107名党员,完成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在我局组织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满意率达93%,得到市委督导组的充分肯定。我局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已进入整改提高阶段。

 

(二)艺术生产工作

 

1、深入开展“文艺创作年”活动,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为进一步加大文艺创作力度,我局把今年定为“文艺创作年”,年初,组织召开全局艺术创作会议,在总结去年成绩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全年艺术创作计划,将艺术生产目标任务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并出台了《获得省级以上专业(群众)艺术创作奖项的的奖励办法(试行)》等激励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创作了戏剧、歌舞、音乐等文艺作品150余件,为参加第八届安徽省艺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参加省以上赛事(活动),截至目前共获省级以上奖项68个,其中一等奖18个,二等奖26个,三等奖21个,优秀组织奖3个的好成绩。

 

2、按照省委宣传部的统一要求和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开展了文艺战线大练兵活动。紧紧围绕“三学”、“三练”和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举办艺术讲座19期,听众达3300人次,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参加大练兵测试两次,广大文化干部职工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明显提高。各下属单位也充分调动起来,战练结合,以基层和农村作为自己的大练兵场。两团和艺校积极配合我市重大节庆活动,组织开展文化下乡、下基层演出,到目前为止,已送戏下乡、下基层140多场,观众人数达10余万人,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3、艺术教育蓬勃发展。市艺校和群艺馆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龙头作用,艺校毕业学生和新生招生人数创新高,群艺馆举办了3期13类培训班,共培训业余艺术人员700余名,充分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社会文化工作。

 

我市社会文化工作主要是以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文化下基层和文化下乡为载体,积极推进基层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和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1、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开展文化下乡、下基层活动。我们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准则,以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为出发点,以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为目标,在往年的基础上创新形式,由重点放在节庆之时,变为时限扩展至全年,将“文化下乡”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文化骨干的培养和促进上,使文化在农村真正生根、成长,真正融入农民的生活之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送戏下乡510场,送科技和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下乡460场,送图书资料6500余册,培训农村文化骨干77人,新组织成立流动电影放映队6个,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城镇广泛开展广场演出活动,仅市豫剧团结合节庆活动开展的广场演出就达30余场,极大丰富了城镇居民的文化精神需求。

 

2、群众性文化活动异彩纷呈。(1)两节期间,共协助编排了“元旦戏曲晚会”、“春节联欢晚会”、“春节团拜会”、“我为党旗增辉”专场文艺晚会和“共建和谐”专场晚会等大型演出十余次,丰富了人民群众节日期间的文化生活;(2)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中心工作,组织了“共建和谐”和“丰碑永恒”大型文艺演出,得到了市领导的赞扬。(3)协助市纪委、市总工会、市妇联组织职工文化艺术节和文艺演出。(4)配合是第二届文化旅游节组织13场节目,丰富了节日期间群众文化生活。

 

(四)文博工作

 

文物保护工作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认真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和“四有”工作。(1)加大〈〈文物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重点开展省政府156号令〈〈安徽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规定〉〉、《淮北市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规定》的宣传贯彻。(2)抓好民间文物收集和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出土铜镜、画像石等文物200余件。(3)基建工程文物勘探工作顺利开展,截至目前已完成大唐淮北发电厂扩建、煤师院食堂等十多处基建工程文物勘探。(4)博物馆工作取得新进展,今年共接待观众80余批次,计5万余人。配合市委宣传部、淮矿集团等单位,举办淮北老照片展和煤炭系统书法篆刻作品展等活动,参观人数达七万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配合做好红色旅游工作,专门调整出一个展厅陈列淮海战役相关内容,目前正在全力以赴地进行布展工作,力争明年初完成对外开放。(5)认真做好“双龙孜”古堆汉墓遗址等抢救性发掘考古工作,出土一批重要文物,尤其是出土的700余片玉衣片为我省之最。(6)经过近半年紧张筹备,于4月24日成立淮北汉画像石研究会。为发掘和保护淮北市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搭建了一个研究、宣传和开发利用的平台,对做好淮北汉画像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十月中旬承办中国汉画学会2006年年会,扩大了淮北的影响,并被推选为集体理事之职。

 

