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0m地表覆盖信息的GIS应用方法研究

时间:2022-10-20 08:21:16

基于30m地表覆盖信息的GIS应用方法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全球两期30米人造覆盖数据,将地理遥感数据运用于城市规划实施评价,发挥其在城市规划、地理监测等方面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成都平原地区2000和2010两个基准年30米人造覆盖数据集,对成都“198”地区规划的实施进行评价,针对变化较大区域进行详细研究。198规划基本上得到严格实施,对生态绿楔的保护较有成效。但对建设用地开发缺乏深入控制。

[关键词]GIS 地表覆盖信息 遥感数据 人造覆盖 “198”规划评价

中图分类号:TV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227-02

1.成都“198”地区规划简介

成都“198”地区是指成都市中心区城区全部及新都、龙泉、双流、温江、郫县深入外环路以内的,成都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总面积约198平方公里的“郊区农村用地”,环状包裹中心城,是成都市门户地区,参见图1-1。

1.1 “198”地区规划背景与现状问题:

规划背景:快速城市化使城乡建设用地需求大增,要求城市规划做到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都市中心城非城市建设用地城乡统筹规划――成都市“198”地区控制规划》是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试点规划。 “198”规划的目的是以专项规划的形式严格控制绿化带及耕地保护,“198”建成后将成为成都市的都市通风口和城市绿肺,对成都的生态环境和城市人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98”地区现状问题主要表现为:“198”地区现状属农村地区,总体呈现城市边缘区特征。与城市的二元结构矛盾凸显、“三农问题”、土地使用率低。与城市化快速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就业等发展趋势衔接不够。

1.2 规划理念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98”地区规划立足于从体制上突破解决问题,其根本做法是统筹城乡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

规划强调土地、功能、空间、支撑系统、管理机制的重构。土地重构指国有地与集体土地整合,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作为划分土地使用的标准;功能重构强调调整土地使用性质以调整优化生产模式;空间重构旨在优化用地布局,集约利用居住用地,依托交通资源、环境资源、文化资源整理集中地建设用地;支撑系统重构是指在居民就业、福利、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方面按城市标准配套;管理机制重构将“198”地区纳入城市管理平台实施统一规划、土地、建设、房屋管理。

1.3 “198”规划内容

“一环六片多点”的用地布局。一环指用地环状分布;六个重要功能片区分别为北郊片区、上府河片区、江安河片区、高新南区、“五朵金花”、十陵片区。

1.4 规划指标分析

1.4.1现状指标:

“198”地区涉及成都市11个区(县)的26个街道办事处(含镇),2006年现状人口约22万人。

用地现状(方面,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约为20%,水域、耕地、村镇建设用地、村镇居住用地、村镇企业用地约为80%,参见图1-2。

土地征用:规划区现状建设用地约74平方公里。合法用地约62平方公里(国有建设用地约21平方公里、集体建设用地约41平方公里),现状需保留项目用地约8.11平方公里。

1.4.2 规划指标:

规划用地统计:规划140多平方公里生态用地(建设森林、草地、花卉、水体和生态农业等项目,塑造成都都市大景观),规划40多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娱乐、旅游、商务、住宅等)[1]。规划实施建议:将生态绿地和建设用地按照一定比例捆绑包装成若干个项目,作为拍卖条件通过企业来实施,并与建设项目同步验收[2]。

2 “198”地区规划实施评价

规划评价主要依靠GIS平台处理30m地表覆盖信息,从宏观上把握“198”地区整体建设情况,并在其基础上选择城市建设量大的斑块结合现状调研进行重点分析,从而实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并实际指导未来城市规划的实施工作。

2.1 GIS数据平台简介

GIS平台在规划的现状分析、方案推敲核算、实施监督阶段均可采集数据,将地表覆盖分类成果数据以颜色区分用地性质,分析现状土地适用性、规划实施程度、规划实施合理性等。尤其在土地重构中能有效检验“198”规划理念的实施,及时了解规划实施进度,对保护区域进行监控,确保成都绿环及绿楔的保护,及时监督城乡土地资源的统筹成效,有利于城市有序生长。

2.2 成都主城区建设分析

2000-2010年,成都市城市发展方向主要为向东、向南,城市新建区主要集中在龙泉驿区及天府新区,“198”地区内建设量(即人造覆盖区增加面积)较成都市域内其他地区的建设量增长较少,基本上实现了规划预期目标,参见图2-2。

