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中词句的等值翻译

时间:2022-10-21 12:26:16

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中词句的等值翻译

摘要:由于人类经验及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两种语言在词汇认知的分类系统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外语学习者往往以母语系统为中介学习另一种语言,于是难免造成负迁移现象,导致中介语和语言输出中的语误。外语教学与研究应注意两种语言之间的系统差异,并找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差异;负迁移;中介语;错误输出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3-017-03

中国学生学习外语大多不是在真实的外语环境中进行的,而是通过汉语来学习外语的。他们在做翻译练习时,往往是通过汉语词找外语对应词,或是在外语写作时,习惯用汉语思考,然后在把汉语译成外语,可见翻译在外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缺少外语语感的学生仅仅以语言符号为依据,用一种语言的语词去寻求另一种语言的对等词来生成外语句子,常常会犯意想不到的语言错误,像“warm spring”和“eatmedicine”之类的错误搭配也是在所难免。这是不同语言文化习俗、语言认知的差异造成的语际间词汇信息的不对等现象,如果不让学生了解这种差异对语言意义形成的影响,学生就难于学得地道的外语。

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或多多少都要受到母语的影响,用教育心理学的话来说就是负迁移的影响,要减少或避免这种负面影响,就要让学生了解母语与外语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或不对等现象,并用适当的手段修正这些差异。

一、语法方面不对等

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几乎包含了一个语言团体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语言是民族文化特征的具体体现;换句话说,语言的各个方面,如语法、语义、语用都集中地反映了这个语言团体的文化特征。外语学习不能像母语那样在自然语境中轻松习得,必须花很大的精力通过必要的途径去学习,这个途径就是语法和词法规则,而这些规则在中西语言文化中的差异是很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些差异。

(一)词性不同

汉语中的词一般无性的区别,对于自然界中确实有性区别特征的动植物,也只是用有限的几个词缀如“男女”、“公母”、“雌雄”等来表述。而英语是靠词根或词缀的变化来实现。

从上表可见,对于像马、狗、虎等有自然属性的词,汉语的每一类别都有一统称(马、狗、虎),其性别的变化是靠加前缀的方法实现的,有一定的构词规律,且十分简便;英语的“马”词性标记是用词形变化实现的,而“狗”和“虎”是用无标记成分(unmarked member:dog.t~ger)来充当普通名称,以至于人们忽略了“公狗”和“雄虎”的独立概念,只有在表述“母狗”和“雌虎”时才会想到另一种词。值得注意的是tigress是用加后缀的方法从tiger变来的。

对于表示人类职业者的名称,汉语的男性职业一般都是无标记的,只有在表示女性职业时才在普通名称前加一个“女”字,如“女司机”、“女警察”、“女工程师”。但应注意的是“护士”、“纺织工人”这种无标记成分反而指女性,“妇女干部”不一定都是女人。英语中大多数名词的阴性形式和阳性形式相同,如child,cook, rider, singer, cousin,parent, artist,painter,professor,doctor,等等;但有时也有词形的变化,如policewoman(女警察)。chairwoman(女主席),manageress(女经理)等。

通过以上分析,汉语在处理词性方面是比较“简单”的,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英语处理方式就复杂一些,没有通用规则;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适时向学生提供两种语言阴阳性的变化形式,以及“特殊词形”的变化说明。

(二)量词不同

汉语的词类一般无数的变化,英语名词有数的变化,有些动词也有较大程度的变化。

英语的复数形式一般是在词尾后加“s”,但例外的情况比较多,也比较复杂,有些词的词形要发生变化,有些词单复数相同,有些词单复数形式意义不一样,这都是中国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不一一说明。

汉语名词和动词带量词的现象比较普遍,而英语的一般词语都不需要量词,如一张桌子:a table,一把椅子:a chair等。另一方面,英语的一些量词与汉语又有明显的不同。英语的常用量词有两种:

前三条两种语言都相似,其它几条或多或少都有些差别。如“眼镜”、“剪刀”,“裤子”汉语是单数(一副、一把,一条),而英语则是复数(a pair of);这说明不同语言团体的人逻辑思维方式的差别。

2、借用量词

这是一种借助容器单位来表示量的一种方法。在这一点上,两种语言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当。

