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探索

时间:2022-10-20 04:14:02

【前言】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探索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精选习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在解法上不拘一格,并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地提发散式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探索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的思考能力发展并不均衡。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需要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善于将课题转化为学生认知中的矛盾、内在的需要,还要不断设疑、激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让学生从情境中激发求知欲,从情境中产生问题。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以旧引新,沟通引趣;提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

在教学中,我尝试利用生动的问题情境。例如,教学《圆的周长》的导入部分:先出示不同圆形物体,要学生去测量它们的周长,学生感觉能够测量得出;当教师拿一根绳子在空中做圆周运动时组成的圆,学生感觉测这个圆的周长很困难,进而激发寻找更好的办法计算圆的周长的欲望。因此,教师只有努力创设情境,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做到教学民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与学氛围,才能打开学生的“问题闸门”,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变换思考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精选习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在解法上不拘一格,并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地提发散式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提出不同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样围绕学生周围的事物,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学习和再创造,巩固了所学的统计知识,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增添了许多社会知识,体现了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三、提高计算速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小学生的思维缓慢而不敏捷。计算的快慢,直接影响思维的发展,因此,进行提高计算速度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进行计算速度的训练,在课堂中通过心算、抢答、游戏、限时计算、限量竞赛等形式进行。并要注意教给学生简算的方法,让学生在计算中自觉运用。如在讲解《圆柱体》时,求空心圆柱体的体积方法多样,我引导学生讲出算理,让学生通过公式变形,最后使学生归纳出空心圆柱体体积较为简便的计算方法,即用面积×高求出。以后遇到这类问题,学生都能迅速地计算出来。经老师这么一讲解,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此外,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操作情境,形成乐趣,提高思维的主动性.另外,还可以通过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速度训练,如填数游戏、猜数游戏等形式的比赛,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因此,通过长期的速度训练,能提高大脑转数,促进思维发展。

四、鼓励思维求异,张扬学生个性

一个问题往往会有多种解法,不同的人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运用策略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呵护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对于新奇的想法,我们要保护与鼓励;要给学生创造“异想天开”的机会,决不要随便地加以否定。在活动中,学生遇到挫折时,我们要增强他们百折不挠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敢于提出想法,鼓励他们进行创新的尝试,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主动地探求知识,多方式、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

不同的学生对某一知识、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建构,通过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上例的教学中,我再让学生用竖式写出来。问:竖式中的商该是41还是4.1呢?打不打小数点?为什么要打呢?让学生小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由于学生在小组内畅所欲言,讨论非常热烈,很快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要打小数点。因为4表示把24个1平均分成6份,每份分得4个1,所以要写在个位上,而1表示的是把6个0.1人间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1个0.1。1应该写在十分位上,所以在4和1之间要打小数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发言,认真倾听,分享经验,尤其要鼓励平时不能主动发言的学生参与讨论。对持不同观点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准确地阐明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进行礼貌的交流与争鸣。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是十分有益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并使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六、注重实践活动,培养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低年级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我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活动材料,剪子,积木,三角尺等,为人人动手提供了条件。在课堂上,通过积木的一个面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学生的认识自然而然地有“体“到面;然后把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结合起来,探索两种图形的特征,在“量一量”“比一比”“拆一拆”的操作活动中,学生逐步概括出图形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都有4个(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从而在认识上产生了质的飞跃。最后,小组内把剪下的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进行分类,以达到区分的目的,每一位学生都在这里充分发挥浅能,从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的改革和探索,营造创新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勇于质疑、敢于创新。长期下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得到提高。

上一篇:如何活化语文教学 下一篇:计算机考试模式下系统考务安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