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教学应突出学生好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10-20 12:44:03

学校体育教学应突出学生好习惯的培养

人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过一个自觉认识再到选择行为的过程,并遵循着道德认识、道德行为的发展过程。道德认识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在学校体育中教师应树立抓养成、促规范,从小事做起的指导思想。只有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出发,在学校体育中渗透养成教育,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如团队精神、拼搏精神、竞争意识和终身体育的思想。学生的道德观念是从大量而具体的道德情景中概括出来的,他们从上体育课要排队练习队列和完成学习动作,在课间时要按照顺序到操场、全校集中做广播操等具体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在学校一切活动必须遵守校规校纪,照章办事。如何在学校体育中更好的渗透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行为习惯的培养

1、 受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养成习惯的表现上差别较大,例如,在校园内为所欲为,有着种种“不拘小节”的习惯。平时脏话连篇,毫无顾及;见到老师,不理不睬,趾高气扬,缺乏应有的礼貌;有的一见到好就上(也就是俗称的见好就顺杆爬),礼让美德越来越淡薄;有的大手大脚,视浪费为阔气,在校外更缺少起码的公德意识,什么都显得无所谓等等。

2、 学校体育的特殊性在于要在各种场合,通过身体上的活动来达到需要的目的,因此也更需要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体育运动中更能表现出一个人的修养,综观我们熟悉的许多体育明星们,在比赛中,尤其是在受到外界影响或挫折时的表现可谓是千差万别,有些是破口大骂,追打裁判,做出流氓动作,有些却表现出绅士般的风度,令人折服,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

3、 校园中的学生在学校体育中同样也存在着这样明显的差别。道德习惯是一种自动化道德行为的过程,它是一个人由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品德的突破点,是品德发展的指标。要通过一系列的模仿,无数次的重复、有意识的练习等实践活动来培养,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时要通过这些方面来进行:比如在进行队列操练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采用分组比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互助、拼搏精神;也可以通过每次安排专人接还体育器材来培养学生的良好意识;在课堂练习时学生如果说脏话,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要及时的进行惩戒性的教育,但要注意采用的方式;布置适当的课外练习,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培养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等。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育人与育体相结合,以育人为本。

二、意志品质的培养

1、 学生对待挫折的态度 :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发展了,学生学习压力大,竞争更加激烈,由此而造成的心理失调所发生的悲剧也很多很多,有些学生选择轻易放弃生命,有些选择了仇恨和报复,最后的结果都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这是许多家长所不能理解和不愿看到的现象。

2、 学校体育中体育教学练习和运动比赛的方式是培养学生耐挫折的最好方式之一。在平时的体育练习中学生会常常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从而会受到不同的挫折,例如,在篮球活动时会受到大个学生善意的藐视和戏弄,在进行支撑跳跃练习时,面对又高又长的跳箱需要克服害怕,丢人,受伤以及自卑的心理去不断的尝试,篮球比赛时输了就得下场和做俯卧撑等。当然过程是艰难的,但克服困难之后的成功感又是自己一种美好的回忆。在运动和比赛中失败会经常的伴随着每一个人,你总不能每次都摔摔打打,放弃不参加吧,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和你一起活动了,也会失去了许多的朋友。因此,在受到挫折之后的崛起更让人佩服,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都来参加运动,来感受运动带给我们的酸甜苦辣和乐趣。

三、在教学中培养团结协作,相互配合的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尤其是孩子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少了,而现在的社会大力提倡和强调团队精神,一个不能适应团队的人,面对的困难会远比别人多的多,也会失去许多的机会。团结是一个集体进步的精神力量,在比赛中使学生分享团队的幸福和快乐,久而久之,这种意识将会影响到学生的言行和认识,对其养成习惯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

1、 体育教学中,大多练习都要在相互配合,团结协作下才能完成。

认知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活动,具体体现到团队精神培育上,就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团队精神对人成长的意义及其对人走向成功的作用,进而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我。例如在体育活动的球类比赛中,经常有个别学生表现得我行我素,不与同伴配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用“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棵树与一片林对抗风沙侵吞能力的对比等方法,诱导学生认识个人与团体的关系,以及团体对个人优良品行的助长作用。为使学生加深对团队精神的理解,也可做群体孤立个体2—3天的实验,让被孤立的个体“现身说法”等,进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维护集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2、在体育教学中为团队精神的培养创造机会

团队精神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和教育熏陶而逐渐形成的。因此,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团队精神培育,就会取得具体的效果。例如,1000米的测试中由于部分同学意志品质不够坚定,坚持不到终点,此时如果运用团体的力量为他们加油,鼓励,他们就会精神振奋起来,坚持到底。再如,体操项目的练多需要保护帮助,教师充分利用其特点,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助协作精神。另外如球类竞赛,需要同伴之间的默契配合,相互鼓励,团结拼搏,才能取得胜利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一直坚持教育为首,注重个体社会化培育,学生就会在情感、行为、举止上得到团队精神的影响,进而成为社会成功的一员。

四、将美育以及终身锻炼的习惯渗透到体育教学中。

学生在从事体育运动时,内心有着深刻的体验,如期望、喜悦等。不同的运动项目也以其不同的精神形象的特色,对人有不同的精神感染作用。如田径之勇猛,体操之优雅,球类比赛的拼搏等。教学训练中应启发学生深刻领略,受到熏陶。实现对外部形态的机体感觉和对内在的精神实质的心理体验相结合。

1.注重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例如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鉴赏美、创造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形体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含义。

2、体育还可以与美育结合,如一些体育教师上课,不仅教练了田径等内容,而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舞蹈、音乐引进操场,引导学生在乐曲的伴奏下,自然而欢快地跳起集体舞蹈。这样,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陶冶了情操,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时,存在种种的人际关系,人的品德,心灵之美在此中有深刻、生动的表现。应通过组织专门的有关练习,如保护帮助、对抗等。采用示范讲解等多种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对人际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学校体育中提倡对养成教育的培养,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合格有用的人才。是提倡教师如何在学校体育教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没有强加和说教的感觉,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容易达到实际效果。也并不是要把体育课上成保健课、政治思想理论课。学校体育的核心是以身体的体育活动为基础,让学生积极参入到体育活动中去,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最终能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的“四变” 下一篇:从声乐视角看歌唱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