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行为导向化学实训式实验教学法的应用

时间:2022-10-21 04:48:07

试论行为导向化学实训式实验教学法的应用

摘 要:本文就行为导向教学法中化学实训式实验教学法的应用做了一些探索和反思,旨在能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分析化学课程 实验教学法应用 职业能力

分析化学课程以往的教学模式是:理论讲授+实验+笔试。实验是老师演示,学生模仿,并按预先设置的实验步骤操作,学生被动学习,实验形式单一,与工作岗位缺乏密切联系,旧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职业能力目标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做一些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概念

行为导向教学法源自德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以团队形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经各国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地促进职业能力形成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即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与建构理论相符,模式有很多种,主要有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各种方法无优劣之分,应用什么方法取决于教师、课程内容、设备、层次不同的学生等。

二、制定课程目标并进行内容改造

实施该教学法,要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从“以知识为本位”转变为“以能力为本位”,要强调“为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学习”,参照化工分析、药品食品检验中级工行业标准,制定课程目标,实施项目化教学,“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为此,将分析化学内容分为三大块,整合见左表。

实验教学法主要是指实训式实验教学法,下面谈谈该法的应用。

三、实训式实验教学法的应用

实训式实验教学法主要是针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其重点是提高心理行为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够帮助学生自我认识,改掉个性不足之处,如粗心大意、原则性不强等,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实验的行为导向模式如下:情景定位与设计、假设设立、实验规划、实验实施、对假设的验证以及相关理论归纳。

1.实训式实验行为导向模式的理论依据

(1)情景定位与设计。情景学习理论强调,行动是基于情景的,人们是通过与环境直接接触与互动来决定自身行动。行为导向教学法强调学习情境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可涉及一个或多个职业领域。在进行情景设计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充满问题的现象作为入门,现象来自学生熟悉的职业领域,或由学生自己描述指出一个矛盾问题,将其设计为实验任务,对可能存在的职业情景进行开发和分析,任务的设置必须让参与者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并能为学生所接受。此外本阶段的目标是让学生产生关于学习目标、手段、条件和流程的概念(定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品质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定向基础。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目标、手段、条件及工作阶段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2)假设设立。学生通过分析任务找到自身存在的知识差距并提出矛盾问题,在理解这些问题后对实验结果做出预测,将其表达为待验证假说。按行动理论,当思想预测与行动的前期准备吻合时便成为行动。

(3)实验规划。学生通过分析实验任务,表达验证假说完成了实验的基础部分,开始思考通过什么方案去验证假说。当实验方案达成一致后就要制订工作计划,提出设备要求。学生在这一系列自由行动中,构成了相应的认知要求,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作用。此外,每个行动要求学生要有心理准备,有能力、有责任心。在整个计划过程中,教师要先介绍设备,对每一个实验程序进行检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及防护措施。

(4)实验实施。实施阶段按计划安排实施实验及记录结果和检测。教师此时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安全防护事项。

(5)假设的验证。对测定的结果进行评估,获得定性或定量的实验报告,因此学生要进行计算,教师为学生提供数学帮助,对于实验结果学生还要进行口头表达,与假设比较证实真伪。

(6)相关理论归纳。通过实验得到的规律性只能体现整体理论的一部分,因此要将揭示的规律纳入相关理论结构中。

2.教学案例

(1)第一阶段:教学准备。

目标要求:本次实验的主题内容为分析化学课程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根据课程目标,本单元能力目标:一是能运用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测定物质含量;二是懂得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并能标定其浓度。

情景设计:基于职业能力和课程目标,考虑到学生具有氧化还原知识、滴定分析操作技能,初步学习了分光光度法,设计“测定碘盐中碘的含量”,任务涉及职业领域、社会问题等,让学生感到任务具有一定挑战性。

(2)第二阶段:教学实施。

以“测定碘盐中碘的含量教学”为学习情景,根据近期市场出现私盐事件,请测定市场上出售的碘盐中碘的含量,鉴定是否是劣质碘盐,并提交实验报告。教师提供学生需要的药品、仪器和仪器使用方法。

第一,问题的设计:学生对上述任务进行讨论和研究,在自身的知识和实验条件下,能否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讨论提出以下问题。

①私盐是指什么?

②国家标准的碘盐中碘可能是哪些含碘的物质,如何检测含碘与否?对于碘盐碘含量国家制定了哪些标准?

③碘盐含量能否用碘量法,是否还能用其他如分光光度法?

第二,假设结论的设计。对上述问题②提出如下假设。

一是碘盐中碘以单质I2存在,碘遇淀粉液呈蓝色,可用淀粉液鉴别。

二是添加的是碘化物如:碘化钾(KI)。碘化钾与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反应下生成碘,碘遇淀粉液呈蓝色以此鉴别。

三是添加的碘酸钾(KIO3),碘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碘,碘遇淀粉液呈蓝色,以此鉴别。

对上述问题③提出如下假设。

四是用碘量法测碘盐中碘的含量。

五是可用分光光度法测碘含量。

3.实验的方案设计

学生以4~6人为一组,查书籍或上网确定实验原理、方法和相关的信息,准备好市面出售的碘盐样品、药品、仪器,在置办这些物品时老师可提供一些帮助。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含实验目的、方法原理和步骤,计算各种试液的浓度、用量、调试仪器,用于检验所提出的假设。教师对每一个实验程序进行检验。

4.实验的实施

(1)学生分工配制各种浓度的试液。

(2)分别检查碘盐中是否含I2、碘化钾或碘酸钾。

(3)分别用碘量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碘盐中碘的含量。

记录现象和数据,最后,根据公式计算碘的质量分数。教师给予支持。

5.对假设的检验

从实验结果看,碘盐中并没有含I2和碘化钾,只有碘酸钾,可以排除上述一至五的假设是正确的。

6.对相关理论进行归纳

碘碘量法:IO3-+5I-+6H+=3H2O+3I2

I2+2S2O32-=S4O62-+2I-

碘—淀粉光度法:IO3-+5I-+6H+=3H2O+3I2

单质碘遇淀粉溶液显色,显色稳定后测其吸光度,依据朗伯尔定律绘制标准曲线,通过计算即可求出食盐中的碘含量。

实验中,学生依靠团队解决问题,通过对任务的分析研究,进行碘盐中碘的检测和含量的测定,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鉴定,所有的行动有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能力的提高以及个性的完善。实验过程需要的相关知识迫使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培养他们的方法能力。

四、教学反思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职业能力方面得到了有效锻炼,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实验场地不足,班级人数太多,教学活动受到限制,学校在硬件方面要加大投入。二是学生开始不适应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不知道该怎么做,教师要多方引导让学生逐渐适应。三是学生分组实施项目时,组员过多依赖能力强的个别同学,或者教师监管不力,造成学生“放羊”,坐享他人成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求小组成员个个参与,组建团队时要查看每个人的具体分工,并对每个阶段进行检查,有针对性地检查学生。

总之,受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熟练运用该教学法,熟悉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环境和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等主编.分析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

[2]蒋红斌.分光光度法测定加碘盐中碘的含量[J].井冈山医专学报,1996(2、3).

[3]吴鸣.碘盐中碘含量检测方法[J].中国井矿,2008(5).

[4]李人宇等.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碘含量方法的评述[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8(2).

[5]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6]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

上一篇: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学习的策略 下一篇:构建技工院校英语分层教学体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