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业文化与中职服装专业教学对接

时间:2022-10-20 06:44:30

浅谈工业文化与中职服装专业教学对接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准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存在的基础就是为了满足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鉴于此,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要在先进工业文化的视角下,积极探索工业文化与中职服装专业教学对接的路径,将服装产业的优秀企业文化引入课堂,开展工作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工业文化素养。

关键词:工业文化;中职教育;工作价值观;服装专业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准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存在的基础就是为了满足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但目前面对“80后”、“90后”为主导的劳动者全面进入职场的态势,如何将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年轻人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并且能尽快成长起来,如何让这些“生力军”成为企业用得上、留得下、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现在中等职业学校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鉴于此,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要在先进工业文化的视角下,积极探索工业文化与中职服装专业教学对接的路径,将服装产业的优秀企业文化引入课堂,开展工作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工业文化素养。

工业文化与中职服装专业教学对接的意义

工业文化(Industrial Culture)也可称为产业文化,是优秀企业文化的概括结晶,是人类在长期工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工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尊重一切劳动,尊重一切劳动者的现代工作价值观。我国教育部职教中心所余祖光所长认为:先进工业文化应包括合格公民的意识与行为规范,合格劳动者的意识与行为规范,合格企业法人的意识与行为规范,环境生态意识与行为规范,多元文化理解与行为规范。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提出:“工业文化进校园,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课堂。”这一观点的提出,为解决目前中职毕业生与企业员工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示。中职服装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区域内各类服装企业,可从事服装制版、服装制作、样衣制作、服装质检、包装检验、服装销售及服装市场营销工作。但当下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并不满意,满意度不够不仅仅是学生的技能不够,而且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文化的要求。因此,将先进的工业文化融入到教学中,让当代中职生接受、认同企业文化,使中职教育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让学生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从而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质量服装专业人才。

工业文化与中职服装专业教学对接的必要性

1.学生与员工、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

在调查企业对中职服装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重点以淮安及周边地区的服装企业为例)与中职服装专业毕业生的适应能力情况时发现,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适应能力、工作责任感、技能熟练程度、工作投入状况等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差距。

2.教学内容中缺失对工作价值观的渗透

目前中职学校实行着“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学校前两年集中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这种模式对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开拓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技能培养为重,虽然在专业目标定位、课程教材、质量评价等方面也都以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专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学内容中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工作价值观的渗透,致使学生理想与现实相脱离,没能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

3.教学方法上缺乏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

学校的教学设施虽日益完善,但文化软实力不足与教学资源有限,在教学方法上目前以教师讲、演、学生听、练为主;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等的限制,教师的讲授也多局限于教室、书本、学校实习车间,缺少实践演练,也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老师牵着走,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无企业记件竞争激励意识,使得学生难以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能力,这样直接导致学生进企业后的工作态度、责任承担、团队协作、努力上进、革新创造等素质的培养效果不尽人意,从而缺乏竞争优势,企业需要花很大劳动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教育。

工业文化与中职服装专业教学对接的途径

1.理论课程:将“教书育人”具体化

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外语、计算机、德育等基础课程要突破书本的局限,在学好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结合行业特点,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服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如:德育课上利用学校网络资源优势,引入优秀服装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于服装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行业素质的课程,如服装设计基础、服装材料、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市场营销、服装CAD等课程,在这些课程的教授中,教师在对自己教授学科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突破教书的局限,将目光集中到育人上来,将抽象的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创新力。

2.实践课程:将理论知识层层深入转化为实践能力

在实践课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可通过参观、教学、实习等方式,将课堂从学校转移到企业中去,让学生在服装厂、服装商店等实际环境中进行学习。如我校在服装缝制与工艺课程教学中,老师利用带领学生进厂实习和假期的观摩学习形式,让学生走进弗牌制衣的生产车间,在车间里学习弗牌制衣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如:在企业园区必须穿统一的厂服,在车间里工作有严格而细致的要求等。回到学校将这些要求规范补充进服装缝制与工艺专业考核标准中,以产业工人的生产和行为习惯规范学生的专业学习行为。

3.活动课程:丰富多彩且富含教育意义

结合中职学校学习的特点,设计和组织一些特色课程与活动。例如,利用晨读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弟子规里对人的行为方式的规范是很全面的,对学生更有说服力;利用晚自习时间组织学生一起观看每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等节目,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每周一组织学生观举行旗仪式,通过这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引导学生将这种爱国爱家乡的热情与本专业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从而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如参加义工服务活动,到福利院奉献爱心,利用本专业的特长,给孤寡老人缝补服装,也可以开展计件记工比赛、校园服装销售能手比赛等,在锻炼中、竞争中,让学生增强竞争意思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提升他们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勇气和决心,从而完善学生的工作价值观。

4.师资配备:做到“走出去,请进来”

“走出去”,就是要求相关教师要经常深入到服装企业或相关服装行业当中,通过与企业人士交谈或者亲身经历企业实践,主动接受本专业企业文化的熏陶,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业文化素养。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会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优秀的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先进工业文化的教育。

“请进来”,可聘请企业负责人作为“客座教授”对学生进行“传道”;还可以通过聘请企业优秀员工来为学生进行“授业”;也可以让本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及正在服装企业或服装销售业岗位上实习的优秀学生,对在校的学弟学妹们进行“解惑”。

上一篇: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浅谈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