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城市经济 增强丰泽综合竞争力

时间:2022-10-20 08:34:55

加快发展城市经济 增强丰泽综合竞争力

丰泽区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1997年建区以来,丰泽区委、区政府发挥优势,勇于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了一条“以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路子,全区城市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34.46亿元、8.07亿元和4.33亿元,分别是建区时36.2亿元、1.69亿元、1.16亿元的3.71倍、4.78倍、3.73倍。

目前,加快城市经济发展,丰泽区具有以下几个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独特。丰泽区地处泉州市中心城区,随着泉州市中心城区东进步伐的加快,辖区城市初步建成区由建区时的6.6平方公里拓展到22平方公里,正逐步发展成为泉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有利于更多地集聚发展城市经济所需的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

2、产业聚集效应凸显。工业形成了纺织服装、包袋鞋业、树脂工艺、机械电子等四大主导产业,2004年实现产值105.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1.31亿元。正在建设中的浔美工业项目聚集区域已基本完成二期市政基础设施和区政府投建标准厂房建设,引进的46家企业中,已有25家企业投建、6家企业投产。农业形成了花卉、果蔬、水产等特色产业群体,城市生态农业也已初具规模。第三产业服务业蓬勃发展,建成一批专业街(市),服务业增加值不断提升,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供水供电网络健全完善,辖区内现有6座变电站、2座自来水厂,水、电供应基本能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现代化通信网络覆盖全区,邮电通信快捷高效。辖区内立体交通发达,有泉州火车站、中心汽车站、汽车东站、后渚港等交通设施;国道324线、省道307线、福厦高速公路、漳泉肖铁路穿境而过。其中国家一类口岸――后渚港,目前拥有万吨过驳浮筒3个、码头9个,已开通至香港、日本散杂货、集装箱班轮航线。距丰泽区仅12公里的泉州晋江机场,开通2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后渚跨海大桥、大坪山隧道接线工程、江滨路丰泽段等市级重点工程已先后竣工并投入使用。

4、民营经济十分活跃。2004年,全区共有民营企业2388家,实现企业总产值157.2亿元。

5、人文资源丰富。丰泽区人文荟萃,区内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保留着弥足珍贵的“四南”文化,文化积淀深厚,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区内拥有国立华侨大学、泉州师院、黎明大学等高等院校,集聚了大量城市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将为丰泽区发展城市经济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和智力支持、精神支撑。

6、政务环境日益优化。建区以来,先后建立了街道“一层楼”办公、“一个窗口”办理流动人口“三证”、企业收费“一张卡”制度、机关窗口单位双休日便民办公等制度,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便民利民服务体系,极大地提高办事效率,深受企业和群众的好评。

当前,加快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城市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工业企业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不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不多,高科技、高附加值、集约用地的项目少,发展后劲不足。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相对匮乏,农业生产规模小、经济运行效益不高。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适应城市经济发展需要。

二是城市经济发展空间有限,城市功能不够完善。由于中心城市面积小,发展空间已日益萎缩,特别是可用于引资的载体少。中心城市的功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境竞争力仍不够强。

三是民营企业家素质不高。目前全区大部分企业家学历层次低,管理水平不高,结构性和素质性矛盾相当突出,导致企业运营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经验决策多、科学决策少,日常管理多、战略规划少,传统管理多、现代管理少。

四是市、区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市、区在土地、规划、综合执法等管理体制方面的体制和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和完善。

加快发展城市经济的思路和措施

一、从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入手,提高城市经济综合实力。

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优化发展工业、扩大发展服务业,推进城市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调整为“三二一”,不断增强城市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

1、加快发展服务业。要把服务业作为今后丰泽区发展的重点产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客运、货运、水运以及仓储、货运中转等配套行业,提高整个运输网络的畅通能力和交通运输的适应度。规范发展房地产业和搞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不断扩大服务业第三产业经济总量。

继续发展壮大商贸服务业。积极发展大规模、上档次的商贸业。通过“培育、引进、共建”的方式,逐步建设一批规模大、知名度高、覆盖面广的专业街(市)。重点整合田安路等市区的专业特色街(市),加快推进城东汽车贸易城、泉州国际箱包物流商城、建材市场、东海生活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

加快发展新兴和现代服务业。探索建设城市中央商务区,重点扶持中芸洲区域总部经济区建设。积极引进企业投资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重点扶持奇龙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以带动连锁经营、现代物流配送等新兴业态商贸业的发展。发展城市会展经济,通过会展带动产业、商贸经济的发展。

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推进旅游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兴办多种成分的旅游企业和旅游中介组织,着力推出精品旅游路线,构建旅游网络,不断提高丰泽旅游的知名度,逐步打响“海丝”旅游品牌,培育和发展以“海丝”为主题的旅游产业,以此带动集旅游、购物、娱乐、休闲、美食为一体的新型业态服务业的发展。

2、优化工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大对纺织服装、树脂工艺、包袋鞋业、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的扶持、改造力度,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建立行业技术中心,不断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推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和广泛应用。

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继续扶持发展先创电子、雷克通讯、临海电器、华林电子、海的科技等一批科技型企业,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的高新技术企业。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引导、敦促用水效益低、耗水高的工业企业,挖掘工业节水潜力,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精心培育“名企业”,打造一批名牌产品。努力打造一批质量领先、拥有广阔市场的品牌产品。逐步壮大一批上规模、上水平、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创建一批“名企业”。

