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时间:2022-10-20 05:42:14

金融机构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提要本文论述金融机构会计信息的表现形式以及形成的原因,说明会计信息失真对金融机构造成的危害,并对金融机构会计信息失真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金融机构;信息;失真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目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会计界若干难题之一。笔者在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中,发现金融机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时有发生,应引起管理层以及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分析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会计信息处理不当造成的失真;二是经济业务失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三是财务会计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通常所说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一是会计凭证提供的信息失真;二是会计账簿生成的信息失真;三是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失真。在金融机构主要有以下表现:

1、编造会计凭证,调整贷款。如某分行,为了增加贷款规模,编造会计凭证,调增贷款,其贷转存资金通过客户经理控制账户转入证券资金账户或其他金融机构。

2、内外勾结构造虚假的交易循环,调整存款。个别行授意会计人员与客户单位一起通过办理汇票的形式在期末开出银行汇票,期初未用退回,或通过转入存款较低的金融机构,减少年初存款基数,以达到完成次年考核任务的目的。

3、故意对相关明细科目、风险分类采用错误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完成考核利润。如,个别行为了完成考核任务,错误地将贷款利息转化为中间业务收入等。

4、颠覆会计期间、权责发生制等基本假设,调节账面利润。如,某分行与客户签订服务期限为9个月的财务顾问协议,约定收取财务顾问费100万元,该行收到财务顾问费100万元,一次性计入财务咨询业务收入,未从协议生效当月起按月预计收入。

5、未经客户授权虚增业务交易量。如某机构通过晚上加班代客户存入小额现金的形式、批量为多户个人客户激活个人网上银行等。

(二)产生非法失真的主要原因

1、追求短期利益,忽视法律风险。个别基层机构追求小集体的短期利益,置规章制度于不顾,不惜弄虚作假,以达到完成考核任务,套取考核奖励的目的。

2、执规不严,处罚不够。由于管理部门执规不严,对造假者打击力度不够,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会计信息的造假,低廉的造假成本,高额的造假回报和利益驱动,使得一些人敢于铤而走险,置企业法规于不顾。

3、监督体系不完善。由于绩效监督体系不完善,助长了会计造假的恶性循环。再者,相关部门在业务检查中也未对会计信息的造假和以达到谋取小集体、个人利益的问题予以高度关注,使得违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也是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之一。

二、金融机构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危害会计人员。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使前台会计操作人员在执行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上大打折扣,或者说是在实际操作中降低了执行财经法纪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财经法纪的践踏。这样做,会计人员本身也是受害者之一,违规行为一旦暴露,会计人员轻者将调离会计工作岗位,重者将受到法律制裁。

(二)损害相关方利益。金融机构会计信息失真,其实质关系到经济利益的分配。例如:故意将利益分配比率较低的收入转移到利益分配比例较高的收入科目中,以获取较大的短期利益。一方面给管理层提供了错误的信息,乐观地估计某些业务发展水平,误导管理层管理决策;另一方面使造假者达到了提高业绩的目的。如此一来既损害了集体利益,又打击了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营造公平、公正、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因此,在加大员工绩效考核的同时,应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有力打击会计信息造假行为,堵塞绩效考核漏洞。

(三)诱发经济犯罪。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如假造会计票据、乱摊成本、设“两本账”、偷逃国家税收、转移资金搞“小金库”、虚增业务量获取高额奖金等,这些行为都会导致造成经营管理的混乱,从而诱发经济犯罪。如,内外勾结构造虚假的交易循环,调整存款,就会造成里应外合,将存款滞留在单位之外,为侵占和挪用公款者制造可乘之机。

(四)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失真的会计信息是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的导火索。会计信息的影响渗透于各项管理工作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含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的决策、计划或控制等。失真的会计信息导致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引起错误的社会经济政策出台,并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矛盾。金融会计信息,它就好比一个杠杆,是金融行业运行平衡的支点,一旦支点移位,虚假会计信息过多,杠杆平衡臂距相差过大,它就会挑动整个金融行业,使之导致金融危机,也就会出现金融风暴。

三、金融机构会计信息失真防范措施及对策

(一)规范性防范。主要是指企业利用具体的行业制度等方式,从经济活动的开始到会计处理的每一个环节均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对违犯规定的行为做出相应的处罚办法,从而为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提供保证。

(二)技术性防范。主要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财会人员及其有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专业素质和法律意识等方面入手,调动财会人员的积极性、责任心和荣誉感,主动规范,预防为主,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三)监督性防范。通过建立起科学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为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和真实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审计企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对企业、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情况真实与否做出审计结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大审计执法力度,依法严肃处理审计查出的侵犯所有者权益、国有资产流失、舞弊腐败等问题,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法犯罪线索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和有关部门立案查处。

(作者单位:建行河北总审计室)

主要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银监会(2007)第6号.

[2]金融企业财务规则.财政部(2006)第42号文.

上一篇:信息披露透明度与盈余管理 下一篇:成长型企业财务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