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时间:2022-10-20 05:34:57

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摘要: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于2009年开设了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而该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性和操作性都相当强,必须建立起实习实训基地才能够满足日常教学及实践的需要。从专业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明确了其建设目标与以后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好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重要保障。

一、专业背景现状和课程标准设计

1.专业的背景与现状。我院网络专业是与海南百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海南微软技术中心)合作创办,于2008年由海南省教育厅批准设置,2009年9月正式招生,现有两届学生。在这两年的建设中,由于校企合作初期的出发点略有不同,使得专业在设置初期的定位笼统,方向不清晰。经过2年来的努力,我们逐渐理清了专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基本确立了以“4+1”模式为主的核心课程模式(即:4门微软课程+1门纯实践课程),为进一步实现课程群组联动体系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特别是在基于海航集团的办学主体大前提下,我们更进一步明确专业的方向定位――民航与机场系统方向,将专业定位确定在为海航集团培养适合民航及机场信息化发展所需要网络类专业人才。

2.课程标准设计。以“网络技能,解决网络应用”的核心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主线,按照“学网”、“组网”、“建网”、“管网”、“用网”进阶规律和学习过程设置15门课程,构建“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课程。参照微软公司和ATA公司联合提供的专业培养方案,引入企业普遍认可的、岗位职业能力需要对应的国际IT认证证书,并使得课程学习要求与国际IT认证要求一致,课程内容与国际IT认证考试内容对应,课程学习与国际IT认证同步推进,实现“岗、证、课”一体。

二、实习实训基地的基本情况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流的校内实训基地是产学研相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有利于科研、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而增强他们在就业中的竞争实力并拓宽其就业渠道,从而确立学校在社会的良好品牌形象。

依据学院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学院关于实验、实训室建设指导性意见,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在两年的建设过程中投入近120万元,初步建成了“计算机组装实训室”、“网络实训室”和“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三个实训室。其中,“计算机组装实训室”的计算机设备全部是从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调拨,该实验室主要用于学生进行计算机拆机、装机实训;“网络实训室”配备了71台主流配置的教学用机以及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无线AP等网络设备,可以进行约16个实训项目(表2所示);“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以高职高专国家职业技能大赛标准为依据建成,设备主要由网络和布线两个部门组成,包含了防火墙、路由器、三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交换机模块以及网络培训实训装置、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装置、操作台及铜栏工具箱等,能够开展8个大类的实训项目(表3所示)。

2.校外实习基地。目前我院已与海南百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签署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积极推进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

海南百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海南微软技术中心)作为海南首家微软金牌合作伙伴,将海南省电子政务建设、旅游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实施作为重点业务方向,并于2010年12月正式升级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微软软件创新中心分中心”。作为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合作伙伴,除了在专业课程上与我院进行深度合作,还在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给予了学院大力支持。

三、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

1.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改变了长期以来在校内一直利用实验室训练学生的实训环境,将一些工程项目带进课堂,从而有效减少学生毕业后的实习、就业的恐惧,使得学习变得更像工作过程一样,实现了“任务驱动、案例演示、一体化教学和角色扮演”,做到了“车间是课堂,师傅是老师,员工是学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中练、练中学”,有效探索了课程学习与实习实训的一体化。

2.积极实施校企共建、共管,实现人才的订单式培养。积极联系行业和企业,推行校企共建、共管实习实训基地,不断改善实习实训基地条件。本着共建、共管的原则,由企业、院校共同组建实习、实训基地管理领导小组,校企共同科学管理实习实训基地,探索共建、共管的新模式,诸如: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校企相互交流,进而逐渐实现专业人才的订单培养,密切了校企合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百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将“海南微软技术中心考点”、“海南微软技术中心培训基地”设在我院,为学院全面负责组织或实施针对软件企业、社会人才的微软基础培训、专业培训、高级培训及认证考试提供了保障。同时,其使用的微软技术为我院学生实习、就业时实现“零适应”,更好地融入企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3.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提高办学水平。一是将企业向学院捐赠的设备逐渐改为调拨,充分利用设备的“剩余价值”,逐渐形成长期机制;二是依托企业的背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设一些虚拟实验实训室,增加虚拟和仿真实训项目,进而形成优质资源的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三是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开展顶岗实习,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从事生产性的工作,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能够从深层次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此外,还将进一步结合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再开辟一些信息化建设比较规范、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的公司作为实习基地,从而促进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为学生实习、就业拓宽渠道。

4.今后的建设思路。根据“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性课程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使之成为具备完善功能,虚拟仿真与真实职业环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在已有网络实训室基础之上增加核心交换与路由设备、安全扫描系统、入侵检测系统、信息安全管理设计系统等设备,使之能完成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攻防、路由交换、VLAN、VPN的实训项目。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在不断开辟新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好已有实习基地在学生顶岗实习中的作用,并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互派人员进行交流,开创校企合作共建、共管、共赢的局面,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资源。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换的必要环节,实习实训基地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生产实习教学的质量,只有下大力气抓好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企业认可、社会满意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彭博.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0,(7).

[2] 李桂梅,李科生.立足双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

[3] 吴明元.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

[4] 张卫东,周敏.计算机网络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创新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谈类比法在电场相关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90后高职生班级管理及班主任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