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和维修

时间:2022-10-21 03:13:42

浅谈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和维修

【摘 要】说明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养护和维修方法,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和维修方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汽车普及率的不断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行车舒适、扬尘少、养护维修方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一些问题却不容忽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多病害。尽管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寿命一般为15年,但大多数的设计寿命难以实现,一两年之内就需要开始维修的状况非常普遍。笔者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养护和维修实践,说明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的养护和维修方法。

1、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损坏程度划分

一般将沥青混凝土路面损坏分为结构性损坏和功能性损坏两大类。一类是结构性损坏,它是路面结构的整体或其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损坏,严重时已不能承受车辆的荷载;另一类是功能性损坏,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在交通荷载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其路面使用性能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当这种趋势达到一定程度时出现各种病害,使其不再具有预定的服务功能,从而影响服务质量,如由于路面的不平整或抗滑性能降低,使其不再具有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功能。这两类损坏不一定同时发生,但都是逐渐积累起来的。对于结构性损坏,一般需要进行彻底地改造翻修;对于功能性损坏,一般可以通过修整、养护来恢复路面的平整性,以满足行车使用要求。

2、沥青混凝土路面功能性损坏的类型、成因及维修方法

沥青混凝土路面功能性损坏的成因比较复杂,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功能性损坏的情况不一。现将沥青混凝土路面功能性损坏的几种主要类型、成因及维修方法介绍如下。

2.1泛油

泛油是指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向上迁移至路面,路表形成沥青油层。泛油的主要危害是造成路面抗滑性能降低,从而造成驾驶安全性降低。泛油大多是由于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偏多,沥青稠度太低等原因引起,但有时也可能由于低温天气施工,表面嵌缝料散失过多,待气温变暖之后,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矿料下挤,沥青上泛,表面形成油层而引起泛油。可以根据泛油的轻重程度,采用碎石压入、设备及机械式喷砂打毛或铣刨原路面重新摊铺面层等方法予以处治。

2.2波浪

波浪是指沥青混凝土路面形成有规则的低洼和凸起变形。波浪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路面材料、设计与施工缺陷。交叉口、停车站、陡坡路段行车水平力作用较大的地方,最易产生波浪变形。波浪变形处治较为困难,轻微的波浪可在气温较高的时候采用强行压平或采用冷铣刨机械铣刨损坏的旧面层,再铺设上新面层的方法处治;严重的波浪则需要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平凹陷处并予以压实,不必考虑摊铺厚度的均一性。

2.3拥包

在行车水平力作用下,沥青面层材料的抗剪强度不足则易产生推挤拥包。这类病害大多是由于所用的沥青稠度偏低,用量偏多,或因混合料中矿料级配不好,细料偏多而产生。此外,面层较薄,以及面层与基层的黏结较差,也易产生推挤拥包。这类病害一般采用冷铣刨机械铣刨损坏的旧面层,再铺设上新面层的方法处治。

2.4车辙

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的带状凹槽。它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合理、交通荷载过大、环境温度过高及基层与面层施工时压实度不足,使轮迹带处的面层和基层材料在车轮反复碾压下,产生横向剪切流动、固结变形和侧向剪切位移引起。其病害属变形类型,除了影响行车舒适外,车辙还对交通安全有直接影响,特别是雨天车辙的积水对行车安全性存在极大的威胁。传统的车辙处理方法是将路面出现车辙部分及周围路面进行铣刨,然后进行热摊铺重新罩面,使路面恢复原有的几何形状并恢复排水功能。

2.5松散

松散是从路表向下不断发展的集料颗粒和沥青结合料流失而造成的路面损坏。沥青和集料之间失去粘结而产生松散。采用的沥青稠度偏低,用量偏少;或低温施工;或压实度不够;或所用的混合料过湿、铺撒不匀;或所用嵌缝料不合格等原因均可导致松散。松散的处治办法是清除松散的沥青面层,重新铺设合格的面层材料并压实。

2.6裂缝

裂缝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有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环状裂缝、龟裂与网裂五种形式。这些裂缝的存在,会导致路表水的侵入,从而造成路面结构层的强度、承载力下降,加速沥青路面的损坏。

