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荔波

时间:2022-10-20 06:48:14

冬季到荔波

从贵阳到荔波会经过都匀、独山。虽是二月初,但是沿路的油菜花已是金灿灿的,在田间山野一路闹腾开来。这一抹抹金黄就透过车窗,在冬天里氤染春暖花开的感觉。

荔波是个小城,人不多,街道干净。城中有棵粗壮的大榕树,据说已有数百年高寿,在树群中当属祖爷爷辈了。树旁紧临一条繁华马路,前走几十步就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故居。邓恩铭的父亲曾是城中德高望重的中医。堂屋有两排药柜,中药就放在那一格一格小木抽屉里,上面还贴着各种好听的名字,这些吸引了我。

晚上宿在“吉妮丽吉”酒店,这是布依族语,意为“最美丽的地方”。这个名字给人无限遐想,开始想象明天的梅原之行。

梅花深处是我家

天未放明,我们就出发前往梅原。车子开出荔波县城,一路向深山更深处驶去。

不知过了多久,忽听同伴惊呼。打开车窗,惊见路旁一野山上几株白梅。此时晨曦初戴,雾气缥缈,恍见一仙子,缟袂绰约,素沐朝阳。

梅原就要到了。

野梅菁是万亩梅原梅花最集中的山区。“入山无处不梅枝,远近高低路不知”。只见千树万树,满山盈谷;横枝白梅,势若雪海;风递幽香,烟笼素艳。我自来不喜浓郁的花香,可这梅香却极淡极雅。在梅花深处穿梭,颇有自醉之感。

寻一方怪石,斜倚一株梅树坐下,静静地看这白梅花随风摇曳生姿,忽然想起隋代赵师雄在罗浮山林舍冬夜遇梅花仙子的故事。正胡思乱想,只听铮铮数响,古筝清音悠悠地从梅林间传来。寻声而去,前头梅枝丛中掩映一间茅屋。远处一田里油菜花正开得灿烂。莫非是和靖先生隐居的小屋?想当年,北宋处士林和靖远离尘世,隐居在杭州孤山,种梅养鹤,乐得逍遥。因终生未娶,故称“梅妻鹤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花若是有知,自会引为知己了。可惜,茅屋紧闭,主人不知何方去。

香闻水流处,影落野人家。

2月2日是荔波“万亩梅花报春节”开幕式,此处正在举办“梅林清音”古筝演奏活动。索性驻足聆听一会,可惜并非笛声。若是“玉笛横吹”一曲《梅花落》,那当是一番“梅花惊作漫天雪”的美妙场景了。

回来时,听说在来梅原的路上一处叫打卦岩的地方有个水书先生占卜很准。可惜出发太早,竟没有遇到,甚是遗憾。想必该是一位仙风道骨、长发白须的老先生吧。

关于水的绮丽传说

大七孔和小七孔都在麻尾方向。沿着樟江河水一路前行,经过一个布依村寨不久就到了大七孔景区。出来后沿路直走即是小七孔。

一池碧水,迤逦向前。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秀山、怪石、瀑布、青苔、古木、水潭、翠竹、芦苇……洞中有瀑,瀑中有湖、湖中有石。两岸峭崖直冲云宵,上悬钟乳石形态各异,四围青林古木相映,形成色彩强烈的对比。于是这温柔与粗犷,黑白与翠绿,就像斑斓的彩画,贴于绝壁之上。这些在大小七孔都是常见的景致。

无论是大七孔还是小七孔,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那碧荧荧的水,而最让人陶醉的也还是那水。无论是碧蓝的湖水、幽绿的潭水,还是碎玉一样流泻的瀑布水都让人赞叹。

特别是小七孔。荔波人常把大七孔比作男子,因其处处粗犷峻险、高大雄奇;而把小七孔比作一小家碧玉,时时透着那股柔媚和属于山间云中的野性之美。

正因了水。

拉雅瀑布是她淘气的一面。进入小七孔景区不久即到拉雅瀑布。水欢闹着从山上倾泻,穿过山路――每每把经过的行人淋个满身清凉――再流进旁边的响水河里。

接着是68级瀑布。没有去数究竟是否恰好是68级,只看到这瀑布层层叠叠从河水上游直铺开来。清亮的水,抚过青苔,绕过葭苇,如粒粒珍珠,撒着欢儿一路跳跃、奔腾。

水上森林是她宽容的时候。清泉石上流。在这里,水、石、树三者相融相映,演绎着幽林传奇。经过多少年的河水冲刷,早已见不到泥沙,只有圆润的石头,只有那些个树,枝枝丫丫、盘根错节、古藤枝蔓,在水中在顽石上扎根、成长、繁茂。还有幽绿的青苔。倘若在夏日七月,脱去鞋袜在水上森林穿行,那种清凉透彻,别有一番风味。

