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置换术56例治疗体会

时间:2022-10-21 01:35:41

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置换术56例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 总结56例单纯二尖瓣置换术的治疗体会以及手术经验。方法 手术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单纯二尖瓣置换,同时对左房扩大者行左房缩容,三尖瓣扩大反流者行三尖瓣环缩等处理。结果 本组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3.6%,远期死亡3例,死亡率为5.4%。结论 二尖瓣置换病人,只要术中对其并发症进行正确的处理,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

中图分类号:R541.2 R256.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6―0539―02

在风湿性心脏病病人中,二尖瓣的发病率为65%~100%,单纯性二尖瓣狭窄的发病率为25%~45%,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2:3~3:4。瓣膜的纤维化与钙化等破坏性病变,使多数病人需行瓣膜置换术。我院自1993年3月-2005年12月共施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手术56例,全部病人均进行了跟踪随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56例中,男22例,女34例;年龄17岁~58岁(43.6岁±6.6岁);病程6年~38年(20.4年±5.8年);心功能:Ⅱ级27例,Ⅲ级29例。心电图示心房纤颤、室上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43例,全部诊断为风湿性病变,包括5例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复发。合并有三尖瓣关闭不全38例,心脏彩超检查,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0.40者52例,≤0.40者4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1.2方法 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肌保护均采用冷晶体液顺行灌注加心包内冰屑保护,手术48例取右房一房间隔经路,8例左房巨大且合并血栓形成者采用房问沟切口,换瓣前清除血栓,术后行右侧房壁缝合,以缩减左房内径。早年用国产G-K瓣12枚,后一直用进口机械瓣44枚,人工瓣膜47例采用间断褥式带垫片缝合,9例采用连续缝合法,12例保留了二尖瓣后瓣叶及其瓣下结构。合并有三尖瓣关闭不全者,术后常规检查,凡瓣环扩大或伴有反流者均行环缩手术,应用Delega法12例,Delega法加Key法16例,交界切开成形加改良Delega法10例。术后常规呼吸机辅助24 h,应用正性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及血管扩张药物硝普钠或硝酸甘油静脉输注,术后3d左右拔心包及纵隔引流管,开始口服华法林,首剂(5.0~7.5)nag,以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为正常对照值的(1.5~2.0)倍,出院后按心功能恢复情况,继续使用强心剂和利尿剂,并根据情况逐渐减量及停药。

2结果

本组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3.6%,1例术后严重心肌收缩无力,不能脱机死亡,另1例术后6 d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死亡。长期随访54例,术后3年及4年脑出血2例,均行头部CT确诊,2例发病后均停抗凝药,并行开颅手术止血,1例存活,1例死亡,术后10年不明原因死亡3例,远期死亡率为5.4%。无瓣周漏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发生。

3讨论

本组56例均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30余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瓣膜置换术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术后生存率与术前心功能、LVEDD、LVEF、术时年龄、全身情况、术中血栓清除情况、三尖瓣成形是否理想、术后抗凝监测及药物调整有直接关系L2,3 J。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①手术时机选择。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如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或狭窄扩张分离术后复发者一般症状进展缓慢,经过长期的内科药物治疗,心功能多为Ⅲ级,特别是伴发持续性房颤;对心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如果LVEDD>70mm,LVEF≤0.45时,表明左心室心肌功能已有不可逆性损害,手术效果较差,所以对于这些病人,内科治疗时间不宜太长,即使临床症状不显著,也应及早手术,否则待内科疗效不佳时再行外科手术,因左室功能不能很好地适应换瓣带来的后负荷突然改变,会影响二尖瓣置换的效果。所以,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是避免心功能恶化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②风湿性心脏病由于病史较长,往往合并多脏器损害,因此必须重视术前准备,以提高手术安全性。术前一定要改善病人的全身情况,调整好心肺功能,改善凝血机制和纠正水电失衡,对于年龄大于50岁的病人,还要注意冠心病及脑血管狭窄的可能,术前应行冠状动脉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如有冠状动脉狭窄术中一并行旁路移植术。如颈动脉狭窄术前先行颈动脉支架植入。③对巨大左房和左房内血栓形成的病人,术中要注意仔细清除血栓,要进行冲洗和彻底反复吸引心腔及肺静脉开口,并尽可能避免损伤心内膜,以减少术后血栓再形成。对巨大左房,术后要进行缩容术以显著缩小术后左心房内径和心胸比例,改善术后早期和远期心肺功能,以及降低肺动脉压和术后早期病死率。同时要对三尖瓣关闭不全进行积极的处理,对三尖瓣进行成形及环缩,以保证术后心功能的顺利恢复。④本组出现两例远期脑出血并发症,均为50岁以上病人,发病时凝血酶原时间均大于正常对照值的2.0倍,术后定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来指导抗凝药物的使用十分重要。一般尽量控制在1.5倍左右。⑤要重视风湿热的继续治疗,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热的后遗症,二尖瓣置换不是风湿性心脏病的根治性治疗措施,术后风湿热仍可反复发作,是心功能恶化,甚至引起心律失常及其他瓣膜的进一步受损。所以,二尖瓣置换术后,特别是年轻病人,术后要预防呼吸道感染,目前有效的措施是肌肉注射长效青霉素1.2×106U,每4周1次,或口服青霉素V来预防,一旦复发应按内科抗风湿疗法系统治疗。

上一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变化... 下一篇:76例小脑半球出血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