(五)文化市场、出版物市场管理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整顿和规化市场秩序,积极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以网吧整治工作为重点,及时开展“春雷行动”。由于领导有力,措施得当,完满完成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网吧市场管理使我是唯一没有被扣分的选股,得到了国家测评小组的充分肯定。新闻出版部门进一步加强“扫黄打非”工作力度,开展了中小学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和全市印刷复制业的治理整顿,严查违规案件,取得了较好效果。与此同时,我市政府部门使用正版软件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将于年底之前完成。

 

截至目前为止,仅市直文化市场、出版物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共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6次,专项整治行动17次,出动行政执法人员1100余人次,检查网吧等娱乐场所1000余家次,共查处违法违规经营点39家,停业整顿8家,给予警告行政处罚47家,共收缴网吧电脑及附件设备29套,各类非法出版物19000余册,走私及盗版音像制品7000余盘,其中淫秽、杂夹淫秽300余盘,非法报刊347份,“口袋书”2395册,盗版电脑软件761盘,政治性非法出版物11册,立案两起,行政拘留一人。

 

(六)文化体制改革

 

今年我市作为全省五个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在年初召开全市文化工作会议,我们就把今年定为“文化体制改革年”,并明确了当前与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积极稳妥,全面谋划,先易后难,逐步推开”。我局文化体制改革主要是两个部分,一是市直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已完成改制方案的起草工作;二是文化企业的改革。两家文化企业改制工作,于2004年7月份内开始进行。经批准市电影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造,红旗电影院淘汰关闭。目前,电影公司改制已经完成。红旗电影院房产等待出售。另外,今年上半年,我们将市歌舞团与市艺校的艺术资源进行了初步整合,以后市艺校的毕业生社会实践放在市歌舞团内进行,基本解决市艺校毕业人员的实践问题和歌舞团艺术人员青黄不接的问题。

 

目前,全局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正按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有条不紊的进行。

 

(七)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的文化基础建设工作主要是图书馆新馆建设,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我们的努力,进展比较顺利。目前,立项及新馆选址等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规划图纸设计工作正在积极准备,力争于明年年初前开工建设。市豫剧综合办公楼工程已于9月开工建设。

 

二、2007年工作计划

 

2007年,市文化局工作的总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五届十次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按照“淮北在安徽率先崛起”的战略目标,大力繁荣文化艺术,实施精品战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新文化活动,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狠抓文化、出版物市场治理,加强文博图工作,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淮北在安徽率先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严格按照“积极稳妥,全面谋划,先易后难,逐步推开”的原则,在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积极稳妥地推动市直专业艺术团体和文化企业的体制改革。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政府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二要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三要以“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改革要在《淮北市直表演团体的改革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实施细则,认真组织实施。

 

(二)实施精品工程,努力提高文艺创作水平。以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和建党85周年为契机,以参加第八届安徽省艺术节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精品创作领导体制和运作机制,充分发挥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和文艺创作者的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创作生产一批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具有鲜明特色的文艺精品。

 

(三)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抓紧完成图书馆新馆的地质勘探和图纸设计工作,力争明年初开工建设。深入调查研究,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扎实搞好淮北艺校扩建规划,为淮北艺校办成“皖北地区重要的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四)构建和谐淮北,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工作力度。深入农村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农村文化调研,摸清全市农村文化的底数,研究发展农村文化的对策,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抓手,打造和谐农村。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健康向上,既蕴含淮北丰富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与时俱进时代精神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站地。

 

(五)加强文物保护,进一步加大《淮北市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规定》的宣传贯彻力度;做好市级文保单位普查及文物保护档案建立工作,进一步摸清我是文物资源的家底;配合基建工程,做好地下文物抢救性发掘;做好柳孜码头隋唐运河大遗址保护申报工作。

 

三、“十一五”期间奋斗目标

 

(一)奋斗目标

 

按照建设“双百、双宜”城市的要求,以“打好两张牌,建成六个一”的文化发展战略,在2010年形成市民素质优良、社会文明进步、主要文化发展指标全省一流的文化强市。

 

——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孜隋唐古运河遗址,打好隋唐运河文化牌。深入挖掘历史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利用。再现当年古运河的风采,迅速形成新的旅游亮点和热点,使历史文化遗产与日益发展的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最终形成历史传统、精神成就和现展的综合体。

