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传播呼唤专业精神

时间:2022-10-20 04:55:16

科技信息传播呼唤专业精神

日本9级大地震及引发的海啸,令我想起2004年东南亚那场同类大灾难。那次的震级为8.9级,海啸卷走20多万人的生命,惨状空前,举世震惊。当时国内媒体的报道比现在还要铺天盖地(这次与两会有冲突),对海啸肆虐的解释也五花八门,但切中要害者不多。当时世界报业协会下辖的NIE(报纸教育工程)委员会向部分会员推荐了一个报道海啸的四开版面。在这个小小的彩色版面上,报纸图文并茂地将地震、海啸形成并扑向海岛、大陆的全过程以及能量如何聚集和释放、为何到了岸边会形成冲天巨浪等说得清清楚楚。我不由感叹,这才是突发事件中专业化的科技新闻报道。

中国新闻业界和新闻教育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在科技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科学技术前所未有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21世纪,上述两界却悄悄放弃了对科技新闻传播的专业追求。对业界而言,上世纪80年代热热闹闹的科技新闻研讨现象早已消失,各综合媒体跑科技条线的记者和那些娱记们一样,既无专业训练,也很少在岗位上坚持个四五年。对教育界而言,上世纪90年代,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等校曾开设科技新闻专业课程,现在随着新闻传播院系呈几何级数的扩张,这样的专业课程反倒基本上看不到了。最近10多年来,《新闻采访与写作》之类的教材新出版了100多种,内容重复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却见不到一本像样的科技新闻教材。与此同时,欧美发达国家的科技新闻教育却普遍展开,针对新闻界的专业科技新闻培训乃至各类奖学金也层出不穷。

以上情况便是我推荐《科技记者报道指南》的大背景。这是一本翻译书,原名很长:A Field Guidefor Science Writers/The Official Guide of the NationalAssociation of Science Writers。可译作《科技报道指南――美国科学记者协会官方指引》(现书名似未能体现此书的权威性),2006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二版)。我两年前查找并通过Amazon购得一册,后推荐学生阅读(受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委托,我去年起在该院开设了“现代科技新闻传播”课程)。前不久发现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已于2009年12月出了译本,这为新闻学生及一线记者提供了学习的方便。

《科技记者报道指南》延续了第一版的特色,淡化理论而偏重实务。该书由多人多篇文章组合而形成一个体系,作者大都是富有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的专业科技新闻工作者。第二版虽换了全新人马,但作者水准不但没有丝毫降低,还与时俱进地体现了一些时代新特征,相关文字也有更高的参考价值,为NASW(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所推崇。题材方面,全书侧重生命科学(含医学、心理学、遗传学、营养学)、物理学(含工程技术和空间科学)和环境科学(含环境、自然、地球科学、灾害等)等目前最热门的科技新闻领域。体裁上,全书包含了消息、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特稿、趣味报道等形式的科技新闻写作。载体也是面面俱到,不仅涉及小型报纸、大型报纸、广播电视,也包容了杂志、科技图书和网络。书中还有采访写作的基本技能及较多采写实例,也体现了美国新闻教材深入浅出、平实通俗的一贯风格。

1994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现代科技新闻概论》。4年后我和清华大学刘建明教授等合作出版《科技新闻理论与写作》。后来还有些其他教材。但这些都陈旧了。《科技记者报道指南》是对我国科技新闻新教材空白的及时弥补。

上一篇:辞旧迎新版式面面观 下一篇:加强制度建设 杜绝虚假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