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本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10-21 07:34:53

浅谈人本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摘要】学校作为一个以培养人为目的特殊社会组织中更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学校的管理应该以严格规范的制度为基础、为准绳,以人文思想为主题,以人文精神为指导,双方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只有将人本管理和学校的制度建设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本管理 学校 教师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并在很多企业中得到实践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学校作为一个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特殊社会组织中更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一、我国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的弊端

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深受泰罗理论的影响,特别是学校管理中,更是把学校的工作设计成严密的程序和环环相连的流程,强调科学管理,强调依法治校,这有利于保证学校工作的秩序,提高工作的效率。但不少的学校管理者却把这当作学校管理的全部法宝,也即是只重视学校管理中的理性因素,只相信严密的组织结构、周密的计划方案、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责任分工。不少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量化了的教师管理办法、班主任考核办法、教师教学考核办法,结果忘掉了人,把富于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变成为以分数定量的机械划分,教师的工作变成机械操作、统一指令,从教案的格式到作业布置次数、作业的批改方式等都是“那张量化表”上的内容。

很多教师每天除了完成既定的大量的授课、备课、作业批改、辅导等教学任务外,还要额外承担科研任务、学校的其他工作,每天疲于奔命,严重缺乏休息时间,被严重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

二、坚持以人为本,调动教师积极性

学校管理者和老师之间应该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在管理时要以思想教育为主,以鼓励、激励为主,创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平等对话、沟通情感,创设一个既有纪律、又有自由的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和相互学习,彼此尊重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向前发展,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对教师的管理应从强调刚性管理转向注重柔性管理。传统的学校管理推崇刚性管理,主要依靠组织职权、规章制度对下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对刚性管理不能简单说对与错,而应考察它的适用条件。一般而言,刚性管理的有效前提是:第一,被管理者的素质不高,缺少主动性和创造力。第二,管理的环境相对稳定,管理者对工作规章的有效性较有把握。第三,管理内容的复杂程度有限,影响工作绩效的主要变量和程序已被破译。由于职业上的原因,教师这一群体的责任感强、荣誉感强、自尊心强,具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特点,是对自己要求较高的一个群体,也是注重自身形象的一个群体。总体来说,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尽力做好自身工作的自觉性还是有的,他们学历层次较高、有主见、善思考、有很强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进取心。教师的创新能力、创造性的教育工作是教学改革得以实施、实践和成功的关键,如果对教师限制过多、过严、手腕过硬,就会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创造力。相反,柔性管理,以情待人才是为他们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

教师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学校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必然伴随一支高质量的教学队伍。学校应该积极为教师搭建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的平台,让教师在专业技能上能取得长足的进步。比如通过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到专业机构进行培训、到企业去挂职锻炼、对外交流等等方式提升教师教育理念、拓宽教师视野,打造出一支质量过硬的高质量教学队伍。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学校领导要了解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关心老师、爱护老师,满足老师的合理要求,及时帮助老师解决遇到的困难。学校要给予教师自由的空间和休息的时间,让他们能够有时间去看病、有时间去锻炼身体、有时间去照顾老人、小孩,让他们能够静下心来去思考、去想办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因此,学校的管理应该以严格规范的制度为基础、为准绳,以人文思想为主题,以人文精神为指导,双方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绝不可厚此薄彼,不然,就会对我们的教育造成损失。总之,只有将人本管理和学校的制度建设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48例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的临床护... 下一篇:老年急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