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美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时间:2022-10-21 01:54:27

浅谈审美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在审美教育中,语文审美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具有其独有的美。如课文的意境美、语言美,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美等。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审美教育,使他们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呢?下面,我谈谈自己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审美意识的。

一、品词句。分析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课 鉴赏美

“浓缩的往往都是精华”,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品味好词语、分析句式、句意中去发现美、品体美,鉴赏美。如《海上日出》文中对日出过程的描写,对不同情况下,太阳的形状、光亮、色彩、动态及周围事物的状态描写都十分准确、生动、传神,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描写。把日出的过程写得细腻,仪态万象。语言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借代、映衬等多种修辞手法。词语选择运用都十分恰当,耐人寻味。无限情态尽在眼前。通过阅读欣赏,品词析句,引导学生了解自然所表现出令人赞叹的美,继而使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得到升华。

二、引导入境。让学生感受美

要让学生感受美,首先要营造美的环境。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已成为引导学生人情入境教学的一种美育途径。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借用各种媒体设备,营造美的情境和美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领略意境之美;也可以让学生采用绘画、唱歌、表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尽情感受写景之美,感受状物之美;还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意境。

三、感情朗读。带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挥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情感中美的因素,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例如:朗读《草原》一文,可以了解到草原的天很蓝,地很绿,是色彩美;有马牛羊在草原上吃草、嬉戏,是动态美;蒙古族人穿着各色袍子,骑马飞奔几十里外迎客,蒙古包内热情待客,以及表演歌舞、摔跤,是草原人特有的传统美。学生可以闭目遐想,自己脑海中所呈现出“美丽草原”的景象。又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通过模仿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听者也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师要重视范读,范读饱含着浓缩了的个人体会和独特感受,它可以把课文准确的词语概念,生动的修辞手段,感人的描写抒情、优美的韵律节奏充分表现出来,给学生以具体的启迪。不但辅助了讲解,而且起到美育的作用。

四、剖析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使学生感知美

美育有形象性和感情性两大特点,它以美的形象为手段,达到培养人的崇高情感的目的。也可以说美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所以剖析是实施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在课文《舍身炸岸堡》中,在危急关头,昂首挺胸,舍身炸暗堡时的刚毅的神态、果断的动作、坚毅的目光、激昂的话语无不体现了一位杰出的战斗英雄,誓死卫国的光辉形象。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剖析,唤起学生爱国报国的美好愿望,也使学生感到真正的英雄形象的力量。又如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通过对这些词语的剖析理解,学生感受到这是一棵壮观、奇特,富有生命力的大树。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五、启发想象,再境。训练学生表达美、创造美

审美教育不仅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感受美、品味美、鉴赏美,同时还要训练学生去表达美、创造美,以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优秀的语文教师是在乐趣中教学的,靠潜移默化的训导能力,在感性形式上吸引学生,以情动人,理在其中。

在语文教学中,抓住审美教育这一课题,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当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学设计的情境要美化,图形要美化,音乐要美化,板书要美化,更关键的是教师语言要美化。老师的教学语言非常柔和、鲜明、亲切,语言中渗透着对孩子们的爱,使人听了有一种美感。当语文教师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词汇,并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有计划地教给他们一定的句式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掌握“美”的一些基本技能。当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渗透。审美活动是以情感为核心的,没有情感的审美活动是不存在的。教育要从诱发学生的情感人手,以“境中之情”去拨动学生的“胸中之情”。教师总是要满腔热情地去激发学生的审美之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之美去打动学生。

上一篇:对中学教师体育健身行为意识的调查与研究 下一篇: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的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