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与研究

时间:2022-10-21 02:50:46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与研究

【摘 要】网络教学平台由于具有资源丰富、操作简单的特点,已被各中、高职院校广泛采用,在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介绍了会计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特色、应用效果,提出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 应用 改革

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式学习的有力工具,已被各中、高职院校广泛采用,在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会计专业网络教学平台基本采取“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作对象相结合的方案”。 仿真包括操作过程仿真和操作环境仿真,即通过计算机模仿会计各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通过创设模拟公司,仿制公司经济业务各流程原始资料,让学生通过转换会计岗位各有关角色的模仿操作,掌握会计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解决仿真无实物对象存在和仿真可能与实际存在偏差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校外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来源于两个公司:一是厦门网中网软件开发公司,二是北京用友软件开发有限公司。两家公司都是通过教学软件进行实训教学。

厦门网中网软件开发公司开发了出纳实务教学平台、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成本会计实训教学平台、财会分岗实训教学平台、税务会计实训教学平台、电子报税模拟教学平台、会计综合实习平台、中小企业会计实训教学平台、会计作业平台、虚拟实习等几个模块。它的特色是按会计工作岗位角色进行相关业务模拟实训,从而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整体流程、会计不同岗位工作内容,然后通过虚拟实习平台,把会计工作与银行、工商、税务等相关单位进行衔接,达到掌握会计总体工作内容的目的。

用友软件主要是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按工业企业岗位工作模块设置了公共档案、总账模块、固定资产模块、工资模块、采购模块、销售模块、库存模块、核算模块、财务报表、财务分析、往来管理、现金银行、项目管理等模块,从单位基础资料设置到岗位人员分工、凭证录入与采集、凭证编制、账簿登记、分岗处理、报表编制等一一进行模拟,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电算化会计工作业务的整个流程。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特色

随着网络环境的发展与完善,为我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其中网络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无论是从手段和形式上,还是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上,都具有许多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所提供的巨大信息容量等。而这势必对传统会计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如传统的、单方面传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新型的教学模式所替代,教学方法也将朝着“网络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方向发展。这些都给传统会计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网络教学平台既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也是促进学生“学”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它的特色体现在:

1.简单实用

网络教学平台的操作简单,资源渐趋丰富,服务形式更多样。

2.图片资源丰富

传统的会计教学因会计工作票据的缺乏或仿真影响了教师教学的进度,也影响了学生认知、分辨的能力和质量。而现代网络教学平台内含大量的仿真会计票据和相关资料,既减少了教师制作的难度,也增加了学生实际体验的广度和深度。

3.不限时空性

网上教育活动可以在个体、群体、众体三个层次上进行,按活动方式可分为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同步教学具有空间上的自由度,异步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

4.多向互动

在多媒体网络中,具有三种交互性,即: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学生与老师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机器的交互一方面是通过课件,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学环境中的教师(一个软实体)感知学生学习的过程及遇到的困难,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引导。这种本质上也是教师经验的总结。学生与学生的交互是通过多媒体网络,可以协同学习、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老师的交互表现在,当多媒体教学环境感知到学生的困难并经初步的引导无效时,由教师亲自辅导。

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

以会计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引领的网络教学平台,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改革了教学方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创新了学习方法;教学过程的内容与结构的设计改善了教学活动的环境和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从而确立了会计专业教学的“三个中心”――项目中心、学生中心、实训情景中心,解决了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教法”和“学法”的问题。

1.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即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心理学研究发现,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教学效率要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教学效率。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课程随着各种文本、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素材的综合灵活运用,使教学目标更清晰、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活动更灵活、教学评价更及时,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课程具有知识容量大、教学情景多种多样、学习方式多、教学信息更新快等特点。这种教学方式方便了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或提出的问题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各取所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网络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共享。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课程通过链接、提供网址资源等多种方式引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和丰富了信息量,从而实现了最大范围内的、跨时空的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4.拓展了师生交流的空间

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广阔自由的教学环境,拓展延伸了教学时空,丰富了师生的交流方式。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的学习中,师生之间利用BBS、E-mail、QQ、电子公告牌、聊天室、讨论室、问答天地、疑难解答、视频会议系统等方式,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实现了师生之间在空间上的零距离沟通。

总体上讲,使用过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的学生对网上资源的使用效果是比较认可的,大部分学生认为网上资源内容丰富,对其涵盖的学科领域比较满意。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时,有时因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知识的相对枯燥乏味或对会计缺乏兴趣,或遇到困难,而产生挫折感、迷失方向甚至由于信心不足而出现放弃等情况,还有学生反映网上资源更新不够及时等。

四、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不足

1.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中,没有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设计。网络教育以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但是能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不是非常容易的,多数学生不能把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的应用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在于:一是学生主动参与网上学习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二是课程设计中没有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环节。

2.网站建设和网络资源需进一步加强,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重点突出教师的互动性、师生的互动性。

3.网上教学的力度不够,教学录像的录制及上网工作需加强。

4.立体化教材建设有待完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课件设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如何实现交互式教学、大小班如何结合更有效有待进一步探索。

5.在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教学平台在如何监控学生学习状况、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避免学生放任自流等方面,仍存在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不足。

6.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需进一步改进。在授课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还需多样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尺度上把握不够准确。

五、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改革设想

1.网络教学平台动态情境的视频创设,体现网络教学平台的联动性、情境化

虚拟教学平台虽然有各业务流程的动态画面―――把静态的对象赋予动态特征,如职业情境化、企业氛围、业务场景,但缺乏连贯性。如工商、税务、银行、企业一体的流程图,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企业开办初期如何到工商、税务办理合法证件,提供哪些资料,如何在银行办理开户手续,在企业的正常运转期间需到银行办理哪些业务,怎样办理?到国税、地税部门如何缴纳相应税款……企业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到哪些部门办理何种手续?视频应向教学内容情境化、交互方式多样化、导航系统便捷化方向发展。

2.在网上建立全方位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资源库

这主要是指按我国高校中现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组织的教学资源库。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制作教案,学生还可以利用资源库演练所学习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知识,进行会计实验的模拟操作。当前我国网上的“立信会计网络教学资源库”就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开发。通过资源库为学生提供视频丰富的学习材料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多媒体素材的同时,为了方便使用,开发人员还应从资源库的可操作性角度加强设计,即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弄清如何获取、在哪里获取、如何有效地利用与本课程有关的信息资源等。而且对于重要知识点,可以通过链接、提供相关内容、参考文献、网址、资源等多种方式引入丰富的学习材料。比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会计”这个概念,提供给学生有关这方面的几个网站,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让学生自己上网查资料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既感到好理解,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授课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网络教学平台的更新换代

政策变更后的系统升级和维护、数据更新问题――政策性、及时性。

【参考文献】

[1]赵美惠,张祖鹰.谈计算机网络教学培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7(06).

[2]孙厚钊.多媒体网络教学浅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3(5) .

[3]余胜泉,何克抗.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J].中国电化教育,2001(08).

[4]曲宏毅,韩锡斌,张明,等.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进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6(05).

上一篇:由化学模型制作看现在的中学生 下一篇:福建传统美术资源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