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成人still病1例随访6年观察

时间:2022-10-20 02:17:10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3--0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7岁,住院号382420,医务工作者,因突发胸闷,胸痛6天于2010-05-31入院,6天前因饮酒后出现恶心,呕吐伴有胸闷不适心前区隐痛,且持续不缓解,但未引起重视,后渐开始出现活动耐量下降,来院检查发现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下壁导联异常Q波,考虑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原有糖尿病史3年,血糖维持在7-8mmol/L左右,平素不服药,平素少量吸烟,少量饮酒,无其他慢性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血压120/80mmHg,心率50次/分,全身皮肤完整,未见皮疹,未及全身淋巴结肿大,两肺呼吸音粗,未及罗音,心率50次/分,未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空腹血糖8mmol/L,CTn-T>2.0ng/ml,BNP416pg/ml。入院诊断: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III房室传导阻滞、2型糖尿病。入院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肿瘤指标均正常。心脏彩超示:心房室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左室下后壁搏动减弱,下壁向外膨出,呈矛盾运动,二,三尖瓣微至少量返流,估PASP33mmHg。予口服阿卡波糖及饮食控制血糖,阿斯匹林,波立维抗血小板,立普妥调脂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于入院第5天恢复房室传导,心率80次/分。2010-06-06突发高热,体温40℃,稍有畏寒,考虑上呼吸道感染,予地塞米松5mg,头胞匹胺抗感染治疗。后未再有发热。于2010-06-16行冠状动脉造影示:LM末端30%狭窄,LADk段长病变,最重处50-60%狭窄,LCX多处斑块,OM正常,RCA近段完全闭塞,可见LAD至RCA的侧支。予开通RCA,于RCA远段至近段顺序置入2.75*36mmExcel,3.0*36mmExcel,3.5*36mmExcel支架。术后继予口服阿斯匹林,波立维,立普妥,阿卡波糖治疗。2010-06-19再次无诱因下出现发热,伴有轻腹泻,为水样便,每日4-5次,无血性便,反复大便培养均阴性,体温39℃,查血常规:白细胞:9.4*10^9/L,中性粒细胞91.2%,CRP97.7mg/L,血沉115mm/H。考虑肠道感染,予头胞匹胺+依诺沙星二联抗生素抗感染,并进一步查结核抗体:阴性。出血热抗体阴性。反复血培养均阴性。但发热持续不退,维持在39-40℃左右,但无明显咳嗽,咯痰,无腹痛,腹泻。复查胸部CT及腹部B超均正常。发热原因不明,后辗转南京、上海多家大医院,于2010年7月末,最终确诊为成人still病。予口服强的松治疗后,未再有发热。后长期服用阿斯匹林、波立维、立普妥,阿卡波糖、强的松,并戒烟戒酒。强的松逐渐减至维持剂量7.5mg/日。血糖、血压控制较理想,后未再有胸闷,胸痛发作,也无发热。

2012年04-05患者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心前区疼痛,阵发性,伴有心前区压迫感,全身冷汗,症状持续数分钟左右即可自行缓解,但反复发作,再次来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PCI术后,2型糖尿病,成人still病。入院CTNT:0.3ng/ml。CRP:78.88mg/L。于2012-04-14行冠状动脉造影示:LM远端斑块,LAD中段80-90%狭窄,LCX中段斑块,RCA开口至远段完全闭塞。予再次开通RCA,并于RCA再次置入2.5*36mmExcel,3.0*36mmExcel,3.5*36mmExcel支架。于2012-04-23行再次PCI,目标血管LAD,于LAD置入2.75*18mm支架。术后仍坚持服用阿斯匹林,波立维,立普妥,阿卡波糖,强的松。未再有胸闷,胸痛发作,也无发热。

2013-01-07患者再次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心前区疼痛,阵发性,伴有心前区压迫感,每次持续10余分钟,伴有全身冷汗,症状与前类似,再次来我院心内科,予收治入院。于2013-01-09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示:LM末端50%狭窄,LAD中段原支架内90%再狭窄,中段60%狭窄,D1开口轻度狭窄,LCX正常,OM正常,RCA近段支架内80%狭窄,中段后完全闭塞(支架内)。考虑反复支架内再狭窄,建议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患者于2013-03月在上海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坚持服用阿斯匹林,拜糖平,立普妥,并停用强的松,改来氟米特和白芍总苷至今,未再有胸痛,胸闷发作,也无发热。2016年10月复查CRP7.8mg/L。

2.讨论

成人still病,以前被称为变应性亚败血症,病因未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易被误诊为败血症,风湿病等。其诊断主要依据日本“成人still病委员会”1992年提出的诊断标准[1]。但可以肯定是一种全身系统性炎症疾病。在该患者身上,急性心肌梗死是成人Still病的诱因还是结果,目前尚不能定论,也未见报道。但从该患者的病史来看,成人Still病应该是急性心肌梗死诱发,因为成人Still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而该患者在发生心肌梗死前从未有长期高热。至今已有不少文献报道成人Still病的发生,可能是感染等因素触发疾病的发生,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多种炎症因子等参与导致的免疫异常。[2]而成人Still病的治疗主要是使用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3]正是由于对成人Still病的认知不足,在患者发生高热时就草率的使用了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从而掩盖了患者的发热症状,导致后续的支架植入治疗。而且在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并且冠脉病变有进展的情况下,未考虑患者合并有成人Still病,支架内再狭窄及冠脉病变进展是否与其有关,再次行支架植入,从而导致了患者1年后再次发生了支架内再狭窄。而CRP升高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有用的预测指标。[4]

患者本身为医务工作者,服药非常规律,疾病初期一直服用糖皮质激素

强的松,虽然未再有发热症状,但CRP下降不明显,后行CABG术后,改用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和白芍总苷后,CRP明显下降,也未再有胸闷,胸痛发作,虽然未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但从以前1年左右即出现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或再狭窄看,推测冠脉病变进展不大。也为以后类似病人行冠心病的支架植入提供了思路。但因为成人Still病的发病率本身不高,合并有冠心病且需要行支架植入治疗的可能更少,至今未见国内有类似报道,尚缺少循证医学的证据。

参考文献:

[1]中A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15

[2]钱鑫,曾小芳,一例无典型皮疹成人Still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分析。药品评价,2016,13(4),66-69

[3]孙涛,刘海娜,杨娉婷等,成人Still病24例临床特征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6),536-537

[4]黄莹,郭媛利,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与血浆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6),50-51

上一篇:冲突对立下的心灵成长之路 下一篇:建筑给排水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和预防措施分析