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首先实行英语听力的“一年多考”

时间:2022-10-20 11:24:13

高考改革首先实行英语听力的“一年多考”

摘 要: 2011年,高考英语听力可能首先探索“一年多考”。本文认为“一年多考”值得一试。本文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和情感过滤假说出发,结合英语听力的特殊性和当今时代变化,分析了首先实行英语听力“一年多考”的原因和好处,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高考英语听力 “一年多考” 原因 好处

自从我国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它在内容和方式上都在不断地改革。三十余年来,高考制度对于促进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重构教育秩序有重大意义。但是高考制度的弊端也很明显。例如,“一考定终身”的机制加大了考试的风险,难以完全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2010年7月印发的被称为“中国未来10年教育蓝图”的《教育规划纲要》,将“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写入其中。1月3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谈到高考改革时表示:“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减轻高考压力。”针对这一改革设想,对一些受环境干扰因素多,标准化程度高的科目,将率先试点一科多考。市教委有关负责人透露,英语听力可能最先进行试验。在全国各省中,浙江省从2009年已经开始对高考英语听力科目实行“平时考试、多次考试”,收获颇丰。本文分析了英语听力首先实行“一年多考“的原因和好处,并为它的实施给出相关建议。

1.理论基础

1.1情感过滤假说。

克拉申认为学习者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语言吸收障碍,阻碍了学习者把可理解的语言成分全部运用在语言交际中,他把这种障碍叫做“情感过滤”。“情感过滤”是由于缺乏自信心或焦虑而造成的(Krashen,1985)。考试时,心理素质较差的考生可能注意力难以集中,紧张、焦虑、害怕,最终导致英语听力考试结果不理想。“一年多考”给考生机会去适应这种关键时刻,让考生根据自己的心理状况自主选择参考考试的时间,有利于考生对自身“应考”能力的调节。

1.2人本主义心理。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要研究人,必须以整个人为对象,考查其各个方面,不能采取分解组合的方法去了解一个具体的人。“一年多考”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考生个体的差异,给予他们多次机会来面对严峻的高考,让他们有机会发挥得更好。“一年多考”能减轻考生的压力,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使教育更加人性化。

2.高考英语听力首先实行“一年多考”的原因

2.1听力考试的特殊性。

首先,听力测试具有易受干扰的特性。外语听力测试对外界的要求比较高,比如设备、环境和监考人员的素质。外界干扰常常使考试的组织者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有关高考中是否保留听力测试及听力测试如何进行等问题曾引起过广泛的讨论。2005年很多省市取消听力测试,其原因也是如此。

其次是听力测试的即时性。高考中考生的心理均处于高压状态,听力试题播放转瞬即逝,更加剧了考生的紧张心理,其中哪怕出现微小波动都可能对考生造成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凡是即时性的、无法再现的考试方式用于“高利害”的考试都有着很大的风险,这也是听力测试虽然进入高考时间不长,比重不大,却问题迭出、争议不断的原因。

2.2英语改革时机成熟。

高考科目改革在英语上率先突破,这是大势所趋。我国高考从1997年开始一直在力求完善英语听力。如今的“一年多考”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普通高校入学统一考试的安全、有效、公平、公正,确保全体考生的利益。

“一年多考”政策已在浙江省试点,收获颇丰。从2009年高考开始,浙江省对英语听力部分科目实行“平时考试、多次考试”。总分30分的英语听力考试,放在每年3月和9月举行,考试成绩两年有效。每个学生在高考前自主决定考试时间,自选一个成绩计入高考总分。统计显示,2008年9月,浙江全省30多万考生参加了高考英语听力考试,其中得到30分满分的有5500多人;到了2009年3月的考试,满分考生增加至1.5万多人,不少考生参加第二次听力考试,成绩比第一次有所提高。据分析,听力考试分数的提升,一方面是因为考生经过半年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是因为考生对听力考试更适应,心态更平和,更能发挥真实水平。

3.英语听力首先实行“一年多考”的好处

从图一来看,超过50%的人认为“一年多考”能减轻高考压力,能提高高考的公平性。

首先,测试条件对听力测试的影响是最大的。英语听力“一年多考”改革可以避免很多环境的影响因素。

其次,一年多次考试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参考考试的时间,有利于考生对自身“应考”能力的调节;提前考完可以让考生放松“心情”,再有针对性地准备下一次考试,弥补上次考试的不足之处。

最后,“一年多考”可以让考生不再花费时间在复读上。复读一年,父母和学生又要承受一年的压力。如果一年多考几次,学生可以选择状态最好的时候参加高考,考完如果不满意可再考。

总的来说,“一年多考”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高考的公平性会大为提高,有利于构建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的现代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使教育更加人性化。

4.建议

4.1培养学生良好心态和听力技能。

考试的主体是学生,考查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应变的能力。在目前情况下,广大中学教师能遵循英语语言教学规律,从有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考虑,尽可能地培养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

4.2改进高考听力播放系统和周边环境。

实行“一年多考”只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却无法最终消除这些影响听力环境的客观因素。在高考的两天时间里,社会其他部分应该尽可能地配合,为高考听力创造更好的环境。高考听力考试系统也可以尝试采用一种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维护简便、保密性好、投资较少、可长期使用的听力考试系统。

4.3改革不能急功近利,应保持其稳定性。

“一年多考”出现后,很多人担心会因为出题的工作量、监考的工作量等的大大增加,而降低高考监考、试卷安全和试卷的稳定性。所以还需要完善制度设计,制定明确合理、易于操作的评价标准,让评价在量化、公开的尺度下进行。总之,高考改革不仅要提出路线图,而且要广泛征求意见,小心求证。高考应朝着维护教育公平、利于人才培养的方向改革;抛弃急功近利的思维,循序渐进、谨慎操作。

4.4保持改革的公平性、公开性和公正性

高考听力“一年多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听力设备欠缺或不发达地区的学生,也有利于一些心理素质不太好的学生。但是要使“一年多考”能够扭转整个不平衡的局面,还需要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设施支持和教师支持。“一年多考”还需要更为积极有效的方式对招考进行监督,无论是考试现场的监督,还是阅卷的监督,抑或是有效分数的录取存档工作监督,都必须落实到位,不给“暗箱”有操作的黑暗角落。

总之,一年多考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让教育更加人性化,这是教育改革的进步。因为高考涉及考生、家长、大学等多个群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如何保证“一年多考”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意义重大。高考听力改革作为领头羊,如果能够改革成功,将为高考改革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2]Maslow,A,H.Toward a Psychology of Being[M].New York:Van Norstrand,1978.

[3]楚慧杰.对取消高考英语听力测试题的探讨[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4]周轩,张鹏.对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探讨[J].中国考试(高考版),2005.

[5]杨晓军.听力测试中的心理调适[J].考试,2006.

[6]王海波,李力.对浙江省取消高考听力的几点看法[J].教育与管理,2005.

[7]张淳.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看听力问题[J].长沙大学学报,200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 下一篇:离合器结构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