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主体施工中新工艺的应用

时间:2022-10-20 07:01:06

浅谈建筑主体施工中新工艺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多,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建筑工程发展到现在,其施工技术多种多样,各种新工艺更是层出不穷。而建筑工程的主体的施工工艺一直以来是大家关注的一个重点。基于此,文章就几种新型的主体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介绍,以期能够提供一个借鉴。

制定了相应的具体规范,对建筑工

关键词:建筑主体施工;新工艺;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1.在建筑主体施工中混凝土施工里的新工艺

1.1清水混凝土

由于我国人口的数量庞大,导致人均占有的住房空间非常的小。在这么大的人口基础上,人们要想获得更多的居住空间,只能大力的发展高层建筑。由于高层建筑对于技术的要求比较高。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在实际的建筑施工当中,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现浇钢筋混凝土中一项最新的技术,清水混凝土技术应运而生,这项新技术的特点是将最原始的浇筑面当作装饰性的面,这种技术风格显得非常的质朴自然,体现了人类对回归大自然的追求。

一般而言,混凝土在成型之后,需要进行修饰才能够达到装饰的效果,那么对于清水混凝土而言,在传统的混凝土的基础上施工工艺加以改进,采用直接自然成型,不需要经过特意的装饰,因此在施工工艺上更加的出色,那么根据这套工艺,在装饰效果上,我们经常将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表现为主要以下几种:普通清水混凝土、饰面清水混凝土、装饰清水混凝土。

1.2钢纤维砼

在新时代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上,人类对住房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居住了,还要满足人的其他的要求。人类开始追求住房的时代化,让自己的居住环境更加的富有时代气息,让艺术美感在建筑中得到完美的体现。为了让建筑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时代气息和时尚效果,更好的体现出建筑的实用性以及艺术感,我们国家建筑领域的专家们研制出了一种新的材料,即钢纤维砼。

1.3大体积混凝土

因为在混凝土中的水泥在发生水化作用时会出现非常复杂的放热反应,当这种复杂的放热反应所产生的温度过,温度 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拉力极限的值,就会造成混凝土的裂开。像这种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施工的时候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第一点,想办法控制住混凝土中因为水泥的水化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导致混凝土整体温度上升的情况第二点,控制住混凝土浇筑块出现温度下降过快或者浇筑块的里面和外面出现温差较大等情况;第三点,一定要防止危害很大的温度裂出现在混凝土中。

2.钢筋连接施工技术的应用

钢筋连接施工是建筑主体施工技术中的一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规范问题。例如,在建筑主体的钢筋连接施工过程中,机械连接和焊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应该保持在建筑受拉区50%面积以内。如果建筑主体中的钢筋数量是单数,可以根据建筑主体的实际施工需要,对机械连接和焊接接头的面积百分比进行合理的调整。但是建筑主体中的受压区是不受限制的。另外建筑主体中的绑扎接头面积所占的百分比,也具有严格的控制。例如,建筑中受拉钢筋梁、板和墙类面积的百分比不能超过25%,主体的面积不能超过50%。如果建筑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增大接头面积的百分比的时候,梁受拉钢筋的面积必须在50%以内,其它的建筑构件面积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适当放宽。所以在钢筋连接施工中,应该以梁中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50%作为基础,对其它建筑构件的面积进行调整,以符合建筑施工中搭接长度的要求。目前,我国建筑主体的施工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钢筋连接施工技术―直螺纹接头连接,具有不同的形式,可在实际的施工中根据施工需要结合不同形式的特点,进行选择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完成接头施工后,还需要对接头的连接质量进行检验,保证钢筋接头施工的质量。

3.新工艺在土方工程中的应用

3.1土方开挖

在工程开始施工之前,首先应该看地基勘察资料,清除施工现场障碍物,依据所需选择适合的施工器械。土方开挖后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发生坍方事故,注意土方边坡的坡度比例。基坑开挖后,为保证基坑日后不会被浸泡造成安全事故,在进行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避免在梅雨季节进行土方开挖工程,为避免地下水位升高,尽量在枯水期进行施工;在土坑周围设置挡水堤,避免基坑被水浸泡,努力做好排水工作预防水流流入坑内;依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选择适合的集水坑;注意开挖地四周的建筑是否有下沉或变形的现象出现。

3.2土方回填

土方开挖后应清除四周的垃圾积水等不利于地基稳定的因素,然后要将地基夯实密实。土方回填要注意填方的强度和稳定程度,用以手握成团的方式检查填方土料的质量,确保土料的含水率符合标准。

3.3土方压买

依据土质和密实度确定铺土厚度,通过电夯,气夯,石夯及木夯等设备铺摊和夯实土方。铺摊后,随即就要夯实,每次填土夯打至少三遍。打夯过程应该连续纵横交叉需要分段夯实时,交接处应呈梯形

形状不得漏夯保证上下层错缝距离符合相关标准。

4.新工艺在模板工程中的应用

4.1模板

模板一般由模板面、支撑结构和连接配件这三部分构成。在模板工程中,可以使用钢材、木材及铝合金等材料。依据模板的使用功能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定型组合模板,墙体大模板,台模、滑动模板及一般木质模板等五大类。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选择实用性强,安全指数高且满足经济效益的模板。

4.2模板的妥装及拆除

应依据施工说明书及设计图纸安装模板;使用竖向模板或使用支架支撑部分,安装时应添加具有一定强度和支撑面积的垫板。夯实基土并设置排水机构。在安装模板及其支架的过程中还需设置固定设施来预防模板倾覆;在安装模板时,需要施工人员相互接应,不得抛掷器具。除此之外,在安装过程中还应设置满足需要的固定设施,如为预防滑移而安装支撑底脚设施等。在拆除模板时,为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工作区应设置警戒线,警戒线内及模板下方不得有人。拆除模板前还应提出拆模申请确定拆模方案。

5.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建筑主体的施工过程中,应用防水施工技术进行施工,主要是指在建筑主体中会接触到水的部位,实施防渗漏和方裂缝等工作。在建筑主体的施工设计过程中,施工设计人员应该坚持综合治理、复合防水和全面防护等原则,选择合适的建筑主体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针对建筑屋面的防水,比较常用的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就是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技术。在进行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的时候,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先做好建筑中的节点、板缝和基层的处理工作;在进行对建筑裙楼屋面和塔楼屋面的复核涂膜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应该先进行分遍涂布等,先涂的建筑中的涂料干燥成膜之后再次进行下一遍涂料的涂布。在进行铺设的时候,应该保证铺设方向的互相处置,涂在最上面的材料厚度必须超过lmm。对于涂膜防水层的收头,应该利用防水涂料进行多遍的涂刷。在涂刷的过程中避免出现流淌和堆积现象。而且,一定要保证防水层的反起墙面的厚度最低为250mm。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的进步提供了更大的动力。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从而不但促进建筑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鹏.混凝土模板技术在建筑主体施工中的应用[J].门窗,2013,01:90-91.

[2]吕斌.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4:115-116.

[3]庄清祥.探讨建筑工程高层主体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3,32:64.

上一篇:浅谈建筑空调能耗形式的发展 下一篇:我国制药机械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