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走进语文课堂

时间:2022-10-21 07:40:57

教育戏剧走进语文课堂

【编者按】教育戏剧是一种教育性质的戏剧活动。旨在通过戏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认识社会、思考人生、选择生活及自身素质修养的提升。将教育戏剧运用于语文教学,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有广大的探索空间。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戏剧游戏活动,利用戏剧艺术的角色扮演、构建剧情、编创台词等等方式,使学生的听说读写、交际合作能力得到锻炼,语文基本素养得到全面提高。近年来,我社刘予珠编辑对“教育戏剧写作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喜人成绩,受到广大师生欢迎。本刊特选载她《巨人的花园》一课的教学设计,以期引起广大教师对这一新课型的关注,从中汲取借鉴,获得启迪,进一步丰富、深化语文课程改革。

教育戏剧,是用戏剧的技巧做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戏剧艺术的“假扮表演、剧本编创”等等技巧,将儿童的学习过程放置在假设的情境中,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语言表达、肢体表现,激发创造力,培养沟通合作能力。

教育戏剧课有着完整规范的教学流程,其课堂教学设计必须遵循剧本编创和语文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

譬如,王尔德的经典之作《自私的巨人》,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童话作品,且被教材收入,教学讲解似乎已经到了无可挖掘的程度。那么,这样一篇看似毫无新鲜感的经典童话,教育戏剧如何能玩出新花样呢?我们又如何以其为课程资源,设计一堂教育戏剧习作课呢?

【示例】

《巨人的花园》(教育戏剧习作课设计)

一、 暖身游戏

1. 动作传送带。教师带领学生围成圆圈站立,依次发出5个动作,让学生把动作传递下去。要求学生注意动作之间时间短暂,连续发出。这个游戏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2. “电风扇”。请每位同学想象自己是一种植物,用身体表现这种“植物”。教师用铃鼓节奏表示风速,请“植物”随“风”运动。“风速”分为低、中、高三档,学生动作要跟“风速”一致。这个游戏使学生放松身心,放飞想象,进入状态。

二、 故事引入

教师入戏(1)

教师利用简单道具装扮成“巨人”,讲述:

“巨人”:我是一个巨人,我有一个很棒的大花园。花园里有大树、有花草、有喷泉……有一次,我出去了很久,回来发现一群孩子在我的花园里玩。我很生气,把他们都赶了出去,并且给花园筑起围墙,树立牌子,禁止外人进入。春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冬天来到了。可是冬天过了很久,春天都没有来。为什么会这样呢?

教师出戏,构建空间

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得到一张大白纸。请他们画出想象中的“巨人花园”的平面图,并分组介绍他们心中的“巨人花园”布局。

教师入戏(2)

“巨人”:我在这座冬天的花园里待了很久,好无聊,没劲透了,整天昏昏欲睡。有一天早上,忽然听到一阵悦耳的鸟叫声。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小鸟的歌声了,会不会是春天终于来了呢?我从窗户往外看去,啊,原来是一群孩子,他们不知道从哪里钻进来了。每个孩子站在一棵大树上,树木似乎很欢迎他们,干枯的树枝忽忽的长出了绿叶,孩子们所到之处,冰雪消融,草地变绿,花儿开放。这一切太神奇了!是春天来了!

教师出戏,墙上的角色

请学生用彩色笔,为黑白的“巨人花园”平面图添上“春天”――为每个部分写上春天的形容词句。分组介绍给大家听,每个同学都要发言。

教师入戏(3)

“巨人”:看到这一切,我的心都融化了。孩子们都爬在树上,可是有一个瘦弱苍白的小男孩在树下张望,一脸着急,他的身边仍然是冰雪。我推开门,向孩子们走去。这群孩子一看到我,全都跑开了,他们害怕我。我大声的对他们说:“孩子们,来吧,这座花园是你们的!”我抱起那个瘦弱的小男孩,把他轻轻放在树上。孩子们都回来了,呵!花园里的冰雪全部消散,春天来了!我推倒了围墙,我们有了一座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花园。

三、 假扮表演

引导学生用肢体表现各自扮演的角色,静态搭建与动态表现相结合。

1. 定格画面。请学生个人或分组,表现他们刚才设想的“巨人花园”,可以选择扮演一种植物、物品或者房屋、动物,自由选择自己想要表现的角色。定格拍照。

2. “魔法”相片。请“巨人花园”里的每个“事物”,先表演冬天里的神态,再表演春天来的神态。

教师访问每个扮演者,请他说明他所扮演的角色,冬天和春天会有什么不同(神态、表情、动作),冬天的感想和春天的感想分别是什么。

跟随铃鼓节奏,铃声响起代表春天来了,“巨人花园”里的每样“事物”都表现出春天的样子;鼓声响代表冬天来了,每样“事物”都表现出冬天的样子。教师反复切换铃声和鼓声,使学生的表演动起来。

四、 疏松活动

肺腑之言

老师要求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对“巨人”说两句话。比如:“我是一棵桃树,巨人,我想对你说……”;“我是一朵白云……我是一只鸟……我是别墅……我是冬天的风……我是夏天的雨……”等等。

一节完整的教育戏剧课,一般包括“暖身游戏、主题教学、疏松活动”三个环节,每个部分各有相应的技巧可选,根据教学对象、所选文本、教学目的来设计教学课程。

同一文本的教育戏剧课可以有不同类型的教学设计。比如《巨人的花园》,这节课是以写作为目的的教学,“主题教学”环节由“故事引入”和“假扮表演”两部分组成,“疏松活动”环节为“肺腑之言”,让学生以所扮角色的身份与“巨人”交流,表达情感。如是以阅读为目的教育戏剧课,则就应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学生不同学段,也将使用不同的技巧,教学设计也随之而变。

运用于语文课堂的教育戏剧课,不同于一般的“课本剧”,没有固定不变的“剧本”,也不必按事先拟定的台词排练,而是立足写作、阅读教学,侧重选择激发学生理解文本、言语表达能力的技巧,融入戏剧游戏,留有极大的动态生成的空间,使学生在一定的故事情景中,在扮演游戏中,释放潜能、自主创造,获得提升。

教育戏剧走进语文课堂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广阔的探索空间。

上一篇:规范基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建议 下一篇:物联网结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