 

——依托全国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建设安徽雕塑城,打好雕塑牌。以开渠大师的雕塑作品为主,结合现代城市雕塑,统一规划,贴近生活,平衡发展,明确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并将其纳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升淮北城市文化品位。

 

——建立一流的文化体制和运行机制,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遵循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充满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创作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化精品,扩大淮北文化影响力。

 

——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和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文化景观,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全省一流的文化设施网络,构筑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培养引进一批全省有较大影响的优秀文化人才,优化文化队伍结构,提高文化队伍素质。

 

——举办一批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增强淮北文化辐射力。

 

——扶持和培育一批文化支柱产业,初步构建结构合理、繁荣健康的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

 

——完善多层次、多体制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网络,积极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形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逐步满足群众求知、求美、求乐的需要。

 

(二)重点建设项目:

 

1、市图书馆

 

市图书馆建设立足于我市在安徽率先崛起的发展战略,与未来新市区的现代文明程度相一致,成为全市集藏书、借阅、咨询、管理、网络服务为一体的文献资源收藏中心、情报信息服务中心、学术活动研究中心和社会教育活动中心。图书馆建设要注重科技含量,保证在建成后5到10年内不落后,达到全省一流水平,结合新城未来的发展规模,馆舍面积在12000-15000平方米,包含密集式藏书系统、电子检索系统、现代化阅览室等基本设施,提高藏书能力,简化借阅手续,增加多媒体视听室、报告厅等服务窗口,满足本地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

 

2、新市区大剧院

 

新市区大剧院是我市建设“双百、双宜”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全市演出放映、信息交流、会务培训和文化休闲中心。文化中心由歌舞剧院、多厅影院及大型文化广场组成,是一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协调补充的统一整体。应科学选址,注重文化内涵,兼顾建筑设计的艺术风格和功能特色,实现文化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新城大型文化中心建设要做到两个协调:第一,歌舞剧院、多厅影院、信息交流及文化广场等设施既有分又有合,实现设计优化、功能互补和资源共享,达到整体有机统一;第二,与整个新城建筑和功能相协调,充分发挥多功能文化中心在新城区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形成地区标志性文化设施。

 

3、淮北艺校扩建规划

 

实施淮北市艺校扩建规划,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投资,增加与学校发展规模和专业设置相适的场地、校舍和设施,达到校园占地面积不少于50亩,建筑面积不少于1.5万M2。到2010年,在校生规模达到1200人,根据社会需求,专业增加到10个左右。通过努力把淮北艺校办成“皖北地区重要的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四、强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为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我们又制定了以下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

 

(一)广泛开展对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充分发挥奉献精神和聪明才智,勇争一流,发奋工作,为我市在安徽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

 

(二)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密切联系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狠抓落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每月一检查、每季一小结、半年一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加强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继续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首问负责制、AB工作制等,确保工作有序高效运转。

 

(五)对图书馆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充实力量,完善机制,确保工作按时、按进度完成。

 

(六)努力发现和挖掘较出色的创作人才和编导人才,充实专业创作队伍和两个剧团的编创队伍。设立专项资金,用以奖励和鼓励专业,业余创作人员多出作品,多出精品。

淮安市文明创建工作计划篇8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飞檐走壁”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情况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关于印发<淮南市2020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评分办法>的通知》(淮水政〔2021〕19号)的要求,我区逐条对照考核内容,认真对2020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一、概述

八公山区位于淮南市西部,西北与寿县、凤台县相邻,东南与谢家集区接壤,东北与潘集区隔淮河相望。全区面积96.4平方公里,人口18万,下辖1个国家AAAA级风景区,八公山镇、山王镇2个镇,新庄孜、土坝孜、毕家岗3个街道和妙山林场。全区共有城市社区21个,农村社区村民委员会21个。地貌以丘陵为主、丘岗相间,环山部分有斜坡地带,斜坡地带以下交错衔接洪冲积二级阶地、一级阶地、淮河高位河漫滩和淮河滨河浅滩。总体地势为西高东低、南高北底。西部白鄂山海拔241米,是淮南的最高点。

