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农药线灭和生旺防治草莓病虫害田间防效试验研究

时间:2022-10-20 06:03:31

微生物农药线灭和生旺防治草莓病虫害田间防效试验研究

摘要 进行微生物农药线灭和生旺防治草莓病虫害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使用10亿cfu/mL线灭(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的3个处理都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以草莓移栽后,施用10亿cfu/mL线灭(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45 kg/hm2对水750 kg/hm2穴浇灌根处理增产最高,且草莓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浓绿,鲜果果型大、品质好;在草莓温室大棚内草莓移栽后白粉病发生初期,用80亿cfu/mL生旺(枯草芽孢杆菌)悬浮剂100倍液750 kg/hm2,连续喷雾4次(间隔期5~7 d),对白粉病防效可达78.6%,防治效果显著。10亿cfu/mL线灭(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和80亿cfu/mL生旺(枯草芽孢杆菌)悬浮剂可以在温室大棚草莓生产上示范推广应用。

关键词 草莓;根结线虫病;枯萎病;白粉病;线灭;生旺;田间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6.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133-02

东海县黄川镇有着“中国草莓第一镇”的美称,是苏北鲁南地区最大的草莓交易市场,拥有温室2万栋,草莓种植面积达到0.2万hm2,占耕地面积的45%,年产草莓5万余t,实现产值4亿元,年纯收入超过15万元/hm2,是江苏省种植规模最大的草莓基地。近年来,由于多年重复种植草莓导致草莓根结线虫病、枯萎病等土传病虫害和白粉病、叶霉病等气传病害逐年加重,特别是设施草莓栽培中由于温湿度条件有利于该类型病虫害的滋生和蔓延,使该类型病虫害危害程度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生产的草莓的产量和品质[1-2]。为了有效控制草莓病害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同时综合考虑减少药剂对草莓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笔者引进了江苏新沂中凯农用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微生物农药线灭(蜡质芽孢杆菌)和生旺(枯草芽孢杆菌),于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在江苏省东海县黄川镇新沭村草莓温室大棚进行田间药剂防效示范试验,为草莓病虫害田间防治寻找新的无公害生物农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作物为大棚栽培的草莓,草莓品种为明宝。试验药剂为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市售;80亿cfu/mL生旺(枯草芽孢杆菌)悬浮剂和10亿cfu/mL线灭(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2种微生物农药均由江苏新沂中凯农用化工有限公司提供。防治对象为草莓根结线虫病、枯萎病、白粉病。

1.2 试验设计

试验示范地点设在江苏省东海县黄川镇新沭村的大棚草莓园内。试验共设5个处理,处理1:移栽后用10亿cfu/mL线灭(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45 kg/hm2对水750 kg/hm2穴浇灌根,白粉病发病初期开始用80亿cfu/mL生旺(枯草芽孢杆菌)悬浮剂100倍液喷雾防治;处理2:移栽前整地时,用10亿cfu/mL线灭(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30 kg/hm2对水750 kg/hm2喷施于腐熟有机肥上,并将腐熟有机肥翻耕到土壤下5 d后移栽,白粉病发病初期开始用80亿cfu/mL生旺(枯草芽孢杆菌)悬浮剂200倍液喷雾防治;处理3:苗期用10亿cfu/mL线灭(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60 kg/hm2随水漫灌,白粉病发病初期开始用80亿cfu/mL生旺(枯草芽孢杆菌)悬浮剂300倍液喷雾防治;处理4:苗期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30 k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白粉病发病初期开始用80亿cfu/mL生旺(枯草芽孢杆菌)悬浮剂200倍液喷雾防治;以清水作空白对照(CK)。3次重复,小区面积40 m2。2012年8月25日对种苗进行移栽(假植苗),每畦(畦宽60 cm)草莓种植双行,按三角形方法种植,株距为20~22 cm,栽植10.5万株/hm2左右,种植后按照常规管理。喷雾采用手动喷雾器。80亿cfu/mL生旺(枯草芽孢杆菌)悬浮剂分别于2013年3月3日、3月10日、3月17日和4月10日连续喷雾4次,喷液量为750 kg/hm2 。

1.3 试验调查

每次用药前调查病情指数,药后7~14 d调查防效,最后1次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26日。

1.3.1 草莓白粉病调查。调查方法采用5点随机取样,每点选5株草莓,调查果实发病情况,以果实为单位进行分级调查,按照草莓白粉病田间试验分级标准,果实调查分级: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果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果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果面积的16%~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果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果面积的51%以上[3-4]。

1.3.2 草莓根结线虫病、枯萎病调查。调查方法采用5点随机取样,每点选20株草莓,调查无病株和各级发病叶片情况,以叶为单位进行分级调查,草莓根结线虫病、枯萎病的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病株叶片有25%以下发病;3级:病株叶片有25%~50%发病;5级:病株叶片有50%~90%发病;7级:病株叶片几乎全部显症状[5-6]。