2.3 “198”地区建设分析

通过GIS统计2000年与2010年“198”地区内各类耕地、人造覆盖(建设用地)、水体、无数据区[3]的面积,对比得出10年间土地使用变化情况并分析成因,参见图表2-1,2-2。

参见表2-3,通过2000年与2010年遥感数据对比,发现人造覆盖区面积有所增加(2.18公顷),其基本与耕地减少量相当(2.51公顷),其他类型土地水体面积维持不变。

“198”规划严格控制了40多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上限,GIS系统可对新增建设用地进行定位及用地性质、面积、开发强度监督管理。本文重点分析2处建设用地集中增加区域进行分析。

2.4 “198”地区重点区域分析

本次规划实施评析根据2000年和2010年遥感数据资料,选取了新增建设面积较大且集中的2处区域进行相应分析,参见图2-3。经对比,两地块均处于成都区县交界处,行政边界交叉位置导致的“不管”现象促成违规建设。

2.4.1 一号地块分析

规划分析:

通过2010年与2000年遥感数据对比,1号地块中新增建设斑块以通往成都西客站的铁路为界划分为南北两块,南侧斑块主要为2003年修建的成都石室外语学校和少量村民自建住宅,北侧斑块主要为2007年城乡统筹为目标修建的清醇家园安置小区和2006年动工建设的中国小镇及欧陆风景街,参见图2-4,表2-1。

通过对1号地块内3处地块的板块形状特征分析可知其形状指数较低,形状较为规则简单,人造覆盖区域受人干扰较多,参见表2-2。通过遥感数据和实际建设项目查询,能及时定位违章建筑的准确位置、确定其建设时间,利于加强对城市违章乱建的管理,其中本区中的违章建筑群欧陆风情街和中国小镇即属于违章乱建建筑,已于2011年和2013年分别被拆除。

2.3.2 二号地块分析

2号地块内,2009年成新蒲快速路及绕城高速江安立交的开工建设极大改善了本区的交通条件,加之江安河景观带动了周边建设开发,参见图2-5,表2-3。

2号地块内3处地块形状指数较低,形状较为规则简单,人造覆盖区域受人干扰比1

号地块更多,主要体现在地块的边界确定,参见表2-4。

GIS数据分析能实时呈现城市建设情况,对于分析交通发展等带来的地价升值及城市蔓延趋势有很大作用,对城市发展预测进行验证研究,辅助城市规划实施监督与规划调整。

3 “198”规划实施总评

结合遥感数据,对2000年至2010年成都城区发展及“198”规划实施进行了梳理。198规划基本上得到严格实施,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保证了生态绿楔的实现,但仍有以下问题:

规划不深入:198规划中建设用地与生态保护捆绑的的管理模式,用地开发重视总量控制,虽给予城市空间灵活多变的可能,但缺乏对建设用地的定位定量控制,导致违规建设。

规划管理疏漏:198规划范围涵盖成都多个区县,行政交界处的行政管理交叉与疏漏导致违章建筑出现。

次生问题:前期管理不善,导致后续的,耗时耗力,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破坏,对社会秩序带来不利影响。

规划建议:建设进行时应实时监管,结合环境评估,建设用地总量核算,从源头控制违章建筑。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实施中发现的规划不足应结合景观规划、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等及时调整。

4 地理信息平台使用建议

1.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应用上,遥感地理信息具有巨大的使用价值,对其精度具有较高的要求,精度应提高至10×10米以内;

2.应与其他相关城市管理资料,例如人口数据、交通设施及其他基础设施数据关联,形成整体系统,提高其分析、预测能力;

3.城市规划与建设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精度,利于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惜秒,杨俊峰,杨伦等.成都市中心城非城市建设用地城乡统筹规划――成都市“198”地区控制规划[Z].成都: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规划管理局,2007.

[2] 付敏,甘森.“198规划”是一种成都模式――专访成都市规划设计院副总规划师 张惜秒[J].西部广播电视,2009(10):40-41.

注释

①付敏,甘森.“198规划”是一种成都模式――专访成都市规划设计院副总规划师 张惜秒[J].西部广播电视,2009(10):40-41.)

②成都市中心城非城市建设用地城乡统筹规划――成都市“198”地区控制规划http:///jiaju 2013-10-14)

③无数据区:遥感数据缺失区域

作者简介

郑曼文,女,西南交通大学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

青竹,男,西南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

指导老师:崔珩,女,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上一篇:对塞罕坝林业苗木选育的现状与改进措施探讨 下一篇:履带起重机倾翻事故分析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