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水平大学创建过程中高校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时间:2022-10-21 01:51:36

浅谈高水平大学创建过程中高校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摘 要:随着社会各个领域改革的不断推进,各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大本营,必须有所创新和改进。创建高水平大学成为高校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此过程中,大学中的每一位工作者,都应有所作为。教师作为教学的核心,必须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本文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师德师风建设等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提高大学教师的业务能力。水涨船高,希望通过每一位老师的努力,能为高水平大学的创建增砖添瓦。

关键词:高水平大学; 教学能力; 科研能力; 师风师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160-0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和改变,这就必然导致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学教育作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大本营,任务尤为艰巨。因此,创建高水平大学,积极推进高校改革创新,是目前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水平大学的创建涵盖了一个复杂的体系,从硬件到软件,从管理到教学等,而其中提高大学教师的业务能力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要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点呢,我认为应该从教师的业务能力抓起。综合来看教师业务能力主要包括三方面,即教学,科研及职业道德。

1.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学能力即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包括教学设计管理,语言组织和知识传授等几个方面。只有教学能力的提高,才能有助于教师系统知识结构的构建,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大幅度提高。古语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学内容很重要,因此,提高教学的能力,首先要抓好课堂内容的准确性与前沿性。俗话说“讲授在课堂,功夫在课外”,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新时代,教师更是要多下功夫,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媒体和途径,来获取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以准确的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并将这些新内容及时补充到课堂中,保证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精髓的同时,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知识。其次,要明确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因此,要提高教学能力,就必须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课堂上,教师要打破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精心规划课堂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将某些与学生生活或社会现象结合紧密的内容,设计为讨论的主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积极的辩论,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在课下,教师也要与学生多交流,征求学生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必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改进。第三,教学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虚心的学习。从教师自身而言,教师之间可以通过相互听课,课下交流的方式来相互提高,共同进步。从学校而言,学校应该给老师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例如可以邀请优秀教师介绍教学的经验和方法;邀请各领域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传授专业最前沿的知识和创新成果;还可以增加一定的费用,给教师提供更多进修培训的机会等。

2.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从高校发展趋势来看,高水平大学创建的重心必然转移到内涵式发展上来,其中,科研创新水平则是高校发展内涵的重要举措之一。而教师作为高校科研的主力军,肩负着尤为重要的责任。教师只有不断提升科研能力,才可能对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成果有更精深的把握和了解,才可能在课堂中以更新鲜的知识和更具思辨性的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才可能将自己在科研中的创新精神和怀疑精神身体力行的传授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来思考:首先,教师应树立科研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勇于探索的发现精神,勤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和勇敢追求真理的钻研精神。只有耐得住寂寞,接受得了挑战,最后才能有所收获。第二,教师在工作中要平衡好教学与科研的精力分配,形成教学与科研双向良性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思考和总结问题,为科研发掘更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和内容。同时,只有积极从事科研活动,教师才能很好的把握本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前沿知识教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第三,要提高科研能力,团队的合作非常重要。现代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靠单打独斗很难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特别是脑力工作。古语说的好,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要做好科研工作,特别是高层次的科研项目研究,团队的力量一定大于个人。所以,高校教师应该博取众长,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争取更好的科研发展平台。这样不仅能够拓宽教师个人科研的领域,争取更多的机会,而且也能在大家合作过程中,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第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校给予的多方支持。从硬件上来说,学校应该给老师提供足够的设备和费用支持。例如图书资料要及时更新,实验室建设,实验设备的更新也要紧跟研究的需求,只有解除了这些后顾之忧,教师们才能很好的施展自己的才能。从软件上来讲,学校应该给老师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例如,对教师外出调研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减少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压力,让教师有足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完成科研活动。

3.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的持续推进,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必然导致一些传统的道德规范面临严峻的挑战。就高校的长远发展来说,师德师风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

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创办高水平大学更是要看重这一点。党的十报告就曾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2]。随着社会的发展,师德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其核心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即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3]。师德的提升有赖于多方的努力。首先,制度的制定是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保证。我国已经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中主要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化,但这些并不够,还应有一些基本的配套体系。比如,建立科学的师德评价制度,建立和健全高校教师师德实施细则,建立相关保障制度和监督体系,建立以师德评估结果为基础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并将奖惩制度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晋级和评优评先等直接挂钩等。其次,师德的提升,有赖于教师自身的提高与完善。高校教师承担着众多角色,既是知识的授课者、专业领域知识的创新者,又是课堂的管理者,在这些角色的转换中,要求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特别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建立既教书又育人的责任感。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理解学生,悦纳学生,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同时,教师平时要加强意志力和独立性的培养,明辨是非,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第三,教师师德的提升,也有赖于学校强有力的管理与支持。学校在教师管理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多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给教师开展定期的心理团体辅导及相关的心理健康讲座,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充分体现学校的人文关怀,为教师提供和谐、民主、轻松的工作环境。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师德楷模”,“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在教师中树立师德典范,宣传先进典型,给师德突出的教师物质上的奖励,并建立长期激励制度,让教师们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思想建设和学术研究同样重要。

大学作为一个为社会提供知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组织,作为基础理论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的源头,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高水平大学的创建势在必行。教师作为大学的主力军,必须有所作为。而教学、科研及师德作为教师业务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每一位大学教师应该首要关心的问题。水涨船高,希望通过每一位老师的努力,能为高水平大学的创建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王智平.创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4)

[2]十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赵垦田,刘伟铭.高校师德内涵解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5)

上一篇:冀北地区成龄大果树移栽技术 下一篇:基于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