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听力训练的若干策略

时间:2022-10-20 04:16:50

高考英语听力训练的若干策略

【摘要】本文主要从提高学生的高考听力成绩入手,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及如何开展高考模式的听力训练策略。

【关键词】高考听力;训练策略

【中国分类号】G633.41

英语听力在高考成绩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多年以来,对于高考听力训练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听力课时少,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在课堂上接受训练。而且单一的传统听力教学模式:“听录音材料―对练习答案―再听录音材料(或者阅读文本)”,忽视听力技能、策略的培养,试图通过多练,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但往往事倍功半。学生的高考听力成绩因此很难提高。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高二高三时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有效的听力教学,对于高考题目,我们不再采用将录音机从头放到尾的模式,而是巧用听力教材,根据不同类型的听力材料调整对学生的要求,适当降低或者提高难度, 尽量调整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期望他们学得最好。

一.高考听力材料的改编

(一)短对话的改编

高考结果分析反映,听力测试的前五题即短对话丢分较多,这是因为在考听力时,考生似乎进入状态比较晚,注意力不能集中,还没等听出个头绪就结束了。一旦开头有听不懂的部分,有的考生马上就会心慌,导致后面的问题也听不懂。

因此在这一环节,我们将短对话的考查形式做了变动。并不急于给学生题目,而是先听对话然后再展示题目。学生会迫使自己努力集中精神,提高自己信息接受的速度,抓住整个对话的要旨。比如:

(二)长对话的改编

长对话因为播放两遍,学生往往都是在听第二遍时才选下答案。但只要对话内容不难,在阅读提干和选项,作出听前预测之后,学生是可以在第一遍听力结束时敲定答案的。因此在对学生长对话的训练上,我们将听力任务做了改变。

第一遍在学生迅速阅读题干和选项之后,静听录音,结合人物、时空、话题及背景推出正确答案。

第二遍针对听力材料的特点设置两到三个问题(extra questions),让学生能在第二遍听的基础上,尽可能完全理解所听材料的内在联系,领会其大意。而不是让学生被录音材料牵着鼻子走,听完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三)独白的改编

听力独白部分往往也是学生的难点。但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往往只要求完成三到四个选择题,除了零散的词汇,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这篇独白的大意。因此针对此现象,我们将独白部分听力的训练做了拓展,将听力材料设空。在做完选择题后,再进行单词填空训练。至此,学生对听力材料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理解。

除此之外,针对不同的听力材料我们在课堂上还可以尝试以下一些训练方法。

一.抓关键词

听力总归还是瞬时记忆,速记是提高瞬时记忆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听力水平的有效方式。

二.听写句子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发现,有的学生听懂了前半句,却想不起后半句,听懂了后文,又忘了前文。这是认知过程中的记忆缺失造成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接触到的大量听力材料,不仅仅要求学生从所听到的语言中找到准确的信息,更要对说话人的意图、态度、语篇的大意做出判断。记录时要速记、简写,如用阿拉伯数字,人名、地名用第一个字母等等方法,这些技巧性、方法性的训练对加强学生语音语义的记忆能力效果很好。

三.加强语音训练

单词发音是否正确,是否能把握单词之间的连读,弱读是干扰听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听力材料中应及时训练学生对语音的感受能力。教师可借助听关键词的语篇,发现其中的连读,弱读,指导学生进行语音训练。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语气和节奏等问题是提高听力水平的敲门砖,听读结合能使词句的音、形、意在记忆中迅速统一起来,减少判断误差。也可以通过歌曲中的连读训练等激发更高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主动学习的目的。

四.合理构建词汇

听力中的很多词汇是高中阅读课中不活跃的,或不常用的,因此在听力训练中尽量能建立某一话题的词汇库,帮助学生丰富语言图式。经过一系列的词汇挖掘,积累,不断地激活和构建,学生吸收并内化自己的语言图式,下一次碰到相同话题时,熟悉的语境,熟悉的话题,熟悉的词汇定然使学生信心倍增,为顺利答题提供语言知识的铺垫。

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是一个反复实践的、持久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听力教学策略,再掌握一些合理的听力技巧,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听力再处理使教师不断地从事教学研究,从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在对听力部分进行再设计之后,我发现了一些变化:从课堂角度看,教学形式更加丰富了,学生对英语学习更加感兴趣了。从语言教学的本质看,听说读写更加融为一体,语言学习更为综合化。

上一篇:教学改革背景下对高职教育实施素质教育 下一篇: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小学教学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