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时间:2022-10-20 03:30:13

水稻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摘要】本文对水稻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稻;生物学特征;应用

一、水稻生物学特征

1.水稻的生长与发育

水稻的生长是指一定时期的数量增加,如植株高度、分蕖发生、颖花分化等量的不断增加,具有连续性,直至生命周期或生育阶段的完成。水稻的发育是指在生长到一定量的基础上,生育进程发生质的转化,如幼苗阶段、分蕖阶段、穗形成阶段等,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直至完成量的增长和繁殖下一代。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是生长的必然进程。只有在一定生长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发育;发育的同时,也在进行量的增长。总之,生长的连续性和发育的阶段性,两者是互为因果,是不可分割的动态进程。

水稻的生长。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蕖期。在生产上移栽稻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般为25—50天。

2.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

旱、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3.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是指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95—125天),中稻(135—155天),连作晚稻(120一140天),一季晚稻(150一175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是指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4.水稻品种的“三性”

“三性”是指水稻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水稻品种的感光性是指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界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界日长也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16小时。

水稻品种的感混性是指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发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件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是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用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是指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是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的强弱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光温反应类型,实际上就是将不同生态类型稻种的“三性”进行组合。早稻品种,绝大多数感光性弱,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中等;中稻品种,多数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感温性中等至强,感光性较弱;晚稻品种感光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强至中等。我国晚稻基本营养生长期偏短,晚稻的感温性要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体现。早稻类型的品种在温带南纬度地区种植,能在夏季日照较长条件下正常抽穗,在低温来临创成熟,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5、6月份日照较长的条件下,开始幼穗分化完成发育转变,晚稻类型品种,不适于温带向纬度地区栽培,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作单子晚稻和双季晚稻栽培;中稻类型品种,早熟中稻其“三性”偏于早稻,迟熟中稻品种“三性”偏于晚稻,旱季栽培时,抽穗期比早稻显著延迟,晚季栽培时,又比晚稻延迟。

二、水稻“三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1.引种方面的应用

(1)不同纬度间引种:北种南引,—般不宜引用早熟品种,因其对高温反应敏感,发育快而易出现早穗、穗小、粒少而减产;南种北引,引用感光性弱的早稻早熟类型的品种较易获得成功,而引用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则难于成功,不宜引用;(2)不同海拔高度引种:在同纬度,由高海拔向低海拔引种,生育期缩短,成熟提早,引迟熟品种较为适宜,相反,由低海拔向高海拔引种,应引用早、中熟品种。

2.在栽培方面的应用

为了满足各种耕作制度对水稻品种搭配、播栽期安排等的要求,以保证稳产高产,需要考虑品种的光温特性。

(1)品种搭配。南方双季稻三熟制稻田,早稻应选感光性弱、感温性中等、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的迟熟早稻品种;而早熟品种,感温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较短,秧龄稍大易早穗,产量难以提高;晚稻品种因对短日条件要求严格,早播也不能在早季抽穗、成熟,只能作晚稻栽培。

(2)播种期的安排。感温性较强的品种宜适当早播,培育适龄壮秧,以充分利用温度较低的早季前期进行营养生长,这种品种迟播,即使秧龄很短,往往也会引起早穗,感光性较强的晚稻品种,秧龄弹性大,连作晚稻栽培时可适当迟播,但应控制在当地安全齐穗期齐穗。

参考文献

[1]丁玉治,黄景,农光标,韦琼山.广西高产水稻土的肥力特征及其培育[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1992年第03期.

上一篇:基于组织学习视角的国际创业研究回顾与分析 下一篇:平面逢杆机构茬钻塔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