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铁路局地铁修建项目环境风险管理研究

时间:2022-10-20 09:09:34

济南市铁路局地铁修建项目环境风险管理研究

摘 要 本文以济南地铁建设为背景,依据工程建设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对地铁施工的特点、施工期周围环境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根据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分析并选择合理的风险管理处置对策,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而促进济南城市交通建设。

关键词 道路交通; 地铁修建; 项目管理; 环境风险

中图分类号 U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9-0058-02

1工程地质概况

济南泉域,其中从北往南以此经过了岩石年代有:第四系、新近系、二叠系、石炭系、奥陶系、古生代寒武系等,其济南的中部和北部分布了大量的碳酸盐系,这些岩石不够坚硬结实,主要有:云斑灰岩、细晶白云岩等,岩石中间还含有许多孔道,使得水质很容易通过岩层,造成岩层的孔洞,岩石的承载力下降,结实度和耐压性的下降。

济南的岩体大面积分布于济南的市中心和周边地区,总体呈现体界面北陡南缓的局面,总面积达到330km2,而且在济南的地下富含铁矿,其中中性的铁矿就多达10多处,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这些铁矿的存在同样给济南地铁的修建带来了隐患。

2水文地质特征

对济南市的泉水分布进行了进一步的探测表明,其中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为济南市区的最主要的地下水,大约水的埋深有一米到二十米不等,部分的岩风化裂隙水被来自松散岩类孔隙水侵入,造成了岩溶水自南向北运动。

3环境风险分析

由于不同的地铁线地质构造,水文特征的变化,地铁施工技术环境风险也同样在变化。在建设地铁的过程中,带来了环境的危害,对此问题进行一一的分析。

3.1施工技术对泉水水位造成的风险

由于水的存在,防水大坝成为地铁施工技术中最为复杂的一部分。在济南,地铁施工很可能对泉水资源带来不可思议的影响。在地下含水层结构相交的地方,或在围堰地下水径流的分布,都不能保证在地铁施工现场顺利的避开这些水源,岩溶通道的径流水以及挖掘形成的岩溶水都会对泉水的喷涌造成影响。

3.2地铁建设所带来的风险地下水

济南建地铁隧道,将改变地下水径流条件。挖掘地下的孔洞不可避免地导致增强阻水面的水面上升和顺水面地下水位下降。水位的变化,势必对济南的部分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3.3施工材料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风险

化学注入水泥浆裂缝结构的形成空隙附近通过地下水浸出的影响,由于有离子的交换,沉淀聚合分解反应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济南地下水污染,使得水质恶化。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也使浅层地下水和济南深层地下水串层污染发生。

3.4建设的地下岩溶所造成的风险

济南地层中主要是灰岩岩溶发育,当地的洞穴分布(不均的大小洞穴),填充物不统一,长期地铁运营振动加剧的会导致岩溶塌陷,破坏土体结构的平衡。

4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4.1足够的科学理论的记录,建立环境风险防范计划

在建设济南地铁之前,应进行彻底的地质调查工作,并做出充分的理论准备。拟议的济南设计地铁线,以避免环境风险的出现或不适合该地区的建设的试验段施工前,应对地铁建设的安全隐患提高认识,并采取行动适当解决这一隐患,为后续地铁建设的科研工作做好铺垫。

4.2采用高科技的技术,合理的科学评估

鉴于济南市复杂的地质条件,在修筑地铁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先进的技术施工方法,以有效地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地下施工过程。还应考虑和区分不同类型的环境危害和施工方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工程风险的分类。在现有的风险评估系统的基础上,结合济南的特点,形成一个更全面的,综合性的,实际的风险等级标准的规定。

4.3健全地铁环境信息,减少施工损失

为了确保数据和信息的风险监控和响应时间,对新建的地铁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应创建一个地铁安全风险的管理信息平台,有利于快速和有效的安全风险分析,迅速的做出控制和管理决策。

4.4加强研究和监测工作

在施工现场的项目的早期阶段计划进行彻底的工作,详细的地质研究,对其进行合理的科学环境影响评估。加大监控力度,充分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全面的监控,配备时时监测队伍,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形成严格的标准化模式。

5结论

本文从地铁项目工程特点和风险源入手,对济南地铁修建项目的风险管理,尤其是结合济南特殊的地质水文特征,分析与选择了合理的风险管理处置对策。然而,环境风险管理只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要使工程能够顺利进行还需配合其他如项目的整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只有综合协调各方各面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促进城市交通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l]万方数据库:http://.cn/Periodical.aspx

[2]朱胜利,王文斌,刘维宁,等.地铁工程的施工风险管理[J].都市轨道交通,2008,21(l):56-60.

[3]巩春领.地铁施工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53-60.

[4]钱七虎 ,戎晓力.中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相关建议,2008.

[5]朱晓,许民利.项目管理研究综述[J].价值工程,2008(11).

上一篇:蓄热烧嘴在熔化炉上的应用 下一篇:新媒体时代电视传媒的品牌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