1.3.3 调查计算方法。病情指数及防效计算公式如下[7-10]:

病情指数=■×100

防效(%)=(1-■)×100

式中,CK0为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草莓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10亿cfu/mL线灭(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不同处理对草莓根结线虫病都有一定防效,处理1的平均防效为78.6%,处理2的平均防效为75.9%,处理3的平均防效为76.8%;处理4的平均防效为0,可见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对草莓根结线虫病没有防效。

2.2 对草莓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10亿cfu/mL线灭(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不同处理对草莓枯萎病的防效都很理想,处理1的平均防效为87.8%,处理2的平均防效为84.3%,处理3的平均防效为82.5%,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也有一定防效,但不太理想,平均防效仅为46.8%。

2.3 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80亿cfu/mL生旺(枯草芽孢杆菌)悬浮剂能有效防治草莓白粉病,各处理防效在65%以上,以80亿cfu/mL生旺(枯草芽孢杆菌)悬浮剂100倍液喷雾防效最高,为78.6%。

2.4 对草莓平均产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的平均产量均有显著增加,产量最高的是处理1,为97.5 t/hm2,较CK增产58.5 t/hm2,增幅150%;其次是处理3,产量为91.5 t/hm2,较CK增产52.5 t/hm2,增幅135%。

3 结论与讨论

在温室大棚正常栽培情况下,移栽后,分别用10亿cfu/mL线灭(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45 kg/hm2对水750 kg/hm2进行逐穴浇灌;或移栽前整地时,对腐熟有机肥用10亿cfu/mL线灭(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30 k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并将腐熟有机肥翻耕到土壤下5 d后移栽;或苗期将10亿cfu/mL线灭(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60 kg/hm2随水漫灌,这3种使用方式对草莓根结线虫病和枯萎病都有显著防治效果,对根结线虫病防效达75%以上,对枯萎病防效达80%以上。而苗期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30 k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对枯萎病防效仅为46.8%,对根结线虫病防效为0,故在生产上宜使用10亿cfu/mL线灭(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防治草莓根结线虫病和枯萎病。在草莓温室大棚内草莓移栽后白粉病发生初期,喷施80亿cfu/mL生旺(枯草芽孢杆菌)悬浮剂100倍液处理对白粉病防效可达78.6%,有显著防治效果。

从试验各处理最后草莓平均鲜果单产看,使用10亿cfu/mL线灭(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的3个处理都有增产作用,但以草莓移栽后施用10亿cfu/mL线灭(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45 kg/hm2对水750 kg/hm2穴浇灌根处理增产最高,草莓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浓绿,鲜果果型大、品质好。

10亿cfu/mL线灭(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和80亿cfu/mL生旺(枯草芽孢杆菌)悬浮剂可以在温室大棚草莓生产上示范推广应用。防治草莓根结线虫病和枯萎病:移栽后用10亿cfu/mL线灭(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45 kg/hm2对水750 kg/hm2灌根、用10亿cfu/mL线灭(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30 kg/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洒到有机肥上并翻耕到土壤下5 d后移栽、苗期用10亿cfu/mL线灭(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60 kg/hm2随水漫灌;防治草莓白粉病:可在草莓移栽后白粉病发生初期用80亿cfu/mL生旺(枯草芽孢杆菌)悬浮剂100倍液喷雾750 kg/hm2,连续喷雾3次,间隔期5~7 d。

4 参考文献

[1] 程菊娥,戴建平,刘建宇.55%福美双·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长江蔬菜,2010(4):61-62.

[2] 郑生岳.苹果白粉病在陕西洛川县发生情况与药剂防治技术初探[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7):23-24.

[3] 陈雯舒,曹远银,孙仲桂,等.放线菌C-2发酵产物对草莓和黄瓜白粉病的生防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10(3):137-138.

[4] 郭彩霞,谢克虎,迟晓红.50%嘧菌环胺WG防治樱桃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北方园艺,2010(16):163-164.

[5] 刘长海,党志明.洛川苹果病害的动态监测[J].河南农业科学,2012(8):111-114.

[6] 乔趁峰,赵俊芳,吉洪坤,等.25%戊唑醇水乳剂田间防治桃穿孔病试验初报[J].中国园艺文摘,2012(12):46,35.

[7] 郝祥国.根结线虫病防治措施[J].宁夏农林科技,2013(2):125-126.

[8] 刘平.根结线虫病治理方法[J].农家致富,2013(14):35.

[9] 乔燕春,林锦英,谢伟平,等.瓜类枯萎病研究进展(综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3(3):272-278.

[10] 李秀玲.浅谈茄子重茬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15):29.

上一篇:南瓜实蝇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下一篇:常用苗后除草剂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