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初中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10-21 06:46:02

浅谈对初中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摘 要:主要从加强学生对身体健康的认识,利用体育视频和新颖教材、利用探究合作学习、因材施教四方面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体育视频;探究;合作;因材施教

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以发展学生健康为前提的今天,我们更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我们老师必然要主动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那么,如何进行初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呢?

一、加强学生对身体健康的认识,了解体育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什么是身体健康,怎样才算身体健康,体育对身体健康有什么作用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在许多初中生心里没有什么印象,所以我们在平时体育课的组织教学中经常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比如,体育锻炼可以使身高长得更高,心肺功能加强,肌肉更加结实、更有力量,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还有在锻炼中意志力加强,情绪得到更好的调控,集体主义意识也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环境。了解了这些后,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意识就容易加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就会提高。

二、利用体育视频和新颖的教材,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我们知道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特别快,叛逆心理严重,兴趣变化快,注意力保持有限,所以我们要利用体育视频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欣赏,利用各种新颖的教材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常规的跑步很单调,我可以加上一些障碍,组织一些接力游戏增加跑的趣味性。篮球运球很枯燥,我可以要求他们按照音乐的节奏和快慢来运球,引入一些小竞赛在各种环境下来运球增加运球的兴趣。还有就是在掌握一定水平之后,锻炼一定要增加难度,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兴趣。总之,根据学生的心理,充分诱发学生的动机,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把兴趣培养起来了,锻炼的习惯才会在浓厚的兴趣中慢慢养成。

三、把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适时穿插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在体育课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新课程标准中的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上《篮球――行进间运球》这一课时,要求学生掌握运球推球的位置和篮球落地的位置,但是我上课先不说,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在运球的过程中探究寻找答案,学生怎么样运球球不会乱跑,怎么样运球球才不会砸到自己的脚,这些问题都让学生自己运球来探究寻找答案。教师最后做小结:推球位置要在球的后上方,球要落在运球手方向脚前侧这样运起的球才不会砸到自己的脚,球才会听自己的话。同样我们也可以把合作学习穿插在教学中,也就是这节课,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运球方法以后,加点难度,增加运球变向,运球转身等,我布置了一个分组练习:要求运球转圈,运球穿越,运球跳跃等自由发挥练习。学生分成了四组,每组有13个学生,分别站在4条线运球路上,自己想办法完成。只见他们利用队友自己设立障碍绕圈,运球从两人牵手的腋下穿越,运球从两人牵手蹲在地上跳跃而过……学生的表演积极,运球技术得到了锻炼,更好地激发了学生锻炼的兴趣。

四、注意因材施教,充分考虑教材内容的搭配

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的教材应多样化,富有趣味性。在量化指标和教材的难易程度上应符合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每节课的教材安排要注意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尽量做到难易搭配,新旧搭配,上下肢搭配,运动负荷大小适宜,枯燥教材和趣味教材,游戏合理穿插。有了学生喜欢的教材内容,有了灵活的教法,给予了学生极大的创新空间,就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还要合理布置场地器材。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凡是相对强烈的刺激,在背景别突出的刺激,运动变化新刺激都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课前场地的布置、器材布置别出心裁,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主动参与学习的目的。

总之,只要我们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灵活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各种体育知识,掌握各项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作者单位 四川省武胜县嘉陵小学)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朗读教学水平 下一篇:如何把好小学数学入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