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时间:2022-10-20 10:43:24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摘要】随着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全球各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三大风险之一的操作风险管理,加上近年来巴林银行等重大违规操作事件,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在巴塞尔协议Ⅲ的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最后给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巴塞尔协议Ⅲ 操作风险管理 资本充足率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13年3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141.3万亿元。近五年来平均增长率为20%,我国银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时期。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其中内部欺诈,违规管理带来的操作风险尤其明显。2010年中报数据显示,中国的大中型银行资本充足率均超过10%,核心资本充足率也在8%以上,平均拨备覆盖率则是超过150%。这样我国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就有了很大的优势。

巴塞尔协议将操作风险定义为不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物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我国银监会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就是采用了上述定义的原理并加以延伸。指出操作风险管理是指我国商业银行按照《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建立与银行的性质、规模相适应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从而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操作风险的过程。

二、操作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匮乏

在日常管理中,不能正确处理操作风险管理及业务发展、其他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有的部门甚至漠视操作风险,不能做到兼顾平衡发展。也有部门重视事后的管理,轻视事前的防范;重视个案的查处,轻视全面的分析。

(二)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管理执行力弱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还不能完全防范和化解操作风险,不能满足银行审慎和银行业监管的需求。同时风险管理人员数量较少,缺乏专门的操作管理部门,精通风险管理的理论和风险计量的专业人才更是稀缺。且我国商业银行一般采用总分行制度,从总行到网点会经过三至四个层次,这样的多级管理也增加操作风险的管理难度。

(三)操作风险管理方法落后

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长期以来以定性分析为主,主观性较强。在合规分析和违规检查方面,缺乏量化分析,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科学,客观性不够;而此时国际上已经开始大量运用数量统计模型。在内部审计方面,国内主要依靠内部审计,而国外大型银行即使自身内部审计能力很强,还是会聘请权威的外部审计机构对自己审计。国外先进的银行信贷业务主要依靠电子信息传递,从信贷员信息的录入到信贷经理的最后审批,到操作风险审计监督,主要都是通过电子化手段。而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手段的不足,目前很多业务仍然通过人工填写的表格信息来传递,造成管理效率的低下。

三、操作风险管理建议

(一)充分利用巴塞尔协议Ⅲ的过度期,完善风险监管体系

巴塞尔协议Ⅲ是在巴塞尔协议Ⅱ的基础上对监管内容与监管方式不断发展和完善。通过建立方便有效的风险识别、计量、控制、缓释和汇报流程,完善不同类别风险的管理和信息披露等工作,构建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而巴塞尔委员会规定巴塞尔协议Ⅲ实施的过渡期为2013—2018年,共五年时间。即说明从今年开始我们已经在执行巴塞尔协议Ⅲ,在此期间,稳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在监督方式、监督标准、风险计量方面的工作,积极达到巴塞尔协议Ⅲ的相关准则要求,与国际接轨。

(二)构建整体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

从先进银行管理经验看,综合、整体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是进行有效管理操作风险的基础。该框架的主要内容是信息技术风险管理、项目管理、新产品和新服务,并实现基本有效地操作风险管理循环,特别是对一些采用高级统计量的大型银行,更要在分权式管理和数据资源方面有所特破。

(三)操作风险管理和银行经营业绩结合

很多大型银行都试图在新资本协议的框架下用更复杂的方法来实现杠杆的最大化。毕马威(KPMG)认为,在大型商业银行将风险管理当潜在优势来源时,进行战略规划必须考虑组织风险态度与风险容忍度,如何平衡潜在收益与预期和非预期的损失等因素,时时将银行的经营业绩与操作风险管理结合,让二者平衡发展。

(四)强化监督检查

监督管理部应施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审慎监管措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评估授权机构的风险特征,并在业内对监管结果汇总,进而提示整个行业的风险。为此,监管部门可以要求银行相关部门对操作风险进行前瞻性的风险测试,来预测可能发生的损失情况。同时在计量方法交叉使用的情况下产生的监管套利和资本要求不审慎等问题,监管部门可以在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监管。在纵向上用不同方法交叉使用算出资本要求与单一方法计算出来的资本要求加以比较,找出差异确定标准。在横向上把混合法下的资本要求同其他方法的同类银行资本要求比较,确定其是否审慎稳健。

参考文献

[1]徐学锋.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绩效评价[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06).

[2]王兆星.国际银行监管改革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0(3).

[3]巴曙松,王璟怡,王茜.流动性风险监管《巴塞尔协议Ⅲ》下的新挑战[J].中国金融,2011.

[4]万杰,苗文龙.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比较及成因分析 [J].国际金融,2005(07).

上一篇:论如何加强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 下一篇:抓好工程财务管理关键点,提升工程财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