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20 07:59:05

会计基础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会计工作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的剖析,提出在会计基础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症结所在,提出了在会计管理中,切实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与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088-02

1 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首先,会计科目设置不符合规定,数据失真《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三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建立会计账册,进行会计核算,不能随意使用,甚至乱用会计科目。有的单位总账不设“现金”及“银行存款”,以“未分配利润”代替“利润分配”科目,但却有“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

其次,记账、结账不符合要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记账,记账时应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账内。每一会计事项,一方面要记入有关的总账,另一方面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明细账。记账要用蓝黑或碳素墨水书写,不得用圆珠笔或铅笔书写。发生额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信息,必须及时、准确登记入账。有的单位记总账时,不记发生额,只记余额;有的单位用铅笔记账;有的单位没有按“记账凭证”和“科目汇总表”分别登记明细账和总账,以至于明细账和总账不相符。

再次,财务报告数据不真实。《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指出“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然而,一些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照、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等。

总之不符合要求的会计事项还很多,其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2 造成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原因

首先,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国家出台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单位的会计方面工作作出了详细的规定,目的就在于将会计工作规范化。但真正能完全按照规定贯彻执行的单位却不多,或多或少地会存在一些问题。归根结底就在于很多单位在对于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上存在不足,因而才会对一些不符合规范的会计行为熟视无睹,甚至导致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能及时纠正的情况。另外由于会计基础工作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一般是间接性的,缘于此,有些单位认为会计工作仅仅具有作为收、付款的职能,会计基础工作更是无所谓的工作,根本没有必要学习业务和更新知识,从而导致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与制度要求不符,进而影响到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其次,会计人员技术和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会计人员文化水平,专业技能较差,甚至理不清科目、账簿、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有的会计人员虽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不注重知识的更新,进行账务处理时往往按照自己多年以来形成的习惯,与现行的会计准则存在出入。还有一些会计人员,专业技能与业务水平不错,但是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从而造成主观上的一些错误,比如,不认真执行制度,规定置之不理,工作贪图简单,缺乏工作标准等不规范的工作现象。

再次,会计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将会计人员从常规的手工记录、计算中解放出来。然而现有的会计电算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会计流程,会计核算仍然停留在“以机代手”的记账阶段,这种方式仅仅是将传统的会计流程生搬硬套到计算机中而已。另外,由于会计部门独立于其他的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不能达到协调一致,因而会计工作并没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最后,内部审计与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力度不够。内部监督机构设置不健全,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有些对会计工作甚至根本不通晓,从而造成内部审计制度难以落实。主管部门的监督不力就会使少数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甚至参与违法违纪活动得发生,甚至达到猖獗的地步。因此,这些单位的会计工作长期处于无人监督、检查的状态。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财会制度是否健全等,无人过问,或者虽然有一些检查,但多是专项检查,缺乏对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

3 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思想指挥行动,态度决定一切。要想使会计的基础工作规范化,就要从观念上使人们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各单位的领导与财会人员应该充分认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着力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本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要认识到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既是各单位的内部管理行为,也是社会管理行为,认识到因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不仅影响到本单位的经济活动,甚至还会导致国家经济决策信息失误,扰乱国家经济秩序,以致侵害到国家利益。

(2)狠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对会计人员强化道德约束,防止和杜绝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弄虚作假,加强会计人员职业教育和业务培训,充分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另外让广大财会人员以《会计法》为武器,敢于同本单位的不良倾向及违法现象做斗争,不被部分素质较低的领导干部以种种手段所威胁利诱。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也对会计职业道德作出了明确规定。

(3)加强档案管理。会计资料的归档,应由单位会计部门按照要求负责整理立卷和装订,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部门保管一年,保管期满后,再由会计部门编制成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保管。未设立档案管理部门的,应当在会计部门内部指定专人保管。档案部门接收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整理的,应当会同会计部门和原经办人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4)健全审计监督。当前我国已逐渐步入以法治国的轨道,在完善会计法规体系的同时,有关部门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推进会计工作步入法制轨道,对单位会计人员的任用情况要进行统计监督,登记造册,杜绝无证上岗等现象的发生。

(5)提高会计的电算化水平。会计电算化技术在我国企业的广泛应用,为会计实时控制创造了条件。在优化业务流程的同时,应用结构化内部控制规划、控制标准和控制方法,将企业固定资产与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保障与物资管理等模块的经济财务信息纳入会计实时控制模块,明晰收入来源,界定成本支出渠道,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成本核算,为决策提供需要的数据,提高企业的资源管理质量和效率。

总之,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供经济决策信息、维护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对维护单位和国家的经济秩序,从而保障其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建立我国政府会计财务报告体系的探讨 下一篇:例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