3、积极发展城市生态农业。组织实施《丰泽区城市生态农业规划》,加快推进普贤生态农业观光园、宝山农业观赏园、泉州市清源山花博园等一批集生产、销售、休闲、观赏为一体的城市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加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着力抓好“两区一线”生态公益林建设。实施《丰泽区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依法加强海域管理,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

围绕泉州市中心城市发展规划,不断优化城市经济布局。

中心组团:地处泉州市中心市区,要按照“巩固、整合、提高、壮大”的构想,巩固提升工业运营质量和效益,扶持壮大隆泉(隆基)服装、虎都服饰、旗牌王制衣、三盛橡塑、雷克通讯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手对工业区及“城中村”、“城中厂”进行改造,腾出空间,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东海组团:要紧跟中心市区东移步伐,着眼于政治、文化、教育中心这一定位,发挥区位、自然、历史、港口等优势,积极引进配套项目,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产业集聚;积极发展物流业、信息业、旅游业、知识型产业集群,依托高校发展知识型的咨询中介服务业和高校后勤服务业;大力发展为工业生产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实现服务业与工业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城东组团:要通过创建一批“名企业”,做大做强树脂工艺、包袋等产业群;利用火车站、汽车东站、高速公路入口处等完善的交通设施和高校、工业园区优势,规划建设大型商贸城,因地制宜发展物流业、生态旅游业和房地产业,把城东组团打造成为一个人流密集、人才汇聚、工业竞争力强、服务业发达的区域性商务营运中心。

北峰组团:以推动树脂工艺、机械电子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要以“二产”带动“三产”,扶持发展为生产服务的生产资料市场和劳务市场;规划田园风光过渡区建设,发展闽南特色文化产业和生态旅游服务业,并适度发展为旅游配套的购物、餐饮和娱乐酒店业。

二、从优化发展平台入手,加快构建全方位开放型城市经济格局。

1、大力扩大外贸出口。要加强对出口形势的分析和研究,加强预警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加强对汇率、利率、税率动态研究,及时收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积极帮助企业制定应对措施。继续做好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各项工作,鼓励和帮助具备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和流通性贸易权,推进进出口贸易主体多元化。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坚持发展高附加值出口商品与改造提升传统出口商品相结合,积极推进名牌产品战略,促进外贸从数量增长为主向数量和质量并重的方向转变,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确保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2、创新引资方式,提高引资质量与成效。要转变招商引资观念,创新引资方式,实行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网络招商等招商引资方式。强化引资导向,积极引导外资重点投向传统产业改造、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城市生态农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项目。把企业增资扩营作为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服务质量,使外资企业乐于增资、多增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3、重视内联工作。要充分利用丰泽区相对较好的投资环境,加强与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省、市的经济合作,积极推动和参与厦泉漳城市联盟,以吸引国内有实力的大集团、大企业和科研单位到丰泽区投资兴业和从事科技研究。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的束缚,扩大与周边县(市、区)多领域、多层次的区域协作,推动区域间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产业互动、市场联动新格局的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4、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要继续安排市场开拓专项资金,组织企业参加英国伦敦亚洲博览会、华交会、广交会、新疆乌洽会等国内外大型商贸展洽活动,巩固欧、美、日等传统市场,开拓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不断提高丰泽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

三、从优化发展环境入手,促进城市经济加快发展。

致力营造宽松的政务环境。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切实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宽松发展环境上来,通过优化“静”的因素,来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动”的因素,努力创造一个更加优良、更具吸引力的软环境和服务体系。要围绕建设精干、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目标,通过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配合市体改办研究制定市直有关职能部门管理权限下放的具体方案,扩大区级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城市管理权限。完善中介服务体系。鼓励建立各类行业协会、同业公会,采用“行业协会和龙头核心企业共同注资”的办法建立研发中心、检测中心、技术服务中心,集中力量攻克行业发展的关键难题和共性技术。加强市场整规和安全生产监管。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通过培养、引进、使用等方式,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丰泽区城市经济建设中来,抓好区人力资源综合服务服务中心的社会化运作,活跃劳务市场。吸引大批劳动技能型人才到丰泽区就业;加大劳动监察工作力度,规范用工秩序,引导企业建立人性化的生产生活环境,以优越的条件吸引求职者和留住员工。

四、完善中心城市功能。

以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配套、市容整洁、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效能管理,围绕要素集聚、产业发展的要求,加强中心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不断完善中心城市功能,精心打造独具个性、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为城市经济提供充裕的发展载体。

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一是组织实施和积极参与沿海大通道丰泽段、泉州晋江大桥、福厦高速铁路、泉三高速公路连接线、朋山岭第二条隧道、东海片区市政配套及市行政服务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撑大中心城市框架。二是积极配合参与东海、城东、北峰三个组团自来水配套设施以及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完善城市给水、排污设施。三是全面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着力抓好城市滨海、滨江、主次干道及综合性公园绿化建设,努力构建城市园林体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四是进一步增强东海、北峰、城东三个组团生活垃圾中转能力,合理布局和建设一批垃圾中转站,以适应这三个组团的发展需要。五是按照统一规划、成片改造、逐步实施“城中村(厂)”改造,不断推进中心城市整体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加强城市管理。综合运用城市公共设施、园林、公园、广场等城市要素,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渠道,以落实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加快公共设施建设产业化、市场化步伐,争取在污水处理厂、文体设施等方面上的产业化运作有新突破。进一步优化城市管理机制,在市政、环卫、物业、市容等方面积极探索推行企业化管理和合同制管理,提高公用事业运行效率。

上一篇:“五大攻略”加快三明新崛起 下一篇:用创新谋划鲤城现代城市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