2.6.1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是与道路中线近似垂直的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横向裂缝可分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两大类。荷载性裂缝是由于路面设计不当和施工质量低劣,或由于车辆严重超载,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产生裂缝。非荷载性裂缝是横向裂缝的主要形式,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变化,冬季气温下降,沥青路面或基层收缩而形成横裂。土基干缩或冻缩也会产生非荷载性裂缝。

2.6.2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是与道路中线大致平行的单条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纵向裂缝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够,路面不均匀沉陷而引起的。另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幅摊铺时,两幅接茬未处理好,在行车载荷作用下,易形成纵缝。

2.6.3环状裂缝

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温度应力、应力集中、弯拉应力的联合作用使检查井周边的路面更易、更快地被破坏,破坏的形状随使用时间的长短呈宽度、深度不等的环状裂缝。

2.6.4龟裂

龟裂在路面上表现为相互交错的小网格裂缝,因其形状类似乌龟背壳而被称为龟裂。龟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疲劳损坏。

2.6.5网裂

网裂在路面上表现为横向裂缝与纵向裂缝的交错而使路面分裂成大网格裂缝。网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路面整体强度不足,面层材料的低温收缩和沥青老化。

对于较小的裂缝,一般采用灌入热沥青材料加以封闭处理。对于较宽的裂缝,则用填塞沥青石屑混合料方法处理。对于大面积的龟裂、网裂,通常采用稀浆封层或路面重铺。

2.7坑槽

坑槽是局部集料丧失而在路表形成的坑洞,可深及不同的路面结构层次。坑槽通常是其他病害如松散、环状裂缝、龟裂、网裂未及时养护而逐渐形成的。基层局部强度不足,在行车力作用下也易产生坑槽。坑槽处治的方法是将坑槽范围挖成矩形,槽壁应垂直,在四周涂刷热沥青后,从基层到面层用与原材料相同的材料填补并予以压实。

3、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的应用

为了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堆放废旧料少占用地和降低路面维修造价,近年来,许多国家非常重视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就是将旧沥青路面材料经过回收、破碎、加热、掺配新料和再生剂、拌和等处理后,恢复原有沥青路面材料的性能,然后在路面中再次使用。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方法,按再生材料制备场所的不同分为厂拌法和路拌法两种;按再生材料加热情况又分为冷拌和热拌两类。

旧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的应用正在许多城市推广。现场热再生技术也称为表层再生技术。该技术通过现场加热、翻耕、混拌、摊铺、碾压等工序,一次性实现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再生。具有无须运输废旧沥青混合料,工效高,对交通影响程度低等优点。

现场再生机械主要包括加热系统、路面翻耙系统、再生搅拌系统、摊铺系统和压实系统等,现场热再生技术可处理路面最大深度一般为5~6cm。适合处理车辙、泛油、坑槽、环状裂缝、拥包、麻面和磨光等表面缺陷。

在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和维修实践中,笔者参与了几家旧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机械性能情况的考察调研。其中,英达PM500“修路王”各项指标性能较优越。其旋转式加热料仓,在车辆行驶时料仓系统可以正常加热工作,到现场时沥青料已达到施工温度,大大减少了等候时间;其自带间歇式热辐射加热墙,同时采用红外技术探测料仓内沥青料实际温度,可以在不烧焦路面的情况下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有效加热;其不打碎骨料技术实现了对原路面材料的循环再用;其双轴拌合器,解决了出料二次离析的问题,没有粘锅现象。

4、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和维修分级

4.1日常养护

沥青混凝土路面应加强巡路检查,加强经常性小修保养,对局部、轻微的初始破损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如保持路面平整、线性顺直、路况整洁、排水良好。

4.2预防性养护

道路各项性能评价指标值在良或个别指标在中时,采用预防性养护。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方法有稀浆封层、微表处理、薄层罩面。预防性养护不但能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用,而且对交通干扰较小。

4.3中修

道路各项性能评价指标值在中或个别指标在次且路面强度下降较大时应考虑中修。

4.4大修

道路各项性能评价指标值在中以下且路面强度在次或差时应考虑大修。

结 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只有充分了解沥青混凝土路面功能性损坏的类型、成因,只有掌握先进的养护与维修技术,采用经济、合理、环保的养护和维修方法,重视沥青混凝土养护和维修工作,防微杜渐,才可以提高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更好的为城市交通服务。

参考文献

[1]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JTG H20-2007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上一篇:楼面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浅谈城市特色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