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注重”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时间:2022-10-21 03:57:55

以“四个注重”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摘 要: 作者认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发展相辅相成、互为影响。语文教师要以“四个注重”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注重“听”的训练,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本领;注重“说”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技能;注重“读”的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与感悟能力;注重“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乐于表达的习惯。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听说读写 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听”和“读”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是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吸收、内化的过程;“说”和“写”是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表述、外化的过程。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读写”教学与“听说”教学不可偏废,应该走协调发展之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过“听、说、读、写并重”的观点。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以“四个注重”为出发点,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注重“听”的训练,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本领

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俗语说:“会听的听门道,不会听的看热闹。”这句话告诉我们,“听”的目的是捕捉信息,获取说话者所说话语的内涵。在特殊的语境中还要听出言外之意。课程标准对“听”的训练提出了“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这一要求。就语文学习来说,“听”的能力包括辨别语音、理解语意、品评话语等能力。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投入精力,搭建平台,锻炼学生“倾听”的能力,让学生展示倾听的结果。在语文教学中,听力培养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听课文朗读,包括听老师范读、同学展示朗读或课文录音。这样有利于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倾听能力。二是要求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其实,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听到的不仅仅是说话的声音,还包括眼神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听话者要对讲话者进行及时的反馈。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听学会交流,帮助学生及时领会老师讲课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听的训练,有意识地让学生多多参与,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比如,倾听一位学生的发言就要抓住要点,听其回答是否正确,跟自己的所思所想是否一样,存在哪些优点与不足,如果老师让自己回答,应该怎样进行补充与完善。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听的基本功逐步变得扎实。

二、注重“说”的训练,锻炼学生口头语言表达技能

“说”的训练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组织内部语言(即思维)的能力、快速语言编码(即组织语言)的能力,运用语音、语速、语调和态势语准确表情达意的能力等。课程标准对“说”的训练提出具体的要求,如“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等。为达成这些要求,笔者认为在“说”的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四有”,即有情、有序、有法、有恒。“有情”,是说教师要投入感情,通过鼓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说”的兴趣,给学生讲述古今中外精彩的对话、辩论、说理等故事,相机开展一些小型的“说”的活动,给学生创设表现自己的机会,如讲故事、演讲、辩论等。每当学生“说”的水平有长进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感。有“序”,是说要循序渐进,不同年级应有不同的要求,采用朗读、复述、转述、讲故事、交流讨论、即兴演讲、看图说话、口头作文等方式,有序地开展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说”的能力应实现螺旋式地提高。“有法”,意思是说要讲究方法,加强“说”的思路的引导与点拨,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有恒”,意思是说“说”的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大量的专门的说话训练,并结合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进行说话训练。

三、注重“读”的训练,提升学生阅读与感悟能力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只有在读中积累、感悟、借鉴,才能促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笔者在这里所说的“读”包括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在阅读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感知性的阅读、感悟性的阅读、探究性的阅读、欣赏性的阅读和记忆性的阅读。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妙词佳句,积累课文中的思想情感,积累各种写作方法。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古今中外名著及各类有品位的报纸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等,从中获取各方面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人文素养。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没有广泛的阅读,学生的视野变得狭窄,语文能力不会有效提高。笔者在教学中几乎每个学期都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知识竞赛、班级读书交流会,以此增进学生对书籍的感情,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

四、注重“写”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习惯

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力求有创意”、“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等。量变引起质变,没有足够的训练量的积累,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无异于“天方夜谭”。因此,每个学期笔者都要求学生坚持多写日记,写好日记,多写读书笔记,随时记录自己的见闻与感受。笔者尤其喜欢钻研教材,从中挖掘出练笔素材,通过仿写、续写、改写、写读后感等方式,引导学生多练笔、巧练笔,为学生创设读中练写的机会,“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协调发展、同步提高。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拓展性的练笔训练,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内化课文语言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发展应该齐头并进,协调发展。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开展行之有效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第1版.

[2]韩艳梅.改进语文课堂[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6,第1版.

上一篇:语文课要有生气与灵动 下一篇: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及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