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初探

时间:2022-08-10 09:24:02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初探

[摘 要]本文笔者针对目前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以及财务管理发展趋势,提出几点发展对策。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068-01

1 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1)实施资金管理精细化,提高资金管理水平。首先是要从资金的源头,即电费的回收加强管理,严格管理电费等各项经营收入,所有电费账户统一纳入财务管理,利用银行的服务网络和先进的资金结算系统,保证用户方便、快捷、准确的上缴电费,按日汇总结算,避免中间环节的截留和资金的沉淀,形成电费回收的闭环管理。其次是加强电费资金发行、收缴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准确执行电价政策。再次是加大资金归集力度,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完善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按企业内部资金调度的权限和程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控制负债规模,改善债务结构,减少资金沉淀,建立以现金流为核心的资金管理制度。对资金实施集中管理、统一调度,集约经营,实现集中、在控的现金流管理,使资金运作有序进行。最后是对于资本性支出,建立跟踪机制,加强资金动态管理,积极促进货币资金回笼。优化资金合理配置,减少资金沉淀,加速资金回笼,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运作效益。

(2)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固定资产采购、领用等方面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定期对固定资产检查、盘点,促进管理的改善及责任的加强。定期对固定资产质量进行跟踪管理,以确保资产运营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企业固定资产运行质量,同时要注意不良资产的后续管理。

(3)加强存货的管理。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及时清理盘点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制定办法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

(4)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对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管理,制定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及应收账款清欠领导责任制,建立用户欠费预警考核机制,明确各岗位在用户欠费预警机制中的责任,从制度上保障用户欠费预警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使电费回收风险处于可控在控状态。

2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建立科学、高效、有序的预算管理体系,完善预算审批制度,加强预算的控制,严格企业生产、经营和建设各个环节的预算管理。借助财务软件,将预算编制从过去的年度预算,逐步发展成为季度预算、月度预算;同时将过去的固定预算发展成为滚动预算,建立合理的预算体系。

电力企业预算重点是成本费用预算,需要财务人员不断拓宽预算内涵,形成产、供、销全过程的预算体系。投资预算告诉管理层何时进行投资、资金从何处来、何时收回投资,应加强对以电价为基础倒推投资的预算,降低盲目投资的概率。

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建章立制,落实权责是保证预算管理规范化和程序化的首要任务,同时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定期组织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适时控制预算的执行。岗位上应纵向分层级、横向分专业,落实各预算单位的责任和权利,量化、分解经营目标,规范管理,加强考核,为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保证。

3 实施“节点”控制,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首先,成本费用要抓住事前和事中控制两个环节,事前控制要采用成本避免的方法,事中控制要采用建立一个机制,培养一个意识,注重控制每个“节点”的办法。建立一个机制就是公司针对每项可控费用出台管理办法,形成一个机制。培养一个意识,就是注重培养、宣传全员节约意识。

其次,要切实贯彻成本核算的科学方法,着力从内部挖潜增效,制定成本费用定额,细化成本支出项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将赢利水平提高一个台阶。

4 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1)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程序,完善授权分权,健全文件记录,加强内部稽核,防范和化解风险。

(2)加强银行存款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银行开立账户,不多头开户分散资金,应选择金融信誉较好的银行办理存款、结算等业务。不以任何方式对外拆借资金,不出借本单位银行账户为外单位办理代收、代垫款项。坚持适度举债原则,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和债务结构。加强担保管理,严禁为个人提供担保。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控制违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3)应加强农电工电费收取管理的实时监管:一是供电所要按月统计农电工实际欠费,并按照规定组织精干人员,从法律赋予的权利和合法手段维护企业自身利益,帮助其对欠费实施催收;二是应定期与农电工对实际欠费进行书面确认,证明其无欠费或虽按照发票统计但实际欠费等情况,以明确双方在电费风险上的责任,减少企业电费管理风险。

(4)每月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将上月生产经营情况及时通报并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并制定相应可行的措施。

(5)通过对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系数、流动比率等指标进行计算、比较和分析,了解企业所处的财务风险状况,从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调整财务策略。

5 加强财务信息化,全面提升财务工作质量

财务信息化是促进公司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科技手段,以信息化建设促进财务现代化工作,为财务管理工作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从而提升了财务基础工作质量。首先,要实施集中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尤其是企业集团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信息,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控制和配置,才能做到“数出一门、信息集中”,迅速地对各种财务、管理方案作出科学的、价值最大化的决策,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应变能力。其次,通过财务信息化实现会计集中核算、资金的集中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和集中财务分析来加强财务会计监控和资金管理,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全面、及时、准确提供财务信息,为经营决策及时提供准确的经营状况信息。最后,应加大对财务信息硬件投资,引入科学的财务软件平台并且不断进行培训,按模块完成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化进程。

6 优化财务结构

优化财务结构是企业财务稳健的关键,其具体标志是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风险适度。一是优化资本结构。二是优化负债结构。三是优化资产结构。资产结构的优化主要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的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其核心指标是反映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间差额的净营运资本。四是优化投资结构。主要是从提高投资回报的角度,对企业投资情况进行分类比较,确定合理的比重和格局。

优化财务结构从企业的长远规划来看,最重要的是不断改进经营管理体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赢利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负债经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财务结构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优化。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明白了只有全面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大力推进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进程,对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邓学衷,知识经济和企业财务管理创新[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18.

[2]国家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上一篇: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及审计关注事项 下一篇:谈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