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丽人生建设美丽中国

时间:2022-10-20 10:04:49

用美丽人生建设美丽中国

在海南省的中南部山区,有这样一座特殊的山,因为它外形酷似鹦鹉的嘴巴,加上山里曾经生活着大量的鹦鹉,因此被当地人称作“鹦哥岭”。它高达1812米的海拔使它成为了海南第二高峰,这里保存着华南地区原生性最强、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是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被称为“海南的肺”。由于地势险恶,除了世代栖居于此的黎苗百姓,这里几乎无外人涉足。

2004年,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鹦哥岭自然保护区,2006年底开始成立保护区工作站,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一批特殊的年轻人走进了保护区,用他们的辛勤和汗水,开始书写鹦哥岭崭新的一页。

这27位年轻人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毕业于全国9个省市12所高校,其中2名博士、4名硕士生、21名本科生。他们远离亲人、放弃繁华,来到这个人烟稀少、名叫鹦哥岭的地方扎根,成为这片绿色家园的开拓者、建设者和守望者。

扎根鹦哥岭,是为了追求梦想甘愿奉献青春的无悔抉择。工作站的工作危险而艰苦——他们常常要在毒蛇蚂蟥出没的山区中穿行,吃的是野菜干粮,住的是破旧民房,更要忍受大山深处的孤独寂寞。五年来,他们走遍了保护区的200多个山头,建成鹦哥岭森林资源数据库和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访遍保护区周边6个乡镇100多个黎村苗寨。

在工作站成立之初,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不是恶劣的环境、寂寞的生活,而是当地靠雨林吃饭的纯朴村民。看到村民们大片砍伐雨林、打猎、采药,作为环境保护者他们感到十分痛心。在苦口婆心做工作的同时,他们发现自然保护不应建立在村民的贫穷之上,保护与发展并行才能让村民由雨林的破坏者变成大山的守护者。

几年来,管理站的年轻人在搞科研的同时四处为山里的村民致富找出路。年轻人的赤诚和坚韧打动了村民,慢慢地,他们交出了手里的猎枪,停下了砍伐的刀斧,建起了禁渔区,现在保护区里200多人的护林队都是由这里的村民担任,鹦哥岭的事也成了村里的头等大事。在三月三黎族传统节庆活动中,黎族同胞破例邀请他们一起跳舞。村民对他们的称呼也从“蒙”(领导)变成了“哥侬”(兄弟)。

坚守鹦哥岭,源自于心中的大爱,为了山更蓝,水更绿,野生珍稀物种得到有效的保护,他们义无反顾。经过他们的努力,在鹦哥岭保护区,新的珍稀物种树蛙被发现;他们首次发现了成千上万只斑蝶飞洋过海,迁徙到海南,这一发现打破了海南没有蝴蝶迁徙的纪录。他们连续三年持续跟踪监测,记录了许多蝴蝶越冬的重要数据。他们编写的80万字专著《鹦哥岭生物多样性及保育》,为鹦哥岭建设全国示范性保护区和与国际接轨打下了坚实基础。

钟情鹦哥岭,更离不开对信念和理想的执着。这种执着,让他们“愿以一生丈量青山”。从2007年成立至今,保护站的青年人中没有一个人半途离开。如今,鹦哥岭自然保护区都已经成了海南省众保护区中的佼佼者。而这背后,是27位青年人扎根基层,甘于寂寞,坚守理想的不懈努力。五年来,他们的青春年华绽放在鹦哥岭的青山绿水之间,当地百姓把他们称为“鹦哥岭上的木棉花”。

在本期专题中,本刊记录了其中几位年轻人的故事,正如工作站的队员们所说:我们不是想让所有的人扎根鹦哥岭,而是想让每个年轻人的心中和他们一样都有个“鹦哥岭”,让生命不会虚掷,青春不留遗憾。

上一篇:别让“幸福”成为有名无实的时髦用语 下一篇:徐和谊 开启北汽新转折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