今年汛期(5月-9月),我区总体降水偏多,累计降雨量达到774.5mm,无旱情,其中5月雨水偏少,6月、7月降水最多,2个月间累计降雨天数35天,累计降雨量达610.5mm,占汛期降雨总量的78.83%,单日最大降雨量116.6ml,8月、9月降雨偏少,以晴天为主。7月20日-8月20日期间,由于连降大暴雨,加之受淮河上游来水影响,淮河水位超设防水位31天,超警戒水位16天,最高水位达到23.81米,超警戒水位1.51米,低于保证水位(24米)0.19米。南塘水库由于受去年旱情影响,最高水位40.04米,低于汛限水位2.96米(汛限水位43米),丁山水库由于库容较小,最高水位55.88米,高于汛限水位0.88米(汛限水位55米),低于设计洪水位1.12米(设计洪水位57米),超汛限水位运行累计4天。

二、目标完成情况

2020年全区用水总量为0.3025亿m3,地区生产总值现价36.96951亿元,万元GDP用水量为81.82m3/万元,较2015年的199m3/万元降幅为58.36%,大于“十三五”末控制目标要求的降幅32%。2020年工业增加值完成12.25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工业增加值为11.9356亿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48.6m3/万元,比2015年下降36.6%,降幅大于“十三五”末控制目标值2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65。

(一)用水总量

2020年淮南市水利局下达我区取水总量计划为0.87亿m3,全区实际取水总量0.3025亿m3,其中:农业用水0.0391亿m3,工业用水0.0673亿m3,生活用水0.1407亿m3,生态环境补水0.0554亿m3。

(二)用水效率

1.万元GDP用水量: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36.96951亿元(按2015年不变价折算),万元GDP用水量为81.82m3/万元,比2015年下降58.36%。

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增加值11.9356亿元(按2015年不变价折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8.6m3/万元,比2015年下降36.6%。

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净灌溉用水总量÷毛灌溉用水总量×100%。通过测算,实际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65。

(三)水功能区限制纳污

1.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我区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由市生态环境局统一监管。

2.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达标比例:我区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达标情况由市生态环境局统一监管。

三、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情况

(一)节约用水管理

4.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主动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淮南市实施计划各项目任务,截至目前,各项任务均已完成,区内下发《关于印发<国家节水行动安徽省实施方案>八公山区实施计划的通知》(淮八农水〔2019〕44号)文件,已建立区级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区内节水工作中未发现重大问题。

5.用水强度控制实施。2020年下达下达各镇、街道取水计划并严格执行,取水量均未超出取水计划;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改造工作由淮南市首创水务公司具体负责、并具体实施建设。公共供水管网的漏损率方面,由于我区与谢家集区共用一条主供水管网,单独一个区无法核算出漏损率。

6.打好节水攻坚战。严格执行用水定额,2020年我区下达取水计划0.87亿m3,市级取水0.3025亿m3;2020年区内未新增取水许可审批,延续年度用水计划审批全部符合安徽省行业用水定额要求;节水评价开展计划纳入2021年水资源工作中开展工作;2020年确定八公山城市记忆广场为节水型公共机构,并下拨6万元建设费用,2021年进一步开展节水机构建设工作;确定区农水局为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区农水局印发了《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工作方案》,全面负责水利节水工作,2020年年底前基本建成节水机关体系,2021年全面建成节水机关。

7.加强节水监督管理。区农水局开展节水监督检查,未发现问题;区内共有取水口三个,其中新庄孜电厂取水口由市水利局审批取水许可证,日常监控由市水利局统一监控,南塘水库灌区、孔集湾灌区取水口尚未办理取水许可证,已列为2021年整改任务工作,取水许可证审批后,开展日常监控。

8.节水型社会建设。我区无任务。

9.非常规水源利用。受今年汛期影响,南塘水库及孔集湾水库灌区雨量增加,雨水利用率较去年上升。

10.抓好节水宣传培训工作。以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契机,开展为期一周的水法规和节约、保护、安全用水宣传活动,向社会各界宣传珍惜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建设水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公布节水监管举报电话,积极开展中小学生节水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大力推进节水教育宣传工作。