(三)词类的不同同类语言中,词义相同或相近,但词类不一致。如“lunch/中餐”可以是名词:a light meal eaten inthe middle of the day,也可以是动词:to eatlunch.汉语“中餐”;而汉语的“美味”不作任何变化既可以作名词:味道鲜美的食品。(见《现代汉语词典》)又可以作形容词:“味道鲜美的”,如“美味食品”;因此,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翻译成:delicacy,deliciousfood:delicious,dainty等。

二、语言符号和语义方面的不对等

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翻译的实质就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思想的交流,也就是不同的文化交流。由于文化的差异,在不同的语言中,对等的语言符号可以有不同指称内容;相同的指称内容会有不同含义的语言符号来表述。

(一)能指相同所指内容不同

不同的文化团体会赋予有“相同”基本义的语言符号不同的引申义,有时几个词组配在一起生成的意义是外语学习者仅从字面上无法想象得到的。这就造成了两种语言的能指“相同”,而语义则相差甚远。比如,英语有这么一句话"My neighbor likes going to bridal showers.”如果我们的学生不了解“bridal showers”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就有可能理解成“我的邻居喜欢窥视新娘沐浴”,而实际上,“bridal showers”是指为新娘出嫁前组织的聚会,来宾会送给新娘一些礼品,因此也叫做“送礼会”。“大拇指”在中国文化中被称做为“英雄指”,常有赞许、夸奖的意思,而在英语文化中,“thumb(大拇指)”的形象却不太好,它最短,样子笨拙,活动极不灵便。因此,它们的含义在汉英两种文化中也截然不同。比如,“Talking of English,I aIn all thumbs”。意思是“说到英语,我真是一窍不通。”而不能理解为“说到英语,我真是棒极了。”

(二)所指内容相同能指不同

由于不同语言团体成员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的 差异,使得其思维方式也有较大的区别,一些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心理图式在他们之间也有所不同。中国人观察事物习惯整体把握,直觉思维,而西方人习惯做理性分析,注重事物的逻辑联系。反映到语言上就造成相同的所指内容,有不同的语言形象来表述。

三、语用方面的不对等

语用义涉及到言语活动的多重关系,涉及到一个语言团体成员的主观思维。换句话说,一个词的概念并无某种意义,而是一个语言文化群体在使用该词语时特意加上去的意义,可以说是社会倾向联想赋予它特别的含义。如“人工流产”一词,中国人会联想到“计划生育”,中国的“国策”,而有些美国人则会联想到“残忍’’和“不人道”。“东风”在《汉英大词典》中释为:春风;革命的力量和气势,并举例“东风压倒西风The East Wind prevails over the West Wind"。我想西方人是难以理解这句话的语用含义的,因为“East Wind”与“东风”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有谚语说:“When the wind is in the East.it is neither good for man nor beast”(东风吹,人畜悲);“when the wind is in the West,the weather is at the best”(西风吹起,天气和美)。再如,“狗”在国人心中的形象是不太好的,俗有“狗东西”、“癞皮狗”、“丧家之犬”、“”、“狼心狗肺”等说法。由于有这么些习惯联想,许多学生在翻译下面一句话时都犯了语用错误:

“……and although you may not like it.if she chooses your"doorway as her place tO sl eep in the night。it is as normally hard to turn her away as it is a lost dog./尽管你可以不喜欢这么做,但如果她选择了你的门下作为一晚的栖息之地,你就很难把她赶走,就像赶走一条丧家犬/癞皮狗一样难。

按中国人的文化思维方式,这句话译得不错,似乎也很有逻辑性;但按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这句话的语用含义完全译反了。西方人对狗的感情很好,俗有“love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top dog/最重要的人物”,“lucky dog/幸运儿”,“like a dog with twotails/高兴得像什么似的”。根据上述社会联想,这句话的语用含义大致是:尽管不喜欢这么做,但出于怜惜之情,也不能把她赶走。因此,后半句可该译为:“……一般来说,你狠不下心来把她赶走,就像你遇到一只迷失的小狗一样。”

总之,由于各国文化千差万别,主要是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地理位置,民族感情等方面的差异,赋予了语言丰富多彩的感彩。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或比喻意义。教师不仅要从理论上使学生认识到了解文化差异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多用类似的翻译练习启发学生去思考,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异国文化特色,在用外语写文章或翻译外语时,要学会用外语、在外国文化背景下思考,以促进外语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湖南省公民媒介素养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下一篇:言语中异类属性的类比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