卧龙潭是她娴静的一面。爱极了卧龙潭晶蓝如翡翠的潭水,以及水边那几棵猗猗绿竹。

在鸳鸯湖她是那么幽怨。湖水自碧自幽幽,蓝得令人心醉,静得令人心揪。湖边飘着几尾小舟,湖中心立有两棵树,至今依然青葱。据说那是一对相恋的青年男女,因亲人反对他们结合而跳湖,最后化成的这两棵树,从此他们相依而立,再不分离。这样的爱情传说总是让人唏嘘不已。

水与桥的天生缘

有水当有桥。每一座桥都是水的前世。看这山泉野桥,相依相守,用百年的岁月诉说着一水缠绵,石桥相伴。

在大七孔有天生桥。桥高60米,厚10多米,桥孔宽20多米,被誉为“东方凯旋门”。仰观桥孔,只见巨型钟乳悬挂,桥脚、桥侧的裂隙石缝中绿草灌木蔓生,藤萝花卉缠裹,让人为之惊叹。穿过天生桥回首看时,早晨的阳光从前方射来,晨雾笼罩下,朦胧有致。

小七孔桥,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6年),是古时荔波通往广西南丹的交通要道。此桥跨响水河、拱有七孔,由此得名。桥下水清澈冰凉、寒气透骨,桥两端古树青藤、繁荫翳翳。桥两侧有石碑两块,一为《修碑》,一为《万古奥桥碑》。

群山岩浪千千岁,响水河桥万万年。

中午在景区附近的餐馆吃了这里有名的笋干和樟江鱼。鱼是主人从樟江河里现捞的,肉质鲜美,只是鱼刺太多。

那一处瑶山村寨――“东方印第安人”

离开小七孔,沿着樟江河向东,有一座钢绳桥横空飞跨,桥两端两面巨型铜鼓将粗大的绳索牢牢系住,这便是铜鼓桥。过了铜鼓桥,溯樟江河谷坡地上行几公里,不远处即有一处瑶山村寨。

此地瑶族属于白裤瑶,因其族中男子大多身着白色的裤子而得名。

瑶王的房子就在村寨前。我们去的时候瑶王不在家,说是上山打猎去了。他的房子墙壁上漆了很多图案,色彩鲜艳,笔法古朴,既像图案,又像文字符号。有青苗的,还有太阳、农具等。其中有一幅红红的,像是火焰又似鲜血,据说是瑶家的标志,我在他们男子的白裤上看到也有这样的标志。因世居偏僻、长期封闭,他们依然保留着“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经常赶山打猎,以猎取的野生禽兽为食,无论从生活还是住所处处透出原始古朴、粗犷狂野的远古遗风。因此有人称他们“东方的印第安人”。

瑶王是族中人选举出来的。据说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瑶王选举比赛,最后打猎打的最好的,歌唱得好的就会被推举为瑶王。瑶王即位时要用手指摸摸门前一块石头,再用脚踩踩另一块石头。长年累月,两块石头已有很深的手指印和脚印。

最隆重的当属“长桌宴”了,当地人称“瑶王宴”,一般就摆在瑶王家门前的空地上。“瑶王宴”已是其沿袭千年的传统习俗了。每遇红白喜事,全寨男女老少都会一起吃“瑶王宴”,每户出一张方桌,4盘菜肴,4斤米酒,4对碗筷,4个酒杯,摆开连席,约有100张桌子。

瑶族女子通常穿着短及膝盖的百褶裙,一圈一圈由蓝、黑和橘黄组成,再绑上绑腿,很是玲珑娇俏。男子穿的裤子,是清一色的及膝白色短裤,黑带束口,并垂直绣上几条红色瑶锦,俨然都市小伙们流行的“马裤”。

瑶族的粮仓很是独特。粮仓用四柱支撑,上层垫以木板,周围用竹篱笆装成圆形,顶上盖以茅草,四柱与木板的连接处隔以圆坛或木板,防老鼠进仓。仓内存放粮食和贵重的衣物。这种建于村旁户外的圆仓,可以防火、防鼠、防潮。

上一篇:乐将春晖映晚晴 下一篇:人人皆可为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