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集团企业全面的预算

时间:2022-10-20 08:17:02

浅谈我国集团企业全面的预算

摘要:集团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做好全面预算管理,是落实经营战略方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措施。全面预算管理实质上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标志,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不断显现其核心作用。

关键词:集团企业 全面预算 内容与流程 管理控制

近年来,全面预算管理日益被我国企业,特别是被大型国有集团公司重视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在借鉴、吸收中外成功实践经验与先进理论成果的同时,针对我国企业集团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较的研究,希望能对将要或者正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集团有所帮助。

一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被实践证明的一种企业实施战略目标管理、加强内部控制、优化资源配置、创造经济效益、提升管理水平的现代管理模式,它是发达国家成功企业多年积累的先进管理经验,这种管理模式已被发达国家的大中型企业普遍采用。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

1.规划未来活动

全面预算管理,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经营活动,使企业管理者能更好地理解企业的市场机会和威胁、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经营决策的效果,使企业在遇到重大问题之前就能根据对未来的预测做出调整,以预算来防范和减少经营风险,以预算来推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落实目标责任

实现责权利相结合,使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的实现有了坚实、可行的基础,也为企业出资者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资信保证。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划分企业的经济目标责任主体,明确他们的责、权、利。通过预算指标的分解和对预算执行过程、完成结果的全面追踪和问效。

3.有效配置资源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可将企业的财务资源和非财务资源与业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统筹运作,并对其运作实行监督、控制和考核。通过资源的整合和集中运作,有利于加强各部门、各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强化成本管理,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节约支出,实现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

4.提供管理标准

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管理控制的重要标准。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通过整合企业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可对企业的各项作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整合企业价值流,建立预算标准,对企业各部门及其员工的行动方案进行规范与控制,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有目标可循,有制度可依。

二 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越来越多的集团企业开始借鉴国外经验,摸索运用预算管理,实现集团企业对分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集团企业对预算管理的理解具有片面性且缺乏处理实务的经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 转贴三 切实加强预算的执行和控制

预算的执行虽然具有刚性的一面,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有特例。如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必须要对预算进行一定的调整来适应变化,实际上环境的变化是永恒的,完全符合预算的情况是很少发生的。

首先,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会发现预算系统本身存在的缺陷,这时就需要对下一期的预算作一些必要的调整,特别是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起步阶段,由于经验不足,可能会对预算进行经常性的调整,其次难免出现企业原来编制的预算人为水分过大,与实际状况不符,如果仍坚持按照原预算去执行,显然不符合预算作为管理控制系统的初衷。所以调整是必须的,但是调整必须是可控的,必须依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必须由制度来保证。

四 预算对标会议和深入预算分析

针对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在每季度的预算对标会上,要综合考虑非财务因素的变化对企业整体业绩的影响;企业经营方针、经营策略、增收节支措施对损益性预算的影响;企业的投融资方案对资本性收支预算的影响;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对企业预算的影响;企业的融资风险、偿债能力和企业的财务状况的趋势分析;企业的现金流动性状况。通过详细的差异分析,帮助企业发现执行过程或预算期末时出现偏差的原因,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保证预算控制的效果。当然,差异分析也存在缺陷,预算差异分析的效果取决于预算标准本身的状态,如果预算标准设立较低,容易达到,差异分析就无法发现实际问题;如果目标设立太高,差异分析就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预算分析按照职责分工,由有关预算管理部门和预算责任单位分别完成,形成系统的分析体系。

五 完善预算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的生命线是考核与激励,只有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分析与评价以及奖惩分明的激励,才能确保预算管理落到实处。同时建立完善的业绩考核评价机制,也是控制预算松弛、强化预算管理职能的关键。

1.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

在原有的年终考核制度基础上,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分析与评价。参照行业标准指标值,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标准考核指标,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考核,分析实际值与预算值的差异,并对差异进行分解细化,挖掘差异的根源,从而对预算执行情况作出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对预算的考评一般应按月份、季度和年度进行,如有客观原因,至少应每半年进行一次考评,以便对下半年的工作进行改进。对预算考评必须体现客观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2.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奖惩制度

奖惩制度是预算激励机制的具体表现。首先要明确奖惩标准;其次对考评结果进行兑现,尤其要对预算执行差的单位或个人进行一定的惩罚。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管理机制,通过预算目标的分解、编制、汇总与审核、执行与调整、考评与激励,将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减少相互间的冲突与矛盾,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便于对责任部门业绩的考核,也便于对企业员工的激励与约束。因而,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管理工作,需要充分的双向沟通以及所有部门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作用,确保企业预期经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符洁《关于改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 经营管理者 2009(2);

2 邹世春《浅谈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J] 当代经济 2009(24);

3 范芹《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5)。

上一篇:从国美股权之争透视现代企业管理 下一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改进与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