(二)取用水监督

11.规划水资源论证。2020年我区无水资源论证任务。

12.取水口监管。区农水局开展自备水源井检查工作,关闭新庄孜医院φ50mm自备水源井一座,严格用水定额管理。严格落实《安徽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取水许可审批、延续,用水计划下达和用水效率评估等均符合最新行业用水定额要求,规范用水户监管。新庄孜电厂取水口由市水利局监管,“一户一档”规范建档工作完成率100%。

13.取用水管理基础工作。严格落实用水统计调查制度,按时完成数据上报;我区无取水许可,无取水许可证电子证照。

14.水价改革与水资源有偿使用。水价改革与水资源有偿使用指标,我区不涉及,无此任务;我区新庄孜电厂取水口由市水利局监管,水资源费收取由市水利局负责。

(三)水资源保护

15.地下水管理。区内认真落实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工作,开展非法取地下水的排查活动,下达封井通知一次,关闭自备水源井一座,区内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设施得到有效保护。

16.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2018年经淮南市市政府申请,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八公山区李嘴孜饮用水水源地予以取消。我区饮用水水源由淮南首创水务公司提供。

17.涉水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我区无涉水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进一步改善我区水生态环境,区住建局牵头,2020年投资3058万对闪冲南塘大沟、钱淮大沟实施截污纳管、清淤等工程治理;八公山涧沟治理成效显著,全段水质达标,今年黑臭水体省、市专项督查未发现问题;区农水局牵头的新应台、新工广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利用非标专项债资金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上述重点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改善和提升了我区水生态环境。

(四)农村饮用水安全监督

18.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八公山区无脱贫攻坚任务。

19.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已全部建设完成,覆盖率100%。按月进行水质检测,未发现水质问题。

20.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护。农饮供水工程由淮南首创水务公司供应总水,水费收缴由淮南首创水务公司收取;农饮工程水费收缴率为91.71%。在上级检查中未发现问题。

(五)河湖管理

21.河湖管理保护成效。区住建局牵头,今年投资3058万对闪冲南塘大沟、钱淮大沟实施截污纳管、清淤等工程治理;八公山涧沟治理成效显著,全段水质达标,今年黑臭水体省、市专项督查未发现问题;区农水局牵头的新应台、新工广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利用非标专项债资金于10月份复工,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上述重点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改善和提升了我区水生态环境,6个入河排污口月监测,淮河八公山段国控水质段面季度检测均全面达标。非法采砂现象和投诉举报大幅减少,乱象得到根本扭转,河道采砂管理的稳定局面已经形成。

22.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①河长湖长履职情况:全区共设立河湖警长6名、检察官2名。今年以来,系统显示区级河长巡河37次,镇、街道级巡河222次,村、社区巡857次。②河湖管护机制落实:制定下发了《八公山区2020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要点》和《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河长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全年和特殊时段的工作重点。区河长办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河湖管理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分别对河湖监督检查内容、方式程序、问题分类处理以及责任追究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对推动重难点问题的解决以及强化河长湖长的奖惩问责做了具体要求。③宣传教育及公众参与:区河长办会同组织部举办了镇(街道)、村(社区)河制培训班1期,培训人数40人。一个镇组织了1支14人的河湖管护志愿者队伍。④河湖长制基础工作:开展河湖“四乱”整治行动,建立“点对点、长对长”问题整改机制,要求各镇、街道落实属地责任,加强问题排查,规范建立台账,确保整改到位;开展禁捕“清河”专项行动,以实现“六无”“四清”为目标,区、镇、村联合对“三无”船只、渔网、地笼进行全面清理,2020年全区共清理清理建筑和生活垃圾160余吨,拆除违法建筑400余平方米,清除非法网养殖4600平方米,收缴并销毁地笼渔网85条,清理“三无”船只9条;加大非法采砂打击力度,2020年全区共开展日常巡查和专项打击行动110次。

四、成效及经验

2020年,我区水资源管理成效显著。我区通过宣传教育、严格控制区内水资源利用量等措施,保障了区内用水安全,缓解了区内用水紧张问题,“十三五”期间水资源管理任务全部完成。

五、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2020年,我区水资源管理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宣传工作有待加强,少数企业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认识不足,部分群众节约用水意识较为淡薄,水资源管理基础工作比较薄弱,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上一篇:幼儿园学校创建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旅馆业平安创建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