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三段四环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初探

时间:2022-07-22 05:51:45

“121”三段四环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初探

“121”三段四环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尝试,其核心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体现“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统一,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将传统的“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模式,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转变。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121”三段四环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成因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在新课程实验推进过程中,课堂上仍然出现了两种模式:

1.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

突显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满堂灌,一讲到底。此时,教师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而很少涉及如何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统治地位,他们是知识的权威和唯一拥有者,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2.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

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由学生组织课堂内容,课堂上展示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课堂上热闹非凡,真正听懂的没几个。由于老师只起维持纪律的作用,这样的课堂缺少了老师的主导作用,课程的进度难以把握,知识的深度、难度、广度也难以得到保证。同时,学生在课后要花大量时间来准备课堂上展示的任务,出现了顾此失彼的现象,于是,他们小组内部之间就出了分工“合作”。你专门负责这科,他专门负责那科,课堂上展示了他们的共同研究成果,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的发展。同时,由于出现科科之间抢时间的现象,导致教师之间矛盾重重,不利于学校的和谐发展。如何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益?我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的理念,结合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拟议构建“121”三段四环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即将一节课40分钟分成三个时间段:10分钟、20分钟、10分钟;进行四个环节的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拓展学习。也就是说,一节课以导学案为载体,进行10分钟诱导自主学习;20分钟师生合作探究释疑解惑;10分钟变式创新拓展提升,开展课堂教学。经过两周课堂教学实践之后笔者作了如下一份简单的问卷调查:

(1)你认为课堂上需要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吗?( )

A.非常必要 B.可有可无 C.没有必要

(2)你认为一节课应该花( )来讨交流比较合理?

A.1/4的时间 B.1/3的时间 C.1/2的时间

(3)课堂上遇到难题时,你希望( )

A.老师直接告诉你答案

B.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答案

C.借助课堂讨论,在与老师、同学的讨论下找到答案

(4)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堂教学方式?( )

A.老师多讲多抄,学生主要听讲和记录

B.老师指点方法,学生先学后教,讲练结合

C.老师很少讲解,学生自由看书和练习

(5)你认为哪种课堂更容易集中精神?( )

A.传统的课堂教学

B.“121”课堂教学

C.两种都一样

(6)你认为“121”课堂的气氛是( )

A.课堂气氛活跃

B.课堂气氛一般

C.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调查结果如下表:

从上面问卷调查的数据中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1)80.4%的学生觉得课堂需要有自主学习这一个教学环节;(2)91%的学生认为一节中要留有1/4~1/3时间用来进行讨论交流比较合理;(3)在课堂上遇到难题时,75%的学生希望通过与老师、同学的讨论下找到答案,23%学生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答案。这说明98%的学生喜欢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80%的学生喜欢先由教师导学,再由学生自主学习,后再评讲这种模式,只有12%的学生喜欢“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7.1%的学生喜欢“老师很少讲,学生自主学习”;(5)80.3%的学生认为“121”课堂教学更容易集中精神,只有12.5%的学生认为传统教学的课堂中更容易集中精神。(6)85.7%的学生认为“121”课堂的气氛是活跃的。只有14.3%的学生认为传统教学的课堂气氛活跃。

由此可见,“121”三段四环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纠正拼时间和题海战术的高耗低效行为和陈旧模式,杜绝无效的教学行为。这种教学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师生在交流、合作中实现成果共享,让每一个学生品味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由厌学变为愿学、乐学,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如此,学生不仅探究到了书本上的知识,也探究了与人息息相关的生活中的数学。

二、“121”三段四环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四个核心内容

1.“一个中心”

即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中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两条线索”

学生:思议展检。教师:设计导学案激趣导入点评精讲拓展创新。

3.“三段时间”

将课堂40分钟按照1:2:1的比例,分成三个时间段:10分钟、20分钟、10分钟,组织课堂教学。即10分钟诱导自主学习,20分钟师生合作探究释疑解惑,10分钟变式创新拓展提升。

4.“四个环节”

即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环节: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情展示拓展创新。

三、“121”三段四环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

1.激趣导入

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情绪。“导”包括“导入”和“导学”,即由教师从旧课、旧知导入新课、新知;引导本节课堂学习要点和学习方法。要求:教师通过屏幕、导学提纲、板书、教学语言等载体,简练、精准、规范地呈现。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引导、“导学提纲”规定的“自主学习”内容,通过阅读、勾画、思考、分析、综合提炼、质疑解答等方式全面自主学习。要求:课堂绝对安静、学生完全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导学提纲”规定的学习任务,教师巡视课堂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控学生的学情。

3.合作探究,激情展示

(1)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交流、分享自主学习成果,解决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尚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组互动”,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研讨,共同提高。要求:按照座位就近建立学习小组,学生一般六人一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均分为“好、中、次”三个层次,小组相对稳定。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确定发言顺序,在交流、分享、议论、解惑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组长确定的相对固定的顺序,人人发言。“议”的过程所有学生必须全部站立,集中精力思、议、听、记。(2)激情展示: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提纲的内容在全班交流、展示、分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成果,把小组合作研究的问题利用各种方式向全班展示,教师随时进行引导、点拨、强调、提升,以拓宽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及小组的表现加以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要求:积极踊跃,举手发言,饱含激情,声音洪亮,用语规范,快速站、迅速展,不重复、不拖沓,认真听、勤笔记。

4.拓展创新

教师可按照学生展示的内容或将导学案中的预设内容,进行精讲、拓展、迁移、点睛,形成结论;整体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教师可针对当堂所学内容和目标设置变式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可采取小组成员互批、教师抽批等方式,将竞赛机制应用其中,并尽量做到当堂完成,当堂反馈。要求:精讲内容为知识网络、规律,知识重点、难点,学习思路、方法,即“两精讲四不讲”:精讲重难点、易混点,精讲思路、方法和规律;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能会的不讲,与本堂课教学内容无关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还是不会的不讲。精讲语言要简洁、明确;精讲载体分为屏幕、板书、教学语言。

四、“121”三段四环导学课堂效率要高效,还要具备以下要求

1.精心设计导学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备课围绕“三看”:一看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二看教学设计是否依托师生探究、合作学习;三看教后小记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备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上好课,为上课服务。一个优秀的导学案的形成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初备―集体研备―复备。“初备”即备课组长、主备人、副备人、备课成员各自在集体研备前独立编写导学案。“集体研备”,先由主备人按导学案的固定模块逐一谈各部分内容的设计,副备人、备课成员补充完善,备课组长最后确定各部分内容,集体研备后由主备人根据集体研备决定,负责完善导学案。“复备”是任课教师继续熟悉教材、熟悉导学案,并在充分尊重导学案的基础上,利用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继续完善、拓展、深化导学案。

2.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做到时间上保证

教师必须精讲,切实贯彻“两精讲四不讲”原则。

3.对于作业的布置与评价要体现层次性,适当拓展训练

对于作业的布置与评价要保证数量和质量,保证学以致用,形成能力,各科作业尽量当堂完成,当堂反馈,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鼓励性语言要深入学生心灵深处。

4.教师在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

给予学生尽量多的鼓励或激励,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有效的措施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1)做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有较强的针对性。(2)使设计的题目有较强的趣味性,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

总之,“121”三段四环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要不停地去阅读、思考、质疑、辩论、动手练习,课堂上学生要主动探究、热烈讨论、激情展示,通过自己深思熟虑学到知识,使学生真正做到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大幅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4.

[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肖凌戆.“变式创新模式”的理论建构[J].中学数学,2000(9):4-5.

上一篇:小学低段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 下一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