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2-10-20 03:07:25

提升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摘 要:由于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比较强,教师在讲授完学习内容的同时会布置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有效的练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学到的知识,于是有效的习题教学开始受到重视。如何才能保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习题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使用习题教学方法需要面对的问题。主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习题教学进行具体分析,讨论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习题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抽象思维

高中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以及运算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段时间好好培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个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开展习题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是本人对高中数学中习题教学的观点和看法,希望与各位教师互相探讨、完善。

一、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分为代数和几何两大类,这两类都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且这个阶段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只有把思路打开才能保证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借助习题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培养学生一题多解、变换解题方式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授“排列、组合”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学生比较常见的例子作为习题的主干,通过做题让学生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对其开展训练。

如:小明手中有五元钱,在超市中有三种一元的零食是小明想要购买的,问,小明用自己手中的五元钱可以有多少种购买方案?

这个例子是学生经常会遇到的,可能在上课之前就发生过此类真实情况,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把最方便的算法传递给学生,也可以让他们在以后遇到这样的案例时马上反应出运用对应的数学公式。

学生在了解基本算法之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出题,出题内容也是由易到难,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方式,但题目还是要以贴近生活为主。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习题中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保证学生的做题效率。

二、习题练习贯穿与教学过程始终

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有计划的过程,习题教学需要把习题练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本人认为,可以将整个过程分为:预习、课堂学习、复习三个重要阶段,每个阶段都设置相关的习题练习,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预习阶段是学生自学的重要阶段,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对即将学习到的知识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还能通过自学找到自己不懂的知识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与知识点核心内容相关,但稍微有点难度,习题的布置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学的内容、抓住自学过程中的重点。

在正式的讲课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讲练结合,把稍微带点难度的习题交给学生解答,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与自己预习内容的区别,并且,习题的解答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消化知识点,保证课堂效果。教师可以找一些发散性比较强的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对学到的内容进行巩固,同时,通过课后习题的反馈,还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让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方式,并且对错误比较多的地方进行重新讲解,这样能保证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提高学习效率。

三、以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

对班级里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成绩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这个学习小组主要是在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帮助、督促和监督的作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提升学习成绩。

在学习小组中,成员可以在一起完成作业并进行预习,有不懂的知识点可以相互讨论、在作业完成之后,可以相互检查作业中出现的纰漏问题,还能找到不同的做题方法,相互学习和改正。

通过这样的方式,小组成员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同时还能发现自己在习题练习中的不足之处,并且,在小组成员完成某些内容之后,通过与成员的相互交流和问题的解答,可以找到自己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通过习题的深入学习,更加理解知识内容,让学生的练习更加完善,小组成员共同提高。

四、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知识点会在相互讨论中更加明朗,并且通过相互交流能够总结出更多经验,如果出现错误还能通过对知识点的讨论总结出更多的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认识能力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在整个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对知识点多进行学习和交流,在提升自己学习成绩的同时,提高交流能力,让学生全面进步。

总之,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习题教学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还需要各位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相互交流,把习题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内容,然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对数学的理解能力,让数学成为一门有趣的学科。

参考文献:

阳舜民.浅论初中数学习题教学中策略方法的运用[J].理科考试研究,2016(4).

上一篇:如何构建小学美术智慧课堂 下一篇:求解伯格